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化无权
气化无权为病机。即气化不利,又称气化无权。是指由于阳气不足,气化作用失职,影响气、血、精、津液等的化生,导致津液代谢产物排除不利而贮留于体内的病理变化。狭义的常指由阳虚而引起水液代谢功能障碍,致痰饮内停,水湿不化,小便不利等症。其中,实证病多在腑,与膀胱、三焦有关;虚证病多在脏,与肺、脾、肾有关。
-
气化不利
气化不利为病机。又称气化无权。指由于阳气不足,不能使体内生化功能畅旺,而致消化、吸收不良,影响气、血、精、液等的化生和体液代谢产物的排除。狭义的常指由阳虚而引起水液代谢功能障碍,致痰饮内停,水湿不化,小便不利等症。其中,实证病多在腑,与膀胱、三焦有关;虚证病多在脏,与肺、脾、肾有关。
-
肾气虚
概述:肾气虚为病机。包括:1.肾阴肾阳之气俱虚;症见滑精早泄、尿后余沥、小便频数而清,甚则不禁、腰脊酸软、听力减退、短气、四肢不温、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细弱。肾阳虚衰,则温煦失职,气化无权,可导致形寒肢冷,精神不振,气短而喘,腰膝酸软,阳痿,滑精,夜多小便,舌淡胖,苔白厚,脉沉迟,两尺脉弱等。
-
肝肾虚胀
肝肾虚胀病证名。指肝肾亏损,小便不利所致的小腹胀。多因肝肾不足,气化无权所致。证见腰软作痛,痛连季胁,小便常涩,气怯消瘦,小腹胀冷。治宜补益肝肾,腰软常痛,以大造丸溶化龟鹿二仙胶为丸;小便常涩,小腹胀冷,用金匮肾气丸;真阴虚,脉数内热者,用家秘肝肾丸(《症因脉治》卷三)。参见腹胀、内伤腹胀条。
-
气虚水停
气虚水停为病机。参见气化不利、肺移寒于肾、脾虚湿困、肾虚水泛:气化不利为病机。又称气化无权。狭义的常指由阳虚而引起水液代谢功能障碍,致痰饮内停,水湿不化,小便不利等症。《黄帝内经素问·气厥论》:“肺移寒于肾,为涌水。”脾主运化水湿,为胃行其津液,脾虚则运化功能低下,引起水湿停滞;治宜健脾利湿。
-
本虚标实
“本虚标实”的“本”的性质为虚,“标”的性质为实。有四种情况:1.原来的旧病为虚证,而后发的新病为实证。2.病人的体质虚而感受实邪。3.因体质虚而致气血郁结,气化无权。如气虚而致血瘀,或脾肾虚而致痰饮、水肿、饮食积滞等。4.病的本质属虚,但表现出类似实证的假象,即“真虚假实”。
-
阳虚痰凝
阳虚痰凝为病机。指阳气虚弱,气化无权,导致痰湿凝滞的病机。
-
肾阳虚水泛证
肾阳虚水泛证为证候名。指肾阳虚衰,气化无权,水液泛滥,以畏冷肢凉,水肿,腰以下为甚,腹胀,腰酸冷,小便短少,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肾合膀胱
肾合膀胱为脏腑相合之一。肾为水脏,主津液,开窍于二阴,属阴。肾与膀胱二者生理上相互配合,肾主水,水液代谢后的剩余水液,贮存于膀胱,并在肾阳蒸化作用的促进下,膀胱开合有度,排出尿液。肾阳虚则气化无权,即影响膀胱气化,出现小便不利、癃闭、尿频尿多、小便失禁等症状,体现两者相合的关系。
-
命门火衰
命门火衰即肾阳虚衰,又称肾阳衰微、下元虚惫、真元下虚。临床表现精神萎靡,动则气喘,腰膝酸冷,四肢清冷,腹大胫肿,黎明前泄泻,癃闭或夜尿频数,尺脉沉迟等。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有温煦形体,蒸化水液,促进生殖发育等功能。肾阳虚衰,则温煦失职,气化无权,可导致畏寒肢冷,性机能衰退和水邪泛滥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