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齿槁
概述:齿槁(witheringteeth)为症状名。《黄帝内经素问·痿论》:“肾热者,色黑而齿槁。”衰老象征之一·齿槁:齿槁是指年老齿牙枯槁的表现。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治宜滋补肝肾。方用肾气丸等加减。热邪熏蒸之象·齿槁:热病若见齿槁,则为热邪熏蒸之象。治宜清泻热毒。可用黄连解毒汤、白虎汤之类治疗。
-
麻黄白虎汤
处方:麻黄、葛根、苏叶、防风、石膏、知母、杏仁、黄芩。功能主治:疹已出,阳毒热甚,烦躁口渴,齿槁出血,唇焦舌刺,不吐不泻,壮热无汗,鼻孔燥黑,喘急气闷,鼻煽痰嘶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
骨极
《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骨极,令人酸削,齿苦痛,手足烦疼,不可以立,不欲行动。”辨证治疗应区别虚寒、寒热。虚寒者,证见腰背痛,不能久立,屈伸不利,面肿而垢黑,发堕齿槁,或四肢常冷等,用地黄煎、麋角丸等方。实热者,证见牙痛脑痛,耳鸣面黑,手足疼痛,大小便不通等,用三黄汤。参见骨绝、六极条。
-
发
生于足背的,称为足发背。早期治宜舒肝理气、清胃热、通乳散结,方用瓜蒌牛蒡汤或橘叶散和乳汤内服;足背发/足发背/脚发:脚发又名足发背、脚背发、足跗发、龟毒、蛇沿毒。因三阳经湿热乘虚下注或外伤瘀血化热、或足三阴经精血亏损所致。色黯不溃者,用桑枝灸以行郁滞助阳气,并服十全大补汤、八味丸以健脾胃滋化源。
-
参蛤胶囊
参蛤胶囊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参蛤胶囊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补肾健脾,益精通络。适用于肾阳亏虚证,症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纳差腹泻,脱发齿槁,视物昏花,口干舌燥。8.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肾热
概述:肾热:1.经外奇穴名;2.证候名。见《新医疗法汇编》。肾热穴的定位:经外奇穴肾热穴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肾热穴主治病证:经外奇穴肾热穴主治肾炎、尿路感染。刺灸法:一般直刺0.5~《黄帝内经素问·刺热论》:“肾热病者,先腰痛,(骨行)酸,苦渴数饮,身热。”
-
双解凉膈散
《治疹全书》卷下:组成:麻黄、杏仁、枳壳、薄荷、连翘、黄连、山栀、大黄、方解石。主治:疹后喘急,胸膈烦热,渴欲饮水,大便闭结,齿槁唇焦,舌苔黄黑。
-
密补固真丹
《宣明论》卷七:方名:密补固真丹组成:天南星半两,半夏1两(制),神曲1两,麦芽1两,茴香1两(炒),荆三棱(炮)1两,白附子1两,干生姜1两,川乌头(生)1两,巴豆7个,牵牛3两,代赭石2两,官粉1分。加减:除泄泻外,并加大黄1两。制备方法:上为末,水为丸,如小豆大。
-
肾热证
肾热证证名。证见色黑、牙齿枯槁、身热如蒸。《素问·痿论》:“肾热者,色黑而齿槁。”《证治准绳·杂病》:“肾热者,轻按之不热,重按之至骨,其热蒸手,如火如炙。”有虚实之分,参见肾实热、肾虚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