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饼
《圣惠》卷九十七:方名:药饼组成: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神曲3两(微炒),干姜1两(炮裂,锉),肉苁蓉1两半(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桂心1两,五味子1两,菟丝子1两(酒浸3日,晒干捣末),羊髓3两,大枣20个(煮去皮核),汉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酥2两,蜜4两,白面1升,黄牛乳1升半。
-
胃缓
症状:脾虚气陷,肌瘦不坚,从而出现脘腹胀坠作痛。胃缓·胃阴虚证:胃缓·胃阴虚证(down-bearingstomachachewithsyndromeofstomachyindeficiency)是指阴津不足,胃腑失养,以面色略红,唇红而燥,口苦口臭,烦渴喜饮,嗳气频繁,或恶心呕吐,食后脘腹胀满,烦闷不舒,大便干结,舌红,津少,脉细数常见症的胃缓证候。
-
硬皮病
概述硬皮病系结缔组织的一种弥漫性病变。其中不少医家主张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本病,认为硬皮病的临床表现有多种瘀血的见证,但若结合临床寒凝血瘀、气滞血瘀、血虚血瘀等不同证型,以温阳通络、疏肝理气、补气生血等法合参,疗效较单纯的活血化瘀法为好。两型在治疗上无大的差别。肢端溃疡疼痛明显加延胡或乳香、没药;
-
胃下垂
有效:临床症状减轻,x线复查胃下极回升1厘米以上;辨证治疗:脾虚气陷:症状: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食欲不振,脘腹胀满不适,食后加重,平卧减轻,常伴有嗳气或泛吐痰涎,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脉虚弱。加减:血瘀加桃仁、红花;建里穴宜单针直刺至得气,天枢用4寸毫针呈15度角刺向气海穴。
-
命蒂
概述:命蒂为经穴别名,即神阙。命蒂穴的功效与作用:神阙穴具有温阳救逆、利水固脱的功效。主治水肿,肠鸣泄利,绕脐痛,脱肛,痫证。神阙穴主要治疗脾胃疾患及急救:如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粘连、脐腹冷痛、水肿臌胀、便秘脱肛及中风脱症、四肢厥冷、休克等。妇人血冷不受胎,产后尿闭;故又名本穴为“气舍”。
-
脐
神阙穴位于脐中,乃人体生命之门,灸之温阳救逆、开窍醒神,用于治疗中风脱证、四肢厥冷、尸厥等。主治水肿,肠鸣泄利,绕脐痛,脱肛,痫证。神阙穴主要治疗脾胃疾患及急救:如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粘连、脐腹冷痛、水肿臌胀、便秘脱肛及中风脱症、四肢厥冷、休克等。妇人血冷不受胎,产后尿闭;用温灸或隔盐灸。
-
脐孔
概述:脐孔为经穴别名,即神阙。脐孔穴的功效与作用:神阙穴具有温阳救逆、利水固脱的功效。主治水肿,肠鸣泄利,绕脐痛,脱肛,痫证。神阙穴主要治疗脾胃疾患及急救:如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粘连、脐腹冷痛、水肿臌胀、便秘脱肛及中风脱症、四肢厥冷、休克等。妇人血冷不受胎,产后尿闭;故又名本穴为“气舍”。
-
气合
概述:气合为经穴别名,即神阙穴。神阙穴位于脐中,乃人体生命之门,灸之温阳救逆、开窍醒神,用于治疗中风脱证、四肢厥冷、尸厥等。神阙穴主要治疗脾胃疾患及急救:如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粘连、脐腹冷痛、水肿臌胀、便秘脱肛及中风脱症、四肢厥冷、休克等。妇人血冷不受胎,产后尿闭;
-
脐中
神阙穴位于脐中,乃人体生命之门,灸之温阳救逆、开窍醒神,用于治疗中风脱证、四肢厥冷、尸厥等。主治水肿,肠鸣泄利,绕脐痛,脱肛,痫证。神阙穴主要治疗脾胃疾患及急救:如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粘连、脐腹冷痛、水肿臌胀、便秘脱肛及中风脱症、四肢厥冷、休克等。妇人血冷不受胎,产后尿闭;用温灸或隔盐灸。
-
热熨法
概述:热熨法:1.采用药物和辅料经过加热处理后,敷于患部或腧穴的一种治疗方法;功能温经通络。3.腹痛热熨方Ⅲ(《中医外治法类编》)川椒30g,乌梅30g,上药炒熨痛处并热敷脐部。臌胀:1.臌胀热熨方(《中国民间疗法》)川椒100g,炙鳖甲15g,三棱15g,白术15g,阿魏15g,上药共研细末,加白酒适量炒烫,装入布袋。
-
神阙
神阙穴位于脐中,乃人体生命之门,灸之温阳救逆、开窍醒神,用于治疗中风脱证、四肢厥冷、尸厥等。主治水肿,肠鸣泄利,绕脐痛,脱肛,痫证。神阙穴主要治疗脾胃疾患及急救:如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粘连、脐腹冷痛、水肿臌胀、便秘脱肛及中风脱症、四肢厥冷、休克等。妇人血冷不受胎,产后尿闭;用温灸或隔盐灸。
-
隔饼灸
隔饼灸间接灸之一。指艾炷与穴位皮肤之间隔以药饼的灸法。亦称药饼灸。药饼通常用辛温芳香药物制成。具有行气活血,温阳祛寒的作用。常用的有椒饼灸,附饼灸,豉饼灸等。详各该条。
-
黄香膏
《验方新编》卷八:黄香膏:别名:黄油膏处方:松香、白水煮透,取出放冷水内搓洗数10下,再煮再洗,如此9次,倒地得冷取起。
-
枯瘤方
《外科正宗》卷二:枯瘤方:处方:白砒硇砂黄丹轻粉雄黄乳香没药硼砂各3克斑蝥20个田螺(大者,去壳,切片,晒干)3个制法:共研极细,糯米粥调,捏作小棋子样,曝干。用法用量:先灸瘤顶三炷,以药饼贴之,上用黄柏末水调盖敷药饼。候十日外,其瘤自然枯落,次用敛口药。土黄:《杂病源流犀烛》:土黄乃造作所成。
-
药肝
《圣济总录》卷一八九:方名:药肝别名:药饼组成:羊子肝1片(分为4块),腻粉1钱,麝香(末)2钱。主治:多年肺气咳嗽。用法用量:上药和面裹,烧熟,空腹食。时以冷水更换浸两手,良久即住,来日早晨转下恶物,有虫如头发相似为验。附注:药饼(《普济方》卷一八九)。
-
照水丸
《圣济总录》卷一一一:方名:照水丸组成:龙脑1钱,滑石1钱,丹砂(通明者)1钱,乌贼鱼骨(去甲)1钱。掘一地坑,放药碗在坑内,用竹簟子1片盖了,然后以黄土盖之,7日取出,净瓷瓶中收药饼,硇砂不用。《准绳 类方》卷七:方名:照水丸组成:海螵蛸1钱,朱砂5分,片脑半分,黄蜡8分。主治:目翳。
-
落瘤饼
处方:白砒1钱,硇砂1钱,黄丹1钱,轻粉1钱,雄黄1钱,乳香1钱,没药1钱,硼砂1钱,斑猫20个,田螺(大者去壳)3个(晒干切片)。功能主治:瘿瘤初起,成形未破,根蒂不散。用法用量:用时先灸7柱,以药饼贴之,上用黄柏末水调盖敷药。并候10日外,其瘤自落。再用生肌收口膏药自愈。摘录:《经验广集》卷四
-
秘药方
取起滤去滓,铜锅煎之,槐柳枝搅之,煎稠如糊,再加下药:明雄黄5钱,青礞石(童便煅7次)、乳香(去油)、没药(炙)、熊胆(焙)、龙骨(煅)、玄明粉、血竭、石燕(醋煅7次)、海螵蛸(纸包,焙)、炉甘石(童便煅7次)、青黛各5分,枯矾、儿茶各1钱,轻粉、黄丹(水飞)各3分,月石7分,桑枝炭3钱。
-
药熨疗法
药熨疗法为治法。指将药物(如药袋、药饼、药膏及药酒)加热后置于患者体表特定部位,作热罨或往复运动,促使腠理疏松、经脉调和、气血流畅,治疗寒湿、气血瘀滞、虚寒证候的方法。
-
梅花五气丹
处方:梅花冰片1.5克当门麝香1.5克轻粉辰砂各1.8克乳香没药血竭明雄黄各3克真蟾酥(预于端午前寻之,至午日取6克,用人乳调膏)制法:各研极细,对准分数,于端午日辰时制度,候至午时,将上药入蟾酥膏内,向日和丸,如茄子大,一日内晒干,同川椒27粒,灯心27段,同药收入瓷罐内养之,以蜡封口,不泄药气为妙。
-
千金不换饼
《惠直堂方》卷二:方名:千金不换饼组成:雄黄5分,细辛1钱,官桂1钱,牙皂1钱,川乌1钱,羌活1钱,骨碎补1钱,白附子1钱,苍术1钱,麝香3分。主治:手足拘挛,跛至十余年者。用法用量:将筷头点患处,凡遇痠痛异常,即系受病之源,或1-2处,以墨记之,用药饼安上,以艾灸之,以筋脉能动而止。
-
烧丹丸
《幼科类萃》卷十九:方名:烧丹丸组成:玄精石(烧赤)1钱,轻粉1钱,粉霜半钱,硼砂半钱。用法用量:1岁5丸,2岁10丸,夜卧以温浆水送下,至天明取下恶物是效,如不下,渐加丸数,如奶癖解未消尽,隔2-3日又1服,癖消尽为度。《济阳纲目》卷四十六:方名:烧丹丸别名:黄白丹组成:虢丹1两,晋矾1两。
-
珠珀膏
《良方合璧》卷下:方名:珠珀膏组成:真西珀(研)1两,上桂心5钱(研),辰砂(水飞,净)5钱,香白芷1两(生,研),防风(生,晒脆,研,取净末)1两,当归(生,晒脆,研净末)1两,广木香(生,晒)5钱,丁香5钱(2味同研,丁香之油掺入木香则易研易细,俱生用),木通1两(生,晒脆,研净末。
-
铺脐药饼
《证治汇补》卷六:方名:铺脐药饼组成:真轻粉2钱,巴豆4两,生硫黄1钱。用法用量:先以新绵铺脐上,次铺药饼,外以帛紧束之,如人行10里许,即下水,待行3-5次,即去药,以温粥补之。制备方法:上为末,成饼。方出《千金》卷十一,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五:方名:铺脐药饼组成:商陆根。主治:卒暴癥、水蛊。
-
隔木香饼灸
隔木香饼灸为间接灸法之一。是用木香等药作垫隔物以施灸的方法。见《外科证治全书》。其法用木香15克,捣成细末;生地黄30克,捣成膏;上两药调匀,制成饼状,厚约0.6厘米,将药饼放于患处,上置艾炷灸之。此法用于治疗跌扑损伤、气滞血瘀等。
-
拔疔至宝丹
《类证治裁》卷八处方硇砂2钱,白矾4钱,朱砂5分,雄黄5分,硼砂1钱,绿矾4钱,火消4钱。功能主治拔疔。用法用量凡疔疮用碗锋砭破,将血捻净,用丹1丸,研细搽之。若挑破有小孔,以药挑插于孔内,俱用皮纸打湿数层封好,过1-2日揭去,疔头自然缓缓脱出,贴膏即愈。
-
萆麻膏
明 方贤着《奇效良方》:萆麻膏:处方:大萆麻子(一十四个.摘录:《活幼心书》卷下方出《本草图经》引《海上集验方)(见《证类本草》卷十一),名见《魏氏家藏方》卷十:方名:萆麻膏组成:萆麻子7枚。《普济方》卷九十二:方名:萆麻膏组成:大萆麻子14枚(正东南枝上取7枚,正西枝上取7枚),巴豆7枚(去皮)。
-
大小茴香丸
处方:大茴香1两,小茴香1两,吴茱萸1两,川楝子(去核)1两,川椒1两。制法:上为末,连须葱白8两,同药捣成饼子,晒干,用粘米半升,同药饼捣碎,微火炒黄,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痧疝气。用法用量:每服80-90丸,空心盐汤或酒送下。注意:忌发气物。
-
夹棍软骨神方
处方:川乌(炒存性)1两,草乌(炒存性)1两,猪牙皂(炒存性)1两,蓖麻子(去壳,炒)1两,飞面6面,狗油半斤(熬化)。每饼中间包真麝香2分5厘,贴用刑处。用法用量:先用威灵仙4两煎汤,足胫浴透,然后以药饼贴上。如不用刑,以半夏、生姜、飞面各等分,做4饼贴上即解。摘录:《疡医大全》卷三十七引江仍度方
-
四石丸
《圣济总录》卷七十九:组成:滑石2钱,井泉石2钱(研),白石英2钱(研),寒水石2钱(研),硇砂2钱(研细,水和作饼子,用湿面4两裹药饼,烧紫色,去面),白下香半两,续随子仁2钱。主治:十种水气。用法用量:每服5丸,生姜汤送下;以利为度,利己,用木香丸补之。制备方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蓖倍饼灸
蓖倍饼灸为敷灸法之一。取蓖麻子仁9.8克,五倍子末2克,上药捣烂如泥膏,制成圆饼,敷于百会穴处,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两日更换一次药饼。适用于治疗胃下垂。
-
豆豉灸
豆豉灸即鼓饼灸。豉饼灸为隔饼灸的一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将淡豆豉粉末用黄酒调和,制成6厘米厚的药饼,用细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施灸。适用于痈疽发背溃后久不收口,疮色黑暗者。
-
附饼灸
附饼灸为隔物灸法的一种。出《备急千金要方》。其法用生附子3份,肉桂2份、丁香1份,切细碾末,以黄酒或蜂蜜调和,制成6毫米厚的药饼,细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施灸。由于附子辛温大热,有温阳扶赢的作用,适用于阳痿、早泄、命门火衰、疮疡久溃不敛等症。
-
豉饼灸
豉饼灸为隔饼灸的一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将淡豆豉粉末用黄酒调和,制成6厘米厚的药饼,用细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施灸。适用于痈疽发背溃后久不收口,疮色黑暗者。豉饼灸又称豆豉灸。
-
附子灸
概述:附子灸为间接灸的一种。出《千金翼方·卷二十三》:“削附子令如棋子厚,正着肿上,以少唾湿附子,令热彻以治诸疖诸痈肿牢坚。”参见附饼灸:附饼灸为隔物灸法的一种。出《备急千金要方》。由于附子辛温大热,有温阳扶赢的作用,适用于阳痿、早泄、命门火衰、疮疡久溃不敛等症。各家论述:《串雅外编》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