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络却
络却穴主治头面,五官等疾患,如眩晕,耳鸣,鼻塞,瘸证,目视不明,头痛,癫狂痫,青盲内障,口 ,颈肿,瘿气,呕吐,癫疾,瘈疭,现代又多用络却穴治疗面神经麻痹,鼻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近视眼,甲状腺肿,枕肌和斜方肌痉挛等。络却穴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5.5寸,再旁开1.5寸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
及行
概述:及行为经穴别名,即络却及行。分布着枕大神经分支。及行穴主治病证:络却穴主治头面,五官等疾患,如眩晕,耳鸣,鼻塞,瘸证,目视不明,头痛,癫狂痫,青盲内障,口 ,颈肿,瘿气,呕吐,癫疾,瘈疭,现代又多用络却穴治疗面神经麻痹,鼻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近视眼,甲状腺肿,枕肌和斜方肌痉挛等。
-
强阳
概述:强阳为经穴别名,即络却。分布着枕大神经分支。络郄穴主治病证:络却穴主治头面,五官等疾患,如眩晕,耳鸣,鼻塞,瘸证,目视不明,头痛,癫狂痫,青盲内障,口 ,颈肿,瘿气,呕吐,癫疾,瘈疭,现代又多用络却穴治疗面神经麻痹,鼻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近视眼,甲状腺肿,枕肌和斜方肌痉挛等。
-
胳却
概述:胳却即络却。分布着枕大神经分支。胳却穴主治病证:络却穴主治头面,五官等疾患,如眩晕,耳鸣,鼻塞,瘸证,目视不明,头痛,癫狂痫,青盲内障,口 ,颈肿,瘿气,呕吐,癫疾,瘈疭,现代又多用络却穴治疗面神经麻痹,鼻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近视眼,甲状腺肿,枕肌和斜方肌痉挛等。本穴少用或不用灸法。
-
络郄
概述:络郄为穴名,即络却。分布着枕大神经分支。络郄穴主治病证:络却穴主治头面,五官等疾患,如眩晕,耳鸣,鼻塞,瘸证,目视不明,头痛,癫狂痫,青盲内障,口 ,颈肿,瘿气,呕吐,癫疾,瘈疭,现代又多用络却穴治疗面神经麻痹,鼻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近视眼,甲状腺肿,枕肌和斜方肌痉挛等。灸法:可灸。
-
脑盖
络却穴主治头面,五官等疾患,如眩晕,耳鸣,鼻塞,瘸证,目视不明,头痛,癫狂痫,青盲内障,口 ,颈肿,瘿气,呕吐,癫疾,瘈疭,现代又多用络却穴治疗面神经麻痹,鼻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近视眼,甲状腺肿,枕肌和斜方肌痉挛等。络却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处。分布着枕大神经分支。
-
天臼
别名天臼、天伯。通天穴主治头面、口鼻等疾患,如头痛、眩晕、面肿、口、鼻塞、鼻衄、耳鸣、项强、瘿气、喘息、瘈疭等。通天穴主治头项痛、鼻塞、口 、衄血、头重、耳鸣,狂走,以及瘛疭、恍惚、目盲、青光、内障等上窍不灵之症。天臼穴的配伍:通天配风池、昆仑,有祛风清热镇痛的作用,主治头重眩晕。
-
脑蓋
脑蓋为经穴别名。络却为经穴名(LuòquèBL8)。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处。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有搜头风、定神志、消肿结的作用。如头痛、眩晕、青盲内障、目视不明、口、鼻塞、颈肿、瘿气、呕吐、癫疾、瘈疭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面神经麻痹、鼻炎、精神分裂症等。
-
胸蓋
胸蓋为穴名。见《古今医统》。即脑盖,络却之别名。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处。有搜头风、定神志、消肿结的作用。如头痛、眩晕、青盲内障、目视不明、口、鼻塞、颈肿、瘿气、呕吐、癫疾、瘈疭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面神经麻痹、鼻炎、精神分裂症等。一般沿皮刺0.3~
-
天目
别名天臼、天伯。通天穴主治头面、口鼻等疾患,如头痛、眩晕、面肿、口、鼻塞、鼻衄、耳鸣、项强、瘿气、喘息、瘈疭等。通天穴主治头项痛、鼻塞、口 、衄血、头重、耳鸣,狂走,以及瘛疭、恍惚、目盲、青光、内障等上窍不灵之症。天目穴的配伍:通天配风池、昆仑,有祛风清热镇痛的作用,主治头重眩晕。
-
天白
概述:天白为经穴别名。通天穴主治头面、口鼻等疾患,如头痛、眩晕、面肿、口、鼻塞、鼻衄、耳鸣、项强、瘿气、喘息、瘈疭等。通天穴主治头项痛、鼻塞、口 、衄血、头重、耳鸣,狂走,以及瘛疭、恍惚、目盲、青光、内障等上窍不灵之症。天白穴的配伍:通天配风池、昆仑,有祛风清热镇痛的作用,主治头重眩晕。
-
天归
别名天臼、天伯。通天穴主治头面、口鼻等疾患,如头痛、眩晕、面肿、口、鼻塞、鼻衄、耳鸣、项强、瘿气、喘息、瘈疭等。通天穴主治头项痛、鼻塞、口 、衄血、头重、耳鸣,狂走,以及瘛疭、恍惚、目盲、青光、内障等上窍不灵之症。天归穴的配伍:通天配风池、昆仑,有祛风清热镇痛的作用,主治头重眩晕。
-
天伯
别名天臼、天伯。通天穴主治头面、口鼻等疾患,如头痛、眩晕、面肿、口、鼻塞、鼻衄、耳鸣、项强、瘿气、喘息、瘈疭等。通天穴主治头项痛、鼻塞、口 、衄血、头重、耳鸣,狂走,以及瘛疭、恍惚、目盲、青光、内障等上窍不灵之症。天伯穴的配伍:通天配风池、昆仑,有祛风清热镇痛的作用,主治头重眩晕。
-
足太阳膀胱经穴
足太阳膀胱经穴指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
-
头第一侧线
头第一侧线经穴定位线。为曲差至天柱间连线,足太阳膀胱经经过处。分布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各穴。
-
禁针穴歌
禁针穴歌为针灸歌诀名。见汪机《针灸问对·卷之下》:“禁针穴道要先明,脑户囟会及神庭,络却玉枕角孙穴,颅息承泣随承灵,神道灵台膻中忌,水分神阙并会阴,横骨气冲手五里,箕门承筋并青灵,更加臂上三阳络,二十二穴不可针。古人禁针穴较多,与所用针具粗糙有关。虽然,亦当知有所避忌,以慎为要。”
-
热病五十九俞
加之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大杼、中府、缺盆、风门、气冲、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云门、肩髃、委中、横骨、魄户、神堂、魂门、意舍、志室等左右共54穴,合前者为59穴。据《黄帝内经灵枢·热病》载,五十九刺的穴位是百会、囟会、神庭、风府、哑门、廉泉、承浆等7穴;
-
热病五十九腧
据《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载,这59个穴位是上星、囟会、前顶、百会、后顶等5穴;加之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大杼、中府、缺盆、风门、气冲、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云门、肩髃、委中、横骨、魄户、神堂、魂门、意舍、志室等左右共54穴,合前者为59穴。
-
热俞五十九穴
据《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载,这59个穴位是上星、囟会、前顶、百会、后顶等5穴;加之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大杼、中府、缺盆、风门、气冲、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云门、肩髃、委中、横骨、魄户、神堂、魂门、意舍、志室等左右共54穴,合前者为59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