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圣散
附注:舒筋散(原书同卷)、神应散(《普济方》卷一五四引《家藏经验方》)、如神汤(《妇人良方》卷四)、延胡散(《普济方》卷三五一)、延胡索散、《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舒筋汤(《证治准绳·类方》卷四)、如神散(《治痘全书》卷十三)、舒筋三圣散(《张氏医通》卷十三)、元胡散(《仙拈集》卷二)。
-
三分散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方之三分散:别名:三合散(《医学纲目》卷三十五)、三圣散处方:白术茯苓黄耆川芎芍药熟地黄当归各30克柴胡48克黄芩18克人参48克半夏18克甘草18克川芎、熟地、当归、芍药、白术、茯苓、黄芪各一两,柴胡、人参各一两六钱,黄芩、半夏、甘草各六钱。用法用量:水煎去渣服。产后伤寒并痢。
-
秘传三圣散
《育婴家秘》卷二:方名:秘传三圣散别名:三圣散组成:白滑石(水飞)1两半,甘草2钱半。主治:小儿胎痫。用法用量:和匀,作3份:一用青黛1钱和匀,名安魂散,早以淡竹叶汤下;一用朱砂(水飞)1钱和匀,名镇心散,午用灯心汤送下;一用苦梗细末和匀,名定魄散,晚用苏叶汤送下。附注:三圣散(《医部全录》卷四○九)。
-
痰痞
痰痞的症状:《杂病源流犀烛·胸膈脊背乳病源流》:“因乎痰者为痰痞,脉必滑,胁下痛。”痰痞的辨证论治:《类证治裁·痃癖癥瘕诸积论治》:“痞由中脘痰气不利者,宜用砂枳二陈汤;心下痞,发热而呕,用半夏泻心汤;心下积冷如覆杯,按之有水声,热手熨之如冰,脉沉迟者,用三圣散吐之,次服白术调中汤。”
-
参归三圣散
处方:舒筋三圣散去延胡索,加人参。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风中血脉,左半肢废,口目左。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煎去滓。各家论述:左半肢废,气血不能运行,延胡耗血,胡敢轻试,必藉人参引领当归、肉桂,何虑虚风之不散乎。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三
-
二贤散
治积块少食。《百一进方》卷五方之二贤散: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医学纲目》卷二十五补。别名:二贤汤(《普济方》卷一六五)、三圣散(《医灯续焰》卷十二)、涤痰散(《万病回春》卷二)。主治痰饮内停,食后胸满,翻胃,噎膈,肝气痛。痰在膈中,故用甘草引入胃,甘草经蜜炙,能健脾调胃,脾胃健则痰自行矣。
-
萝卜子汤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萝卜子汤:处方:萝卜子功能主治:催吐。用法用量:萝卜子捣碎,以温汤和搅,取淡汤徐徐饮之,少顷即当吐出。良久,吐涎沫而愈。功能主治:积年上气喘促,唾脓血不止,而气实者。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主治:邪实上焦,或痰,或食,或气逆不通。可代瓜蒂三圣散之属。制备方法:上捣碎。
-
三圣丸
主治:《类证治裁》卷二方之三圣丸主治顽痰,饮癖,呕酸嘈杂,心悬如饥。所有药渣捩了,焙干为末,别入干地黄半两,真蒲黄1分,芫花(醋炒焦黄色)1分,同研为末,以前三圣丸所剩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普济方》卷三三四方之三圣丸:方名:三圣丸组成:当归(酒浸,去芦)1两,干漆(炒烟尽)1两,大黄(湿纸煨)半两。
-
腿痛
痛有血虚、血寒、寒湿、风湿、湿热流注、阴虚阳虚、肾虚风袭之殊。”因于湿热者,腿痛或上或下,或红肿,或热,小便黄赤,亦清热化湿,用当归拈痛汤等方;湿痰流注于经络者,症见腰胁有块,两腿交替疼痛,痛无定处,泛恶眩晕等,宜燥湿化痰,用二陈汤加羌活、白术等;阴虚宜六味地黄丸;并可适当加用引经药以增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