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痈疽灸经
《痈疽灸经》即《痈疽神秘灸经》。《痈疽神秘灸经》为书名。元·胡元庆撰。明·薛己校补,称《痈疽神秘灸经校补》。成书于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本书专论灸法治疗外科痈疽,还收载了若干不见于其他针灸书的“秘穴”。
-
痈疽神秘灸经校补
《痈疽神秘灸经校补》为书名。明·薛己校补。参见痈疽神秘灸经:《痈疽神秘灸经》为书名。又称《痈疽灸经》。元·胡元庆撰。成书于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本书专论灸法治疗外科痈疽,还收载了若干不见于其他针灸书的“秘穴”。
-
胎蒸
胎蒸病名。《女科秘旨》:“面肿色赤,口苦咽干,日晡寒热,日渐羸瘦,胎气不见升动。用银柴胡、胡黄连各一钱,煎服。”
-
伏脉
伏脉为脉象之一。指脉位极深,好似在筋骨之间,需重按寻找才应指,甚则伏而不见的脉象。脉隐伏,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难经·十八难》:“伏者,脉行筋下也。”见于邪闭、厥证、剧痛。
-
别乡
别乡指其它部位。《灵枢·五色》:“色者,青黑赤白黄,皆端满有别乡。”指五色不见于本脏分布的部位,而见于其它部位。
-
百灵粉
处方:锅底烟(要烧草者方好,烧柴者勿用)2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鸡蒙眼,夜不见路者。用法用量:用煮熟猪肝切片,蘸而食之,即愈。摘录:《不知医必要》卷二
-
柴葛五苓散
处方:柴胡、葛根、茯苓、泽泻、猪苓、白术、桂枝。功能主治:时疫兼痢,太阳症不见,而微见少阳、阳明症者。摘录:《瘟疫明辨》卷末
-
发痘散
处方:生黄耆2钱,甘草5分,当归1钱,桔梗1钱,荆芥1钱,防风2分。功能主治:痘疮初出,因气虚而不能送发于外,隐于肌肉之间,不见点粒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十四
-
不见药药膳
不见药药膳是指以食物与药物的提取液共同烹制,看不见药物本体,却有其疗效的药膳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