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血脱气脱
血脱气脱为病机。又称气随血脱。是指急性大出血时,气随血液的突然大量流失而脱散的危重病理变化。由于出血过多,气失依附,导致阳气虚脱。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等症。相当于出血性休克,治疗应根据血脱先益气的原则,急宜补气以固脱。
-
气随血脱
气随血脱为病机。又称血脱气脱。是指急性大出血时,气随血液的突然大量流失而脱散的危重病理变化。由于出血过多,气失依附,导致阳气虚脱。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等症。相当于出血性休克,治疗应根据血脱先益气的原则,急宜补气以固脱。
-
脱阳
脱阳病证名。指阳气严重耗失,造成虚脱倾向。①指阳气耗伤太过,以致神气不藏而出现幻觉、幻视、神志异常、或大汗淋漓、手足逆冷、踡卧神疲等症状。《难经·二十难》:“脱阳者见鬼。”②指男子因性交出现虚脱的症状。
-
汗脱
汗脱(sweatingcollapse)又称脱汗。是指在急危重症中,以突然大汗淋漓,汗出如油,精神疲惫,四肢厥冷,气短息微,舌卷少津,脉微欲绝,或脉大无力等为常见症的液脱证候。
-
气脱证
气脱证为证候名。指真气急骤外泄,以突然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目合口张,肢冷,呼吸微弱,甚者昏迷,二便失禁,舌淡,脉微欲绝等为常见症的危重证候。
-
狂汗
狂汗证名。瘟疫、温热病欲作汗解时的症候。见《温疫论》。见于体质充盛之人,阳气冲击,不能顿开,忽然狂躁,坐卧不安,少时大汗淋漓,邪从汗解,脉静身凉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