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宣
拼音:shíxuān代号:EX-UE11十宣穴的别名:鬼城(《备急千金要方》)指端(《圣济总录》)手十指头(《圣济总录》)出处:《备急千金要方》:邪病大唤,骂詈走,灸手十指端去爪甲一分,一名鬼城。仰掌,十指微屈,于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处取穴。十宣配水沟、百会、合谷、太冲,治中风昏迷。三棱针或粗针刺出血。
-
指端
主治昏迷,晕厥,癫痫,高热,中暑,咽喉肿痛,热病,小儿惊厥,手指麻木,指端麻木,癫狂,急性扁桃体炎,乳蛾等。拼音:shíxuān代号:EX-UE11十宣穴的别名:鬼城(《备急千金要方》)指端(《圣济总录》)手十指头(《圣济总录》)出处:十宣出《备急千金要方》:邪病大唤,骂詈走,灸手十指端去爪甲一分,一名鬼城。
-
手十指头
手十指头穴主治病症:十宣穴主治昏迷,晕厥,癫痫,高热,中暑,咽喉肿痛,热病,小儿惊厥,手指麻木,指端麻木,癫狂,急性扁桃体炎,乳蛾等。十宣配水沟、百会、合谷、太冲,治中风昏迷。刺灸法:刺法:一般直刺0.1~《针灸大全》:心惊发狂,不认亲疏,少冲二穴,心俞二穴,中脘一穴,十宣十穴。三棱针或粗针刺出血。
-
鬼城
概述:鬼城为经外奇穴别名,即十宣。仰掌,十指微屈,于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处取穴。鬼城穴主治病症:十宣穴主治昏迷,晕厥,癫痫,高热,中暑,咽喉肿痛,热病,小儿惊厥,手指麻木,指端麻木,癫狂,急性扁桃体炎,乳蛾等。十宣配水沟、大椎、合谷,治癫狂。短气不得语,灸手十指头合十壮。三棱针或粗针刺出血。
-
高热
0.5℃,肛温比腋温约高0.5℃左右。病因病理病机:(一)急性高热:1.感染性疾病急性传染病早期,各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刺灸法:治则清泻风热处方大椎十二井十宣曲池合谷方义大椎属督脉,为诸阳之会,总督一身之阳;随证配穴风热—鱼际、外关,肺热—少商、尺泽,气分热盛—内庭、厉兑,热入营血—中冲、内关。
-
大灸法
大灸法是用艾炷在背部、腹部等广泛区域内施灸的方法。次灸腹部,患者仰卧,置放咸萝卜片时先以膻中穴为中心置放9片的大方形,鸠尾至神阙穴之间置放6片,神阙至曲骨之间置放5片,并在腹部沿正中线的两侧各放置2行,于各片上点火施灸,操作同背部。灸毕用三棱针点刺十宣穴出血,针刺三阴交以泻火气。
-
泻火熄风
泻火熄风为熄风法之一。是一种治疗热极生风的方法。如高热、抽搐、两目上翻、项强,甚则角弓反张、神志昏迷、舌红苔黄、脉弦数等。针灸常选合谷、太冲、人中、大椎、十宣(或十二井)、阳陵泉等穴。并可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
青霉素过敏试验
操作名称皮肤过敏试验-青霉素过敏试验方法及内容1、青霉素稀释法80万U青霉素瓶内,注入4ml生理盐水,抽0.1ml稀释成1ml(即20000U/ml)。少数患者于注射后数秒或数分钟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喉头痉挛、气急、胸闷、冷汗、发绀、心率快、脉细、血压下降、意识丧失,如不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2、青霉素皮试液应新鲜配制。
-
清心开窍
清心开窍即清热开窍。清热开窍为开窍法之一。是一种治疗热病神昏或高热性精神病的方法。适用于高热神昏、胡言乱语、烦躁不安、唇焦齿燥、四肢抽搐等。针灸常选人中、涌泉、合谷、太冲、大椎、十宣或十二井点刺出血等为主。
-
海泉
概述:海泉为经外奇穴名(hǎiquánEX-HN11)。主治舌缓不收,重舌肿胀,舌缓不收,喉闭(喉痹),哮喘,呕吐,呃逆,腹泻,消渴等。海泉穴的定位:标准定位:海泉穴在口腔内,当舌下系带中点处。分布有下颌神经的舌神经,舌下神经和面神经鼓索的神经纤维及舌动脉的分支,舌深动脉和舌静脉的属支舌深静脉。
-
鬼厅
鬼厅为穴名。鬼客厅为经穴别名。为督脉、手足阳明之交会穴。有苏厥逆、利腰脊作用。如口眼部诸肌痉挛、面肿唇动、僻、齿痛、鼻塞、鼻衄、休克、癫痫、精神病、癔病、及颈项强痛、急性腰扭伤;配风池、风府、中脘、太冲治精神分裂症;②水沟穴针刺有镇痛、镇静、松弛腹肌、抑制内脏牵拉反应等良好效果,故可用于针麻。
-
开窍通神
概述:开窍通神即开窍。分清热开窍、化痰开窍、逐寒开窍等法。针灸常选百会、人中、涌泉、内关、十宣或十二井等穴为主。又称清心开窍。适用于温病高热神昏、谵语、烦躁不安、唇焦齿燥、四肢抽搐,以及小儿热证惊厥等,用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合清营汤。热痰证见痰盛气粗、神昏谵语、身热烦躁、舌红苔黄,用牛黄丸、至宝丹。
-
清热开窍
清热开窍为治法。开窍法之一。又称清心开窍。指用具有清热泻火、开窍醒神作用的方药治疗热闭心神证的治法。症见高热神昏、胡言乱语、烦躁不安、唇焦齿燥、四肢抽搐等。多以芳香开窍与清热药同用。用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合清营汤。针灸常选人中、涌泉、合谷、太冲、大椎、十宣或十二井点刺出血等为主。
-
开窍法
概述:开窍法为治法。根据症情不同,临床上有清热开窍、化痰开窍、逐寒开窍等法。凉开法:凉开法用于治疗温邪热毒内陷心包的热闭证或痰火内闭神昏证。适用于温病高热神昏、谵语、烦躁不安、唇焦齿燥、四肢抽搐,以及小儿热证惊厥等,用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合清营汤。
-
产后中暑
概述:产后中暑为病名。辨证论治:若热中于里,兼见心烦口渴,大汗面赤,脉洪大,治宜生津止渴,方用《伤寒论》人参白虎汤。若证状初起,出现头晕,恶心,胸闷心慌,口渴汗多,为预防中暑,可用清暑益气法,方用清暑益气汤(苍术、黄芪、升麻、人参、白术、神曲、泽泻、黄柏、当归、青皮、麦门冬、干葛、甘草、五味子)。
-
对症取穴
对症取穴(symptomaticpointselection)为取穴法之一。又称随症取穴。指针对某些症状选取腧穴。临证应用时根据病情的标本缓急,适当地采用对症取穴,解除个别症状将为治本创造有利条件。如发热取大椎、曲池、合谷;乳汁不足取少泽;崩漏取隐白;昏迷取人中、十宣;虚脱取关元、神阙等。
-
寒因寒用
寒因寒用为治则。反治法之一。例如阳厥的病人在高热、出汗、口渴、脉洪大的热证表现中,出现了四肢厥冷,其中四肢厥冷是假象,是假寒,而大热、大渴、脉洪大是真象,是真热。针灸以具有泻热作用的穴位及方法(如透天凉手法,或三棱针点刺出血)治疗,常选合谷、外关、大椎、曲池、十宣等穴为主,针用泻法,并可点刺出血。
-
脑溢血
针灸治疗:急性期以风池、风府、承浆、人中、十宣等穴为主,针用泻法,不留针。继刺人中,向鼻中隔下斜刺五分,用雀啄法(泻法),至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斜刺(与皮肤呈45°角)三阴交,深1.0~分别直刺极泉、尺泽及委中,深1.0~金津、玉液以三棱针点刺。腰椎穿刺检查可发现颅压增高,脑脊液呈均匀的血性。
-
鼻人中
鼻人中为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为督脉、手足阳明之交会穴。穴在人中沟,形似水沟,故名。仰靠或仰卧取穴。有苏厥逆、利腰脊作用。如口眼部诸肌痉挛、面肿唇动、僻、齿痛、鼻塞、鼻衄、休克、癫痫、精神病、癔病、及颈项强痛、急性腰扭伤;配风池、风府、中脘、太冲治精神分裂症;一般针尖向上斜刺0.3~
-
十指头
十指头经外穴别名。即十宣穴。《千金要方》:“脾风占候,声不出,或上下手,当灸十指头。”
-
清心
清心又称清心涤热或清富。是治疗热性病邪入心包的方法。针灸常选用人中、大椎、合谷、曲泽、十宣或十二井穴、大陵、劳宫等穴,针用泻法,并可点刺出血。清心又称清心涤热或清宫。热入心包,症见神昏谵语、高热、烦躁不安、舌质绛、脉细数等,可用清宫汤使心包热邪向外透达而解。
-
大拇指头
概述:大拇指头:1.拇指;2.经外奇穴名。又称大指头。《备急千金要方》:“五尸,灸两手大拇指头各七壮。”疑指少商穴,或十宣穴之一。近代《中国针灸学》列为经外穴,名大拇指头,治肾炎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