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蛎汤
温服75毫升。各家论述:1.《千金方衍义》:此方中牡蛎即蜀漆散中龙骨之意,蜀漆得云母专升阳邪陷阴,故以纯阳之龙骨为佐;《鸡峰》卷十六:方名:牡蛎汤组成:乌贼鱼骨1两,牡蛎1两,桂心1两,干姜3分,黄耆3分,白芷3分,五色龙骨1两半,熟干地黄1两半。主治:女劳疸,额上汗出,四肢虚烦,日晡发热,小便自利。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金匮要略》卷上: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处方:桂枝芍药生姜各9克甘草6克大枣12枚龙骨牡蛎各9克功能主治:平补阴阳,潜镇固摄。主治:男子失精,女子梦交,自汗盗汗,遗尿。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脉得诸芤动微紧。各家论述:①《医门法律》:用桂枝汤调其营卫羁迟;
-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别名:桂枝龙骨牡蛎汤、桂甘龙骨牡蛎汤处方:桂枝1两(去皮),甘草2两(炙),牡蛎2两(熬),龙骨2两。潜阳,镇惊,补心,摄精。主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各家论述:①《注解伤寒论》:辛甘发散,桂枝、甘草之辛甘也,以发散经中火邪;患者心悸善惊,稍劳则惕惕而动,并喜手按其胸,时有虚烦,已二年之久。
-
大桃花汤
概述:大桃花汤为方剂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方。别名:附子汤、牡蛎汤处方:赤石脂、干姜、当归、龙骨、牡蛎各三两,附子二两,白术(另研)一升,甘草、芍药各一两,人参一两半。补气养血,涩肠止泻。主久痢不愈,气血虚弱,腹痛隐隐,面色苍白,舌淡,脉沉细者。呕吐加橘皮三两。
-
牡蛎术散
方出《深师方》引赵子高方(见《外台》卷十五),名见《元和纪用经》:方名:牡蛎术散别名:防风白术散、防风白术牡蛎汤、牡蛎白术散、防风白术牡蛎散、牡蛎白术散组成:防风10分,白术9分,牡蛎3分(熬)。用药禁忌:忌桃、李、雀肉、胡荽、大蒜、青鱼。《伤寒总病论》本方用法:每服二钱,每日2-3次,温米饮调下。
-
女子梦交
女子梦交为病证名,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又名梦与鬼交。系因摄养失宜,气血衰微;或为七情所伤,心血亏损,神明失养所致。症见睡则梦中交合,头痛、头晕、精神恍惚,甚则喜怒无常,妄言妄见等。治宜养心安神,方用柏子养心丸、桂枝龙骨牡蛎汤等。
-
三香昆布丸
《卫生总微》卷十七:方名:三香昆布丸组成:熏陆香3分,青木香3分,藿香叶(去土)半两,昆布3分(洗去咸味),牵牛子半两(微炒)。主治:疝气偏坠,一大一小。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牡蛎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枣肉为丸,如麻子大。
-
失精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遗精病多因情志失调、饮食失节、房劳过度等引起。久则肾精耗伤,转为虚证。若湿热下注,影响疏泄,气虚下陷,不能摄精者,多因脾胃功能失调,为病有虚有实,务须注意升清、益气、健脾、利湿、散郁、疏肝等法的运用,不可一概清心补肾。
-
风惊恐
风惊恐为病证名。《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风惊恐者,由体虚受风,入乘脏腑,其状如人将捕之。心虚则惊,肝虚则恐,足厥阴为肝之经,与胆合,足少阳为胆之经,主决断众事。心肝虚而受风邪,胆气又弱,而为风所乘,恐如人捕之。”治用牡蛎汤、龙齿汤、龙骨汤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