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艾炷
大艾炷为大型的艾炷。目前以半莲子大艾炷称大艾炷,古时可大如鸡子。《备急千金要方》灸满方:“作大艾炷如小指大,灸饼上。”
-
回阳固脱
回阳固脱为中医治法之一。为救治阳气将脱的方法。症见汗出不止、吐利、四肢厥逆、气息微弱、脉微欲绝等。针灸常取关元、气海、神阙(隔盐灸)等穴。用大艾炷灸之,不拘壮数。以汗收、肢温、脉起为度。
-
隔薤灸
隔薤灸为间接灸的一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用治恶露疮,以薤叶捣烂敷疮口,以大艾炷灸之,今热入内,即瘥。
-
葶苈饼灸
葶苈饼灸为隔饼灸的一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九漏:“葶苈子二合,豉一升,右二味和 令极熟,作饼如大钱,厚二分许。取一枚当疮孔上。作大艾炷如小指大,灸饼上。三炷易,三饼九炷,隔三日复一灸之。”用治瘰疬成瘘者。《普济方》用治痔疮。
-
隔蟾灸
隔蟾灸为间接灸的一种。即用活癞蛤蟆一只,剖去肠杂,将其躯壳覆于瘰疬上,上置大艾炷灸之。《类经图翼》:“用癞虾蟆一个,破去肠,覆疬上,外以真蕲艾照疬大小为炷,于虾蟆皮上当疬灸。”每次灸7-14壮,以灸至患者自觉热气内透为度。参见虾蟆:虾蟆为药用动物,也可隔蟾灸用,有解毒、消肿、止痛等作用。
-
隔矾灸
隔矾灸为间接灸的一种。用治痔漏等。见《神灸经纶·卷四》。其法用皂矾一斤,煅为末;另取穿山甲一钱,煅为末;木鳖子煅为末,二钱五分;乳香、没药末各—钱五分。上药调匀,用冷水调和,以疮口大小作饼,厚约1分许,贴于疮上,上置豆大艾炷灸3~
-
便毒穴
便毒穴经外穴名。《外科大成》:“便毒灸法:随患之左右,量手中指为则子,次自手掌尽处横纹量起,自臂当中以则子尽处是穴,麦子大艾炷灸三壮,肿消痛止。”所指灸处,即位于前臂屈侧,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腕横纹上约4寸处。《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列为经外穴,名便毒。
-
大丸艾
大丸艾指大艾炷。《肘后备急方》:“又方:大丸艾灸下部。”
-
葱饼子
功能主治:妇人未产之前,内积冷气,遂至产时尿胞运动不顺,产后小便不通、腹胀如鼓,闷乱不醒。用法用量:用盐于产妇脐中,填与脐平,却用葱白作一缚,切作一指厚片,安在盐上,用大艾炷满葱饼子大小,以火灸之,觉热气直入腹中,即时通便。摘录:《普济方》卷三五四引《余居士选奇方》
-
圣饼子灸
圣饼子灸为隔物灸法之一。宋·杨俊《杨氏家藏方·卷四》:“圣饼子治小便不通:黄连、巴豆各半两,去壳不去油,右件同捣为膏,捻作饼子,大小、厚薄如钱,先以葱汁、盐滴在脐内,次以饼子盖之上,用大艾炷于上灸二七壮,再换重灸,以利为度。”
-
小艾炷
小艾炷为小型的艾炷。见《寿域神方》。目前以米粒、麦粒大艾炷称小艾炷。
-
强刺激
强刺激指刺激量较大的针刺。与弱刺激对称。针刺以粗长针具,高频率、大幅度及长时间地捻转提插,使患者得到强烈针刺感应者为强刺激。灸法以大艾炷、多壮,或长时间熏灸为强刺激。适用于体质壮实,耐受性强,或某些需要大剂量刺激的病症,如急性疼痛和痉挛瘫痪等。
-
隔盐灸
概述:隔盐灸为间接灸的一种。这是根据神阙穴局部特点而设计的一种经验灸法,在民间广为流传,临床使用价值颇高,常用于治疗阴寒腹痛、泄泻、小便不通、四肢厥逆等。隔盐灸施灸方法:将干燥食盐块研为细末或直接使用精盐粉填至略高于脐孔,然后在盐上面置大艾炷点燃施灸。有灼痛时即更换艾炷。艾灸壮数视病情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