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腠
皮腠指皮肤腠理,为人体卫外的屏障。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寒气及体,君子周密,民病皮腠。”
-
杏子汤
《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杏子汤:处方:人参(去芦)、半夏(汤洗七次)、茯苓(去皮)、芍药(去粉)、官桂(去皮.主治:阳明伤风,能食,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风自汗,嗜卧身重,小便难,潮热而哕,脉浮弦长而数。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杏子降气以疏络脉,麻黄开表以通皮腠,炙草缓中益胃气也。
-
樟硫散
《外科证治全书》卷三:方名:樟硫散别名:樟脑散组成:硫黄1钱,樟脑2钱,川椒红2钱,生白矾2钱。主治:钮扣风。生于颈下天突穴之间,由汗出之后,风邪袭于皮腠,起如粟米,搔痒无度,抓破津水,误用水洗,浸淫成片。制备方法:上为末,用白萝卜1个掏空,将药填满,以萝卜盖之,纸包3-4层,灰火内煨半时许,俟冷取出。
-
胁痛煎
方出《医旨绪余》卷下引黄古谭方,名见《仙拈集》卷二:方名:胁痛煎组成:大栝楼1枚(重1-2两者,连皮捣烂),粉草2钱,红花5分。予心甚不怿,乃载归,以询先师黄古谭先生,先生曰:水疱疮发于外者,肝郁既久,不得发越,乃侮其所不胜,故皮腠为之溃也。恐邪火未尽退也。各家论述:栝楼味甘寒,经云泄其肝者缓其中;
-
首风
《圣济总录·首风》:“新沐之人,皮腠既疏,肤发濡渍,不慎于风,风邪得以乘之,故客于首而为病,其证头面多汗,恶风头痛。”治宜大川芎丸、芎蒡散、防风饮、前胡汤、白僵蚕丸、天麻丸、茶调散、羌活散、白芷丸等方。头风主要指现代医学的血管神经性头痛,及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等病造成的头痛。
-
太阳中风
太阳中风为病名,太阳经病之一,亦称太阳表虚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发热者,风邪客于卫而郁蒸也,汗出恶风者,风邪袭于毛孔,卫气不能司其开阖之常,玄府不闭,故汗自出,腠理疏而不克任受风寒,故恶风也。”治用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
腠理
概述:腠理:1.泛指皮肤、肌肉、脏腑的纹理及皮肤、肌肉间隙交接处的结缔组织;分皮腠、肌腠、粗理、细理、小理、膲理等。是渗泄体液,流通气血的门户,有抗御外邪内侵的功能。《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发腠理。”《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
-
五物甘草生摩膏
《千金》卷五:别名:生甘草膏组成:甘草1两,防风1两,白术20铢,雷丸2两半,桔梗20铢。或中大风,手足惊掣。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卷五:生摩膏摩儿囟门手足,以拒风寒,仅用前方中雷丸一味入于防风、白术、甘草、桔梗剂中以实皮腠肌肉,故但取猪肪熬膏,无藉苦酒之峻收也,炙手时摩,不特可以杜风,并杜惊掣之患。
-
太阳表虚证
太阳表虚证为病证名,太阳经证之一。《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伤寒溯源集·中风正治》:“中风,风伤卫也。发热者,风邪客于卫而郁蒸也,汗出恶风者,风邪袭于毛孔,卫气不能司其开阖之常,玄府不闭,故汗自出,腠理疏而不克任受风寒,故恶风也。”
-
恶风
发汗多亡阳,与风湿皆有恶风之证。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湿胜,自汗而皮腠不密,是以恶风,治以甘草附子汤散湿实卫。《黄帝针经》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鼻中气短,少气不足以息,语则气短而怯弱,妨食或食不下或不欲食,三者互有之。”食肺则鼻柱倒塌;治用殊圣散、胡麻散、天麻散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