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湿热疟
《症因脉治》卷四:“湿热疟之因,《内经》云:因得秋气,汗出遇风,及得之以浴,水气舍于皮肤之内,与卫气并居。发作时兼见身重肢痛、呕逆胀痞等证。身体重痛,肢节烦疼,脉浮紧者,用羌活败毒散;脉弦长,呕逆胸满者,用柴葛平胃散;如属湿热,脉洪数者,用加味香薷饮。参见疟疾、湿疟、暑疟条。
-
暑疟
是指以寒热时作,寒轻热重,热后汗出淋漓,汗后诸症消退,伴口渴引饮,面垢齿燥,胸闷泛恶,尿黄赤,苔黄白而腻,脉弦数等为常见症的疟疾。“瘅疟者,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逆上冲,中气实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开,风寒舍于皮肤之内,分肉之间而发,发则阳气盛,阳气盛而不衰,则病矣。湿疟·暑疟:暑疟为病证名。
-
湿疟
湿热疟之因,《内经》云,因得秋气,汗出遇风,及得之以浴,水气舍于皮肤之内,与卫气并居。右脉弦长,呕逆胸满者,柴葛平胃散;1.按临床证候分类有风疟、暑疟、湿疟、痰疟、食疟、寒疟、温疟、风热疟等。2.按发病时间分类,有间日疟、三日疟、正疟、子母疟、夜疟、鬼疟、暴疟、游疟、老疟、久疟、阴疟、阳疟等。
-
羌活败毒散
《症因脉治》卷一:组成:羌活、独活、前胡、川芎、防风、荆芥、甘草、苍术。主治:太阳寒湿腰痛。加减:寒冷,加桂枝、生姜。功效:发汗解肌。主治:四时太阳表症。《症因脉治》卷四:组成: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桔梗、枳壳、陈皮、甘草。主治:湿热疟,身体重痛,肢节烦疼,脉浮紧者。
-
柴葛平胃散
《症因脉治》卷四:柴葛平胃散:处方:苍术、厚朴、陈皮、甘草、柴胡、干葛。功能主治:湿热疟,右脉弦长,呕逆胸满。用法用量:头痛身痛,加羌活;无汗,加防风。摘录:《症因脉治》卷四《症因脉治》卷二:方名:柴葛平胃散组成:苍术、厚朴、陈皮、甘草、柴胡、干葛、黄连、山栀各等分。主治:肝火乘胃,呕吐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