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营汤
功能主治:补气益血,养营调经。主脏腑虚损。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生姜、大枣,水煎成,取雄鸡冠滴血,旋入竹沥及童便,同妙香散服。《竹林女科》卷一:方名:养营汤组成:人参1钱,白术(蜜炙)1钱,茯苓1钱,黄耆(蜜炙)1钱,熟地黄1钱,当归1钱,陈皮1钱,白芍2钱,肉桂5分,炙甘草5分,生姜3片,大枣2枚。
-
唇口燥裂
口唇干燥,甚则裂开之证。因阴津不足,脾热炽盛所致。《温疫论·数下亡阴》:“津不到咽,唇口燥裂,缘其人阳脏多火而阴亏。今重亡津液,宜清燥养营汤。设热渴未除,里证仍在,宜承气养营汤。”治宜养阴清热,用清凉散、清热养营汤方。
-
清燥养荣汤
《医学集成》卷二:方名:清燥养荣汤组成:生地、当归、白芍、知母、花粉、陈皮、甘草、朱砂(冲)、灯心。主治:瘟疫下后,神昏谵语。《瘟疫论》卷一:方名:清燥养荣汤别名:清燥养营汤组成:知母、天花粉、当归身、白芍、陈皮、地黄汁、甘草。功效:清热,凉血,解毒。主治:疫病解后阴枯血燥者。
-
归地养荣汤
别名:归地养营汤处方:当归5分,生地5分(怀庆,极大),鳖甲5分(醋炙,研细),麦冬5分,芍药3钱,青蒿3钱,阿胶3钱,五味子1钱5分,枇杷叶5片(去毛,蜜炙),灯心20支。功能主治:伤寒坏证,身热口渴,舌苔及舌如煨熟猪腰子。甚者,人中黄、人中白(研细)各1钱调服;虚人,加人参、黄耆、炙甘草。
-
蒌贝养荣汤
别名:瓜贝养荣汤、栝贝养营汤、清痰养荣汤处方:知母、花粉、贝母、瓜蒌实、橘红、白芍、当归、紫苏子。功能主治:瘟疫解后,痰涎涌甚,胸膈不清者。用法用量:瓜贝养荣汤(原书同卷张以增校本)、栝贝养营汤(《温热暑疫全书》卷四)、清痰养荣汤(《会约》卷五)。摘录:《瘟疫论》(石楷校本)卷一
-
外科祛痰法
概述:外科祛痰法(expelling-phlegmmethod)是指用咸寒软坚化痰的方药,使因痰凝聚之肿块得以消散的外科治法。香贝养营汤(《医宗金鉴》):[组成]白术、人参、茯苓、陈皮、熟地黄、川芎、当归、贝母、香附、白芍、桔梗、甘草、生姜、大枣[用法]水煎服。解郁化痰法,适用于气郁夹痰的病症,如瘰疬、乳癖、肉瘿等。
-
失心风
《证治准绳》卷五:“癫病,俗谓之失心风。”出《黄帝内经灵枢·癫狂》。又名痴呆、呆病。实者以豁痰、开闭、泄火、化瘀为主,宜用滚痰丸、癫狂梦醒汤、清心丸等。虚者以调补为主,宜归脾汤、养营汤等。若虚实兼治,宜用祛癫汤等。本病类似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及反应性精神病等。
-
人参养荣汤
先用防风五分,川芎七分,辛夷五分,生甘草四分,薄荷五分,羌活三分,独活七分,升麻六分,葛根七分,白芷四分,藁本四分,黄芩(酒炒)八分,生姜一片,水煎服,清阳道以通关窍,次服本方。《痘疹传心录》卷十五方之人参养荣汤:组成:人参、白术、黄耆、白芍药、甘草、当归、陈皮、麦门冬、升麻、远志、桂心、五味子。
-
口不能言
口不能言为症状名,指语言发生困难。《万病回春·中风》:“中经脉者,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肢不能举,口不能言,为在中也。”《杂病源流犀烛·中风源流》:“语言謇涩…皆由肾脉之气不能上循喉咙,夹舌本,故不能言,脾土不足,痰涎涌盛而謇涩,故亦不能言。”治宜养营汤、解语丹、涤痰汤、地黄饮子等方。
-
失志
《证治要诀》卷九:“失志者,由所求不遂,或过误自咎,懊恨嗟叹不已,独语书空,若有所失。”治宜温胆汤、定志丸、辰砂妙香散等方。又名痴呆、呆病。实者以豁痰、开闭、泄火、化瘀为主,宜用滚痰丸、癫狂梦醒汤、清心丸等。虚者以调补为主,宜归脾汤、养营汤等。本病类似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及反应性精神病等。
-
肺脾郁
肺脾郁病证名。郁证之一。《类证治裁》卷三:“肺脾郁,营损肌瘦,养营汤去桂心,减熟地黄。”参见五脏郁证条。
-
癫
实者以豁痰、开闭、泄火、化瘀为主,宜用滚痰丸、癫狂梦醒汤、清心丸等。详见癫病条。另可参见痴呆、呆病、五癫、花癫、失心风等条。岐伯曰: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也。”治宜益气养血化痰为主,方如二陈汤加全蝎、白附子、防风、黄芪、当归、秦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