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甘子
余甘子药典标准:品名:余甘子YuganziPHΜLLANTHIFRUCTUS来源:本品系藏族习用药材。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没食子酸(C7H605)不得少于1.2%。性味与归经:甘,酸、涩,凉。归肺、胃经。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
-
喉舒口含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HouShuKouhanPian标准编号:WS3-B-4012-98处方:余甘子粉200g重楼70g薄荷脑0.4g冰片0.3g制法:以上四味,余甘子粉系取新鲜余甘子,去核,榨汁,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喷雾干燥成粉;(3)取本品2片,研细,加乙醇5ml,搅拌10分钟,浸渍2小时,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用于咽喉肿痛,咽痒,咽干。
-
三果
三果为常用藏药名,即指诃子、毛诃子和余甘子。其中诃子清血热、涩肠、敛肺、降气、愈“赤巴”和“隆”病,治疗“培根”病、“龙”病、黄水病、“培根”综合征;毛诃子益气养血、解毒收敛、调和诸药,治疗各种虚弱、各种热证、消化不良、黄水病等;其中的诃子被认为五味俱全,是一种“圣药”。
-
叶下珠属
花小,单性同株或异株,无花瓣,单生叶腋或排成聚伞花序或密伞花序;花盘通常分裂为离生、与萼片互生的腺体;雄蕊2-5,稀6至多数,花丝分离或基部稍合生;无退化雌蕊;花盘形状不一;蒴果或果皮肉质而为浆果状,通常扁球形;种子三棱形。
-
十五味沉香丸
十五味沉香丸药典标准:品名:十五味沉香丸ShiwuweiChenxiangWan本品系藏族验方。木化细胞长方形,纹孔斜裂缝状,胞腔内含草酸钙簇晶(诃子)。(3)取本品适量,研细,取0.5g,加0.1%氢氧化钾溶液5ml,煮沸,放冷,加水5ml,滤过,滤液加稀盐酸使成微酸性,加乙醚5ml,振摇,分取乙醚液,加氨试液5滴,即显棕红色。
-
余甘子喉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YuganziHoupian标准编号:WS3-B-0284-90处方:余甘子1600g冰片0.5g薄荷脑1g制法:以上三味,余甘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含18~检查:除崩解时限不检查外,其他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6页)功能与主治:清热润燥,利咽止痛。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
青鹏膏剂
藏药部颁标准:拼音名:QingpengGaoji英文名:标准编号:WS3-BC-0319-95处方:镰形棘豆100g亚大黄50g铁棒锤75g诃子100g毛诃子100g余甘子100g安息香35g宽筋藤150g麝香25g制法:以上九味,除麝香另研细粉外,其余共研成细粉,过筛,加入麝香细粉,混匀,用8岁童尿、猪油或陈酥油调成软膏,即得。
-
庵摩勒
出处:《唐本草》拼音名:ānM L 别名:余甘子(《临海异物志》),余甘(《唐本草》),庵摩落迦果(《纲目》),望果(《中国树木分类学》),油甘子(《广州植物志》),牛甘子(《南宁市药物春》),橄揽子(《四川中药志》),喉甘子、鱼木果(《广西药植名录》),滇橄榄(《云南中草药选》)。托叶线状披针形。
-
二十五味珍珠丸
(2)取[鉴别](1)项下的备用药渣0.2g,置安瓿中,加稀盐酸试液5ml,封口,置烘箱中,在105℃加热20小时,取出,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珍珠对照药材0.0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二十五味珍珠丸的主要成份:珍珠、肉豆蔻、石灰华、草果、丁香、降香、檀香、余甘子、水牛角、西红花、牛黄、麝香等25味。
-
二十五味松石丸
性状:本品为黑色的水丸;(4)取本品4g,研细,加三氯甲烷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挥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用于肝郁气滞,血瘀,肝中毒,肝痛,肝硬化,肝渗水及各种急、慢性肝炎和胆囊炎。二十五味松石丸的主要成份:松石、珍珠、牛黄、广木香、檀香、降香、麝香、西红花、朱砂、余甘子、船形乌头等25味。
-
催汤丸
催汤丸药典标准:品名:催汤丸CuitangWan本品系藏族验方。处方:藏木香膏30g、藏木香20g、悬钩子茎(去皮、心)90g、宽筋藤(去皮)50g、干姜20g、诃子肉36g、余甘子40g、毛诃子(去核)20g、螃蟹甲60g制法:以上九味,除藏木香膏外,其余藏木香等八味粉碎成粗粉,过筛,混匀,用藏木香膏与水制丸,干燥,即得。
-
福寿胶囊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FushouJiaonang标准编号:WS3-B-3513-98处方:巴戟天(去木心)何首乌(制)枸杞子绞股兰玫瑰茄余甘子灵芝(切小块)黑豆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深褐色的粉末;(3)取本品内容物0.5g,加乙醇5ml,加热回流5分钟,趁热滤过,取滤液2滴,置蒸发皿中蒸干,加三氯化锑氯仿饱和溶液1滴,即显紫红色。
-
清肺止咳丸
功能与主治:清肺止咳。藏药部颁标准:拼音名:QingfeiZhikeWan英文名:标准编号:WS3-BC-0332-95处方:诃子(去核)65g毛诃子(去核)40g余甘子(去核)50g藏木香40g木香25g木香马兜铃53g天竺黄50g紫草茸25g藏茜草40g紫草40g高山辣根菜50g翼首草50g力嘎都35g制法:以上十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
八味小檗皮散
藏药部颁标准:拼音名:BaweiXiaobopiSan英文名:标准编号:WS3-BC-0229-95处方:小檗皮150g荜茇20g余甘子125g甘草50g红花75g熊胆6g麝香6g京墨12g制法:以上八味,除熊胆、麝香另研细粉外,其余共研成细粉,过筛,加入熊胆、麝香细粉,混匀,即得。用于尿道感染、尿痛,白浊,血尿,滑精等。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
巴桑母酥油丸
藏药部颁标准:拼音名:BasangmuSuyouWan英文名:标准编号:WS3-BC-0294-95处方:诃子175g毛诃子150g余甘子125g黄精160g天冬160g西藏棱子芹160g蒺藜160g喜马拉雅紫茉莉160g制法:以上八味,捣碎,加水10000ml,煎汤至3000ml,滤过,除去药渣。3.凡阴虚阳亢,血分有热,胃火炽盛,肺有痰热,外感热病者慎服。
-
二十六味通经散
检查: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0页)功能与主治:止血散瘀,调经活血。用于“木布病”,胃肠溃疡出血、肝血增盛,月经不调,闭经,经血逆行,血瘀症瘕,胸背疼痛等。用法与用量:一次2g,一日2次。青海省药品检验所起草
-
二十味沉香丸
性状:本品为深棕色水丸;(4)取本品粉末2g,用氨水1ml浸润后加乙醚10ml,振摇提取2小时,滤过,滤液置分液漏斗中,以稀盐酸5ml提取,静置使分层。取酸水液1ml,加碘化汞钾试液2滴,产生黄白色沉淀;照薄层色谱法(附录57页)试验,吸取上述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石油醚(60~4g,一日2次。
-
如意珍宝丸
如意珍宝丸的主要成份:珍珠母、短穗兔耳草、沉香、石灰华、红花、檀香、降香、毛诃子(去核)、余甘子、甘草、麝香、牛黄等31味。如意珍宝丸的功能主治:清热,醒脑开窍,舒筋通络,干黄水。用于瘟热、陈旧热证、“白脉病”,四肢麻木,瘫痪,口眼歪斜,神志不清,痹症,痛风,肢体强直,关节不利。
-
二十五味马宝丸
性状:本品为红棕色水丸;检查: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8页)。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用于各类新旧中毒症,陈旧热,“木布”和毒引起的肠胃疼痛,下泻,干瘦,浮肿等。用法与用量:一次1丸,一日1次。青海省药品检验所起草
-
二十五味余甘子散
检查: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0页)。功能与主治:凉血降压。用于高血压症,血病和扩散伤热引起的胸背疼痛,胃肠溃疡出血,吐酸,肝胆疼痛,各种木布症。用法与用量:一次1.2g,一日2~青海省药品检验所起草
-
二十五味余甘子丸
加入牛黄细粉,混匀。用渣驯膏、沙棘膏加适量水泛丸,干燥,即得。性状:本品为棕黑色水丸;功能与主治:凉血降压。用于多血症,高血压症,肝胆疼痛,声哑目赤,口渴,口唇发紫,月经不调。3丸,一日2~青海省药品检验所起草
-
二十五味竺黄散
具木香特异香气,味酸、苦、微甜。检查: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0页)。功能与主治:解热消炎,止咳平喘,排脓。用于肺疼痛,肺脓疡,重感冒迁延不愈,胸胁热痛,久咳咯血等。用法与用量:一次1.2g,一日3次。青海省药品检验所起草
-
二十一味寒水石散
壁木化纹孔较稀或密集,圆点状、斜裂缝状或人字状。纤维成束、棕红色或淡黄色,有的纵横交错或与石细胞、木化纤维相连。30μm,壁厚薄不一,纤维束周围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草酸钙簇晶大小不一,直径5~用于培根木布引起的呕吐酸水,胃部刺痛,大便干燥。四川省甘孜州药品检验所四川省南充市药品检验所起草
-
秘诀清凉散
检查: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0页)。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热,化痰湿。用于瘟热窜入脉道,肝脾坏血增盛,中毒症,“木布”症、热势亢盛的合并症,热性培根病,热病后期的余邪。用法与用量:一次1g,一日2次。青海省药品检验所起草
-
七味宽筋藤汤散
藏药部颁标准:拼音名:QiweiKuanjintengTangsan英文名:标准编号:WS3-BC-0223-95处方:宽筋藤30g诃子25g毛诃子25g余甘子25g獐牙菜25g巴夏嘎25g力嘎都25g制法:以上七味,粉碎成粗粉,过筛,混匀,即得。检查: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0页)。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透疹。青海省药品检验所起草
-
七味消肿丸
藏药部颁标准:拼音名:QiweiXiaozhongWan英文名:标准编号:WS3-BC-0222-95处方:余甘子300g红花150g波棱瓜子40g甘青青兰200g巴夏嘎80g榜嘎100g绿绒蒿150g制法:以上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3)取本品粉末2g,加浓氨试液润湿,加醋酸乙酯6ml,振摇10分钟,放置,上清液作为供试品。
-
滇南寄生
拼音名:DiānNánJìShēnɡ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锈毛梨果寄生的带叶茎枝。花冠花蕾时管状,长0.8-1.5cm,稍弯,下半部膨胀,顶部椭圆状,开花时顶部4裂,裂片披针形,长约4.5mm,反折;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0-1800m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寄生于余甘子树、李属、柑橘属等植物上。性味:苦;手足麻木;
-
油柑叶
《*辞典》:油柑叶: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Y uGānY 别名:丝叶(《岭南采药录》),余甘子叶(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化学成份:含余甘子酸,蛇麻脂醇,β-谷甾醇,并没食子酸,没食子酸,3,6-二没食子酰葡萄糖,鞣料云实精,诃黎勒酸,诃子酸,葡萄糖没食子鞣甙。功能主治:治皮肤湿疹,疔疮,痔漏。
-
余麦口咽合剂
余麦口咽合剂的功能主治:彝医:麦枯息火。中医: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虚火上炎所致的口疮灼热、疼痛、局部红肿、心烦、口干、小便黄赤,以及复发性口腔溃疡见以上症状者。4.脾虚大便溏者慎用。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饮灵丸
《普济方》卷一一七引《卫生家宝》:方名:饮灵丸组成:牛胆制天南星(无,以法制半夏代)1两,人参1两,茯苓1两,桔梗1两,干葛1两,麦门冬1两(不去心),桂(去皮)1两,紫苏叶(极香者)1两,甘草(炒)1两,乌梅肉1两半,余甘子(去核)1两半(无余甘,以百药煎代)。用法用量:常用1丸含化,舌下灵液濈濈涌出;
-
二十味金汤散
检查: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0页)。功能与主治:调合龙、赤巴、培根平衡,燥湿,消炎镇痛。用于“冈巴”病,血病和赤巴疾病,青腿牙疳,上体疼痛,呼吸急促,喘气。用法与用量:一次3g,一日2次,水煎服。规格:每袋装30g。青海省药品检验所起草
-
丝叶
概述:丝叶为中药名,出自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萧步丹《岭南采药录》记载的油柑叶之别名。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1.治水肿,高血压,毒蛇咬伤,跌打损伤。2.治口疮,疔疮,湿疹,皮炎。化学成分:本品含鞣质、余甘子酸(Amlaicacid)、羽扇豆醇、β-谷甾醇、山奈酚、山柰酚-3-葡萄糖苷等。
-
金石中毒
又称丹石中毒,是指因服食含铅、汞等重金属药过量、过久所致的中毒病。金石中毒的病因病机:因服食金石类药过量、过久而导致的中毒。
-
硫黄中毒
是指因外用或误服硫黄过量所致的中毒病。硫黄中毒的病因病机:古代封建贵族为追求长生而恣意服食硫黄或含硫黄丹石药过多中毒。硫黄中毒的治疗:《本草纲目》卷四载有解硫黄毒的药物。如金星草、胡麻油、米醋、飞廉、细辛、余甘子、乌梅、黑铅、铁浆、朴硝、猪血、羊血、冷猪肉、鸭肉、猪脂等,可参考。
-
生银中毒
生银中毒为病名。急宜中西医结合救治。《本草纲目》卷四载有解银毒药物,如葱汁、鸡子汁、鸭血、鸭通汁等。参见金石中毒:金石中毒为病名。因服食金石类药过量、过久而导致的中毒。
-
大月晶丸
性状:本品为黑色水丸,具特异香气,味苦。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食化痞。用于中毒症、“木布”引起的胃肠溃疡吐血或便血,清除隐热、陈旧热,波动热,消化不良,急腹痛,虫病,黄水病,痞瘤等各种合并症。5g,一日3次。青海省药品检验所起草
-
二十五味肺病散
检查: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0页)。功能与主治:清热消炎,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肺邪病引起的咳嗽不止,呼吸急促,肺热,发烧,鼻塞,胸胁疼痛,咯血,倦怠等。用法与用量:一次1g,一日2~青海省药品检验所起草
-
二十五味肺病丸
性状:本品为褐色水丸;另取甘草、藏艾菊对照药材各0.5g,同法分别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57页)试验,取供试品溶液15μl和对照药材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用石油醚(30~用于各种肺病引起的咳嗽,胸胁痛,发烧,呼吸急促,痰带脓血,盗汗。西藏自治区药品检验所起草
-
二十五味鬼臼丸
性状:本品为红棕色水丸;功能与主治:祛风镇痛,调经血。用于妇女血症,风症,子宫虫病,下肢关节疼痛,小腹、肝、胆、上体疼痛,心烦血虚,月经不调。2丸,一日2次。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青海省药品检验所起草
-
二十五味寒水石散
检查: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0页)。功能与主治:清胃热,健胃消食。用于灰色、黄色“培根”、“木布”病,胃炎、胃溃疡。用法与用量:一次1.6g,一日3次。青海省药品检验所起草
-
二十五味狐肺散
检查: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0页)。功能与主治:清肺热,止咳平喘,化痰,消炎。用于肺病,热邪着于肺咳嗽难止,呼吸急促,痰多,上体热而沉重,肺热痛,肺充血等。用法与用量:一次1.3g,一日2~青海省药品检验所起草
-
二十五味鹿角丸
性状:本品为红棕色水丸;检查: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8页)。功能与主治:养肺,去腐,排脓。用于诸陈旧肺病,肺脓疡,咳嗽,气喘,咯脓血,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等。5丸,一日2~规格:每丸重0.3g。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青海省药品检验所起草
-
二十五味驴血丸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水丸;另取秦皮甲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干黄水。用于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痹病引起的四肢关节肿大疼痛,变形,黄水积聚等。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3丸,一日2~云南省药品检验所起草
-
二十五味绿绒蒿丸
性状:本品为棕黄色水丸;用于中毒及“木布”降于胆腑,肝热、肝肿大、肝硬化、肝胃瘀血疼痛等新旧肝病。5丸,一日2次。西藏自治区药品检验所起草
-
六味木香丸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水丸;另取木香、石榴子对照药材各0.5g,同法制成供试品溶液,取胡椒碱对照品,制成每ml含1mg的醋酸乙酯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检查: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8页)。用于“培根木布”引起的疼痛,嗳气,腹胀,呕吐等。6丸,一日3次。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西藏自治区药品检验所起草
-
六味余甘子汤散
藏药部颁标准:拼音名:LiuweiYuganziTangsan英文名:标准编号:WS3-BC-0287-95处方:余甘子200g芫荽果75g冬葵果75g全缘马先蒿40g甘肃棘豆100g甘草50g制法:以上六味,粉碎成粗粉,过筛,混匀,即得。检查: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0页)。功能与主治:清热,利尿。规格:每袋装12g。西藏自治区药品检验所起草
-
七味血病丸
藏药部颁标准:拼音名:QiweiXuebingWan英文名:标准编号:WS3-BC-0217-95处方:藏紫草200g木香80g寒水石(制)150g甘草70g余甘子(去核)170g巴夏嘎100g藏木香120g制法:以上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用于培根坏血窜散引起的肺病,血盛上壅,目赤,咳嗽,咯血痰,声哑,喉肿胸满。
-
七珍汤散
藏药部颁标准:拼音名:QizhenTangsan英文名:标准编号:WS3-BC-0227-95处方:藏木香70g悬钩木225g宽筋藤125g干姜50g诃子90g毛诃子50g余甘子100g制法:以上七味,粉碎成粗粉,过筛,混匀,即得。检查: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0页)。用于血、龙等三邪紊乱,风寒感冒,热病初起,恶性发热、关节疼痛。
-
白金丹
《圣惠》卷九十五:白金丹:处方:朱砂3两(别研为末),雌黄1两半,硫黄1两。注意:忌羊血。摘录:《圣惠》卷九十五《卫生总微》卷十四:组成:桑白皮1两(锉),前胡(去芦)1两,半夏1两(汤泡7次),白术1两,人参(去芦)半两,陈皮半两,甘遂1分(微炒)。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黍米大。
-
解渴百杯丸
处方:木瓜10枚(烂蒸去皮,细研),乌梅(去核)1斤,甘草7两半(炙),干葛2两,川芎半两,余甘子半两,紫苏叶半两,百药煎1两(研),白盐10两(炒)。制法:上为细末,同研匀,将木瓜搜和为丸,如鸡头子大。功能主治:渴甚。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