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因热用
热因热用为治则。例如病人四肢逆冷、下利清谷、脉沉细、面颊浮红、烦躁、口渴不欲饮,其中四肢逆冷、下利清谷、脉沉细是真寒,面颊浮红、烦躁、口渴是假热,用白通汤(葱白、干姜、附子)加猪胆汁煎汤冷服。其中脉微、下利、肢冷是内有真寒,面赤、口渴、烦躁是外有假热。针用补法,或进行艾灸(其中神阙宜隔盐灸)。
-
反治
概述:反治指和常规相反的治法。如真热假寒、真寒假热等。《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从者反治。”临床上的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均属反治法。例如中气不足、脾阳不运所致的脘满腹胀,命门火衰所致的尿闭症,气虚血枯、冲任亏损所致的月经不通等,应分别采用补脾、固肾、养血等方法治疗。
-
从
临床上的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均属反治法。例如病人身大热,口大渴,大汗出,脉洪大,四肢逆冷,其中四肢逆冷是假寒,余证是真热,用白虎汤热服。例如中气不足、脾阳不运所致的脘满腹胀,命门火衰所致的尿闭症,气虚血枯、冲任亏损所致的月经不通等,应分别采用补脾、固肾、养血等方法治疗。
-
反治法
概述:反治法为治法之一。《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从者反治。”例如病人身大热,口大渴,大汗出,脉洪大,四肢逆冷,其中四肢逆冷是假寒,余证是真热,用白虎汤热服。例如中气不足、脾阳不运所致的脘满腹胀,命门火衰所致的尿闭症,气虚血枯、冲任亏损所致的月经不通等,应分别采用补脾、固肾、养血等方法治疗。
-
热因寒用
例如阴寒证格热于外,服温热药常见格拒吐出,佐以少量寒药或热药凉服则不呕吐。②指热药因寒证而用,例如《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素问·至真要大论》:“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
热水发干货法
热水发干货法是指将干货原料放在温水或沸水中,经反复加热,使其加速吸水,成为松软的半熟或全熟的成品的方法。热因热用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反见热象的真寒假热证。例如《伤寒论》“少阻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木恶寒,其人面色赤…
-
五等丸
《千金》卷五:组成:黄柏2两,香豉2两,牡丹2两,防风2两,桂心2两。用法用量:3岁小儿每服5丸,饮送下。儿小以意酌量着乳头上服之。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大豆大。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五等丸专主湿热偏坠,黄柏清热燥湿,防、豉散下焦风,牡丹和下焦血,桂心为热因热用之向导。
-
甚者从治
甚者从治为治则之一。如热极似寒或寒极似热,应顺其假寒或假热的表象,采用从治的方法。出《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参见反治:反治指和常规相反的治法。如真热假寒、真寒假热等。临床上的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均属反治法。
-
从治
从治为治法。反治指和常规相反的治法。出《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如真热假寒、真寒假热等。临床上的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均属反治法。
-
李根汤
《千金》卷五:李根汤:处方:李根18铢,桂心18铢,芒硝18铢,甘草1两,麦门冬1两。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李根咸寒降火,芒消苦寒荡热,麦冬、甘草甘平滋津,桂心辛温破结,热因热用,从治之法也。制法:上锉,如麻豆大。用法用量:八味李根汤(《医学入门》卷四)、甘李根汤(《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二)。
-
甚者从之
系一种治则。《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指对深重复杂的病证应采用从治的方法,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之。如对热极似寒、寒极似热的病证,分别采用寒因寒用、热因热用的治法。参反治条。
-
火胀
《张氏医通·鼓胀》:“如面色枯槁,肢体消瘦,单腹胀急而块垒不平者,皆属火胀,此非水肿,无虑助肾水之邪也。《风劳臌膈四大证治·水肿臌胀》:“许学士云,脐腹四肢悉肿者为水,但腹胀四肢不甚肿为蛊…因病因及证候不同,有气鼓、血鼓、水鼓、虫鼓、食鼓等区分。治宜健脾渗湿、化瘀通络、理气逐水、益肾养肝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