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体交换
气体交换是肺泡和血液之间,血液和组织之间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为气体分子顺其分压差趋向平衡的方向。肺泡上皮细胞膜;反之,当肌肉运动时,组织耗氧量增加,产二氧化碳也增加,组织中氧分压减小而二氧化碳分压高,有利于氧从毛细血管动脉端弥散入组织,也有利于二氧化碳从组织向毛细血管弥散,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
呼吸功能失常与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
疾病分类:耳鼻喉科疾病概述:气管切开术系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套管,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脑水肿、脑血管意外时,呼吸频率减慢;呼吸功能障碍时,常表现为血氧分压降低,血二氧化碳分压增高,或兼有血液pH值降低。
-
肺通气量
一般只测15s,将测得值乘4。肺中的气体交换只有在肺的呼吸部(肺泡)才能进行,而每次吸入的新鲜空气不可能全部进入肺泡,其中一部停留在鼻、咽、喉、气管、支气管以至终末细支气管构成的呼吸道内,没有气体交换功能,呼吸道的这段空间称为解剖无效腔或死腔,其容积约为150ml,存在于无效腔里的气体量称为无效腔气量。
-
肺泡
电镜下可见肺泡上皮下方及肺泡毛细血管内皮外方各有一基膜,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至少要经过肺泡上皮、上皮的基膜、内皮的基膜及内皮细胞四层结构,有些部位还可见到上皮基膜和内皮基膜之间有少量结缔组织存在。在肺泡腔或肺泡隔内,有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macrophage),细胞体积较大,在吞噬灰尘后称为尘细胞。
-
慢性呼吸衰竭
由于起病缓慢,多数病人经代偿适应,尚能从事日常活动。肺泡通气量减少,肺泡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上升。而慢性高碳酸血症,并无通气量相应增加,反而有所下降,这与呼吸中枢反应性迟钝、通过肾脏对碳酸氢盐再吸收和H+排出,使血pH值无明显下降,还与患者气阻力增加、肺组织损害严重,胸廓运动的通气功能减退有关。
-
仰卧压胸法
概述:人如触电、溺水、自缢、中毒以及心脏病或癫痫发作时,呼吸可能停止,但如及时进行人工呼吸,予以抢救,很可能挽回生命。仰卧压胸法便于观察患者的表情,而且气体交换量也接近于正常的呼吸量,但最大的缺点是,伤员的舌头由于仰卧而后坠,阻碍空气的出入,所以做本法时要将舌头拉出。
-
呼吸系统
动物的呼吸系统动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要不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胸膜胸膜是一层光滑的浆膜,分别覆被于左、右肺的表面、胸廓内表面、膈上面和纵隔外侧面,贴在肺表面的胸膜叫脏胸膜,贴在胸廓内表面,膈上面和纵隔外侧面的胸膜叫壁胸膜,脏胸膜和壁胸膜在肺根处互相延续,形成左、右侧两个完全封闭的胸膜腔。
-
无效腔
即不能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道。解剖无效腔包括从口、鼻至细支气管的整个呼吸道,既无呼吸上皮,又无肺循环血液供应,不能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交换。每次呼气时,首先呼出的是上次呼气之末充盈于呼吸道内的吸入气,然后才是肺泡气。成年男性解剖无效腔气量约128毫升,女性约120毫升。
-
肺通气
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参与这一过程的器官主要有呼吸道、肺泡、胸廓等。呼吸道不仅是气体进出肺泡必经之道,而且对吸入气体起加温、湿润和过滤清洁等作用。肺泡是肺泡气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胸廓的节律性扩大和缩小则是实现肺通气的动力。
-
外呼吸
外呼吸是与组织中进行气体交换的内呼吸相对应的一个术语。外呼吸是指从外界吸收氧气进入体内,并从体内排出二氧化碳于外界的气体交换作用和过程。
-
浆膜
浆膜是包被在胚胎和其他胎膜外面的最外层膜囊,由胚外外胚层和胚外中胚层组成。不同的哺乳动物,绒毛膜上的绒毛和母体子宫内膜共同组成不同类型的胎盘,进行物质交换来维持胚胎的生长发育。因此,绒毛膜是具多功能的胎膜,除进行气体交换外,还有营养、排泄、合成激素等作用。
-
水分代谢
由于绿色植物是自养型的,要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就必须高效率地进行光合作用。为此,它必须发展大量的叶面积,充分地接受阳光,并且与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气体交换(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因此,植物一方面通过根系不断地从环境中吸收水分,经过根、茎的运输分配到植物体的各部分,以满足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
-
俯卧压背法
概述:俯卧压背法应用较普遍,但在人工呼吸中是一种较古老的方法,由于患者取俯卧位,舌头能略向外坠出,不会堵塞呼吸道,救护人不必专门来处理舌头,节省了时间(在极短时间内将舌头拉出并固定好并非易事),能及早进行人工呼吸,气体交换量小于口对口吹气法,但抢救成功率高于上面提到的几种人工呼吸法。
-
高压氧
如急性动、静栓塞,断肢(指)再植术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突发性耳聋、骨筋膜间隔综合征、冻伤等。如有耳痛,应立即停止加压,嘱做开张咽鼓管口动作(捏鼻鼓气)或吞咽动作。(5)在稳压吸氧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舱内患者吸氧量和面部表情,后者防止氧中毒的发生。肺型:胸骨后剧痛、刺激性干咳、窒息感、呼吸困难、紫绀。
-
经面罩正压通气法
经面罩正压通气法适用于:1.夜间辅助通气需要进行夜间辅助通气的疾病包括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胸廓畸形所致慢性呼吸衰竭、肥胖性换气功能不全和中枢性肺泡通气不足等,可以改善患者的换气功能和纠正其低氧血症,并可防治夜间呼吸暂停。2.相对禁忌证(1)无法配合者,如紧张、不合作或精神疾病,神志不清者;
-
高频通气法
名称:高频通气法别名:HFV概述:高频通气(highfrequencyventilation,HFV)采用明显高于生理呼吸次数的频率,以极低的潮气量进行通气。2.支气管胸膜瘘对于存在支气管胸膜瘘的气胸患者,常规机械通气引起气道内压力增加,将影响胸膜裂口的愈合,并增加胸膜裂口的气体逸出。3.9kPa),可引起呼气量降低而导致肺充气过度。
-
儿童支气管肺泡灌洗术
手术名称:儿童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别名:儿童支气管肺灌洗术分类:耳鼻喉科/内镜手术/硬质气管支气管镜手术/气管支气管疾病诊断及处理ICD编码:87.4902概述:成人的支气管肺灌洗术一般是在纤维支气管镜下进行,但纤支镜用于小儿时因工作腔相对狭小,术中极易发生呼吸困难,尤其3岁以下儿童。150mmHg负压吸出,反复3~
-
肺泡通气量
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实际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是指静息状态下,每分钟吸入气量中能到达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了解肺泡通气量有助于了解肺部疾病对呼吸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及肺栓塞会使肺泡通气量下降,而肺泡通气量增加可导致呼吸性碱中毒。
-
氧气吸入术
3.心血管疾病、心血管代偿功能不全,如心搏骤停及复苏后、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准备:1.中心供氧吸氧用物氧气装置一套(流量表、湿化瓶、橡胶管),一次性吸氧管、鼻导管、胶布、棉签、接管、安全别针、用氧记录单、根据不同用氧方法增加鼻塞、漏斗、面罩、氧气枕、氧气帐等。5L/min,吸入氧的浓度相当于25%~
-
类风湿性关节炎伴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路径(2016年版)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红细胞沉降率(血沉)、CRP、免疫球蛋白及补体、血气分析、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2)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霉酚酸酯、环孢素A、他克莫司、硫唑嘌呤、雷公藤多苷、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植物制剂。□N-乙酰半胱氨酸,等。
-
痰液体位引流
概述:痰液增多和潴留是急、慢性呼吸疾病常见的问题。这一治疗手段可加强较大的中央气道分泌物的引流,但有报道引流后气体交换可获改善(动脉血氧分分压升高和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分压分压差降低),肺功能中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有暂时性增高,表明也可能有利于外周气道分泌物的清除。2.明显呼吸困难或缺氧者。
-
人工气道
概述:建立人工气道的首要目的是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持足够的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并对呼吸道进行保护,防止误吸,引流气道分泌物。此时一些简单的气道管理方法能起到重要作用,甚至可以避免紧急情况下的气管插管。(6)导管外端和牙垫一并固定于患者口腔外。4.拔管后延迟并发症(1)喉或声门下水肿。(3)喉、气管狭窄。
-
人工口对口呼吸法
操作名称:人工口对口呼吸法别名:口对口人工呼吸适应证:口对口人工呼吸(图1),是用急救者的口呼吸协助伤病者呼吸的方法。2.先吹两口气清洗病伤者口鼻异物后,口对口呼吸前先向患者口中吹两口气,以扩张已萎缩的肺,以利气体交换。5.接着做捏鼻动作快而深地向病者口内吹气,并观察病者胸廓有无上抬下陷活动。
-
大动脉
鱼类由心脏发出的动脉干向前延伸形成腹大动脉,由腹大动脉向各鳃弓发出入鳃动脉,进行了气体交换的血液进入出鳃动脉(鳃静脉)。主要的有向前进入头的颈动脉,入胸鳍的锁骨下动脉,把血液送到消化器官的腹腔动脉以及肠系膜动脉,入肾的肾动脉,入生殖腺的睾丸动脉或卵巢动脉,入腹鳍的髂动脉等。
-
肠呼吸
水生动物通过连接在肠内腔上的上皮细胞进行气体交换的现象,称为肠呼吸。某种螠虫能从肛门向直肠摄取海水,通过直肠的薄壁与体腔内含有呼吸色素(血红蛋白、血色素)的血细胞进行气体交换。皂类的副膀胱(或排出腔囊cloacalsac)、海参的呼吸树、蜻蜒幼虫的直肠气管鳃等都具有同样的机能。
-
补偿点
绿色植物中由于呼吸与光合作用相反的气体交换,而得到完全互相补偿,即氧或者二氧化碳完全不吸收和放出时的光照强度(照度)称为补偿点。补偿点越低的植物,越能很好地利用弱光,补偿点的值是衡量各种植物是否能利用弱光进行光合成的一个标准。由于CO2浓度的增加,在弱光下也会使光合成增强,补偿点向低的方向移动。
-
物理鳃
物理鳃是指水生昆虫(龙虱、水龟虫等鞘翅目的成虫,鳖、划蝽等半翅目的成虫及幼虫)潜水时在于体表的一定部位以气泡形式贮备的空气而言。因为从气门呼吸空气,使气泡中的氧分压降低,水中的溶解氧逐渐向气泡中扩散,动物依靠这种氧气供应而得以长时间滞留于水中。
-
气体分压
可从总的大气压力及其在大气中的容积百分比计算而得。如干燥肺泡气总压力在标准情况下应为760-47=713mmHg。肺泡气中,氧容积约占14.3%。肺泡气和血液、组织中气体分压表中示出,混合静脉血中氧分压比肺泡气的约低62mmHg(102—40),而其二氧化碳分压则高于肺泡气6mmHg(46—40)。气体的分压差是呼吸气体交换的动力。
-
循环
循环包括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见淋巴循环)。它包括脑循环、冠状循环、内脏循环等。肺循环(pulmonarycirculation)心室收缩,缺氧血由右心室射出,注入肺动脉,经其各级分支,流入肺泡壁毛细血管,在此进行气体交换,排出二氧化碳吸进氧,变缺氧血为含氧血,再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
尿囊
胚胎的尿囊迅速发育、膨大并广泛地填满羊膜与浆膜之间的胚外体腔,其外壁和浆膜紧贴,形成尿囊浆膜,直接位于多孔的卵壳和壳膜内,借囊壁上的毛细血管网进行气体交换。人胚尿囊不发达,仅为遗迹性的囊管,但尿囊上的血管却高度发达,逐渐发育为脐动脉和脐静脉,为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通路。
-
肺循环
肺循环又称小循环。体循环返回心脏的血液从右心房流入右心室,心室收缩时,血液从右心室进入肺动脉,经其分支达肺毛细血管,在此进行气体交换,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肺动脉短粗,约平第4胸椎处,分为左右肺动脉。右肺动脉较长,达右肺门分3支进入右肺上、中、下叶。注入左心房上后部。
-
体循环
体循环又称大循环。再经各级静脉汇合至上、下腔静脉及冠状窦流回右心房,由冠状动脉供应心脏血液的循环又叫冠脉循环。通过血液循环,把氧和营养物质运送到全身各组织;把二氧化碳和其他代射产物从组织中运走。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速度也不同,动脉中较快,静脉中较慢,毛细血管中最慢,有利于物质交换。
-
小儿呼吸心跳骤停
小儿呼吸心跳骤停呼吸心跳骤停为儿科危重急症,表现为呼吸、心跳停止,意识丧失、突发面色青紫或苍白、或抽搐,脉搏消失,血压测不出。4.呼吸停止或严重呼吸困难,无有效气体交换。2.心动过缓时应用肾上腺素或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增快心率,并加用5%碳酸氢钠、地塞米松等,低钙时静注钙剂,钙正常时可用异搏定。
-
颃颡
颃颡(nasopharynx)为人体部位名。见《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又作吭嗓。是指软腭以上至鼻后孔间的空腔,即鼻咽部。足厥阴肝经“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黄帝内经灵枢·忧恚无言》:“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类经》卷二十一:“颃颡,即颈中之喉颡。当咽喉之上,悬雍之后,张口可见者也,颡前有窍,息通于鼻…”
-
肺泡死腔
概述:肺泡死腔又称死腔效应,是指吸入气中达到肺泡腔并与肺泡内的气体相混合,但不参与气体交换的那部分气体量。肺泡死腔的存在是由于/比值增大所致,此时肺泡通气正常,而肺毛细血管血流量减少,致使部分肺泡气不能与血液中的气体充分交换,其生理意义与解剖死腔相似,故称为死腔效应或肺泡死腔。
-
开放性气胸清创术
④由于胸膜腔失去正常负压及纵隔摆动引起心脏大血管不断移位,导致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影响循环功能。1.带蒂肌瓣填塞法:可游离附近的胸壁肌束封闭创口(图5.9.4.1-1),一般以骶棘肌、胸大肌最合适,将肌束游离至所需长度,切断一端肌束,牵至缺损边缘,沿周围以细丝线缝合固定,将缺损完全封闭(图5.9.4.1-2)。
-
创伤性气胸清创术
④由于胸膜腔失去正常负压及纵隔摆动引起心脏大血管不断移位,导致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影响循环功能。1.带蒂肌瓣填塞法:可游离附近的胸壁肌束封闭创口(图5.9.4.1-1),一般以骶棘肌、胸大肌最合适,将肌束游离至所需长度,切断一端肌束,牵至缺损边缘,沿周围以细丝线缝合固定,将缺损完全封闭(图5.9.4.1-2)。
-
阿米三嗪/萝巴新
阿米三嗪/萝巴新说明书:药品名称:阿米三嗪/萝巴新英文名称:Almitrine/Raubasine别名:都可喜;复方阿米三嗪片;阿米三嗪可作用于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从而加强肺泡-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增加动脉血氧分分压和血氧饱和饱和度。3.还可用于缺血所致的脉络膜、视网膜功能障碍,以及耳蜗前庭功能失调等。
-
福里衡
阿米三嗪/萝巴新说明书:药品名称:阿米三嗪/萝巴新英文名称:Almitrine/Raubasine别名:都可喜;复方阿米三嗪片;阿米三嗪可作用于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从而加强肺泡-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增加动脉血氧分分压和血氧饱和饱和度。3.还可用于缺血所致的脉络膜、视网膜功能障碍,以及耳蜗前庭功能失调等。
-
三甲磺酸烯丙哌三嗪-阿吗碱
阿米三嗪/萝巴新说明书:药品名称:阿米三嗪/萝巴新英文名称:Almitrine/Raubasine别名:都可喜;复方阿米三嗪片;阿米三嗪可作用于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从而加强肺泡-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增加动脉血氧分分压和血氧饱和饱和度。3.还可用于缺血所致的脉络膜、视网膜功能障碍,以及耳蜗前庭功能失调等。
-
猪肺磷脂
当早产婴婴儿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时,肺泡表面张力增加,并出现肺泡逐渐萎缩、通气降低、通气与血流比失调,造成肺组织缺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细胞外液漏出、纤维蛋白沉着于肺泡表面形成透明膜,从而严重妨碍气体交换,最终导致呼吸衰竭,形成婴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或称肺透明膜病(HMD)。
-
泊拉坦
当早产婴婴儿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时,肺泡表面张力增加,并出现肺泡逐渐萎缩、通气降低、通气与血流比失调,造成肺组织缺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细胞外液漏出、纤维蛋白沉着于肺泡表面形成透明膜,从而严重妨碍气体交换,最终导致呼吸衰竭,形成婴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或称肺透明膜病(HMD)。
-
固尔苏
当早产婴婴儿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时,肺泡表面张力增加,并出现肺泡逐渐萎缩、通气降低、通气与血流比失调,造成肺组织缺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细胞外液漏出、纤维蛋白沉着于肺泡表面形成透明膜,从而严重妨碍气体交换,最终导致呼吸衰竭,形成婴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或称肺透明膜病(HMD)。
-
吭嗓
吭嗓为人体部位名,即颃颡。是指软腭以上至鼻后孔间的空腔,即鼻咽部。足厥阴肝经“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冲脉“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黄帝内经灵枢·忧恚无言》:“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类经》卷二十一:“颃颡,即颈中之喉颡。当咽喉之上,悬雍之后,张口可见者也,颡前有窍,息通于鼻…”
-
分气
分气为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黄帝内经灵枢·忧恚无言》:“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
-
弥散功能障碍
弥散功能障碍是指肺泡内气体与流经肺脏的血液之气体交换障碍。弥散功能障碍的发生与肺泡面积减少、肺泡毛细血管床容积减少、气体弥散距离增加、肺泡与血液间的氧分压差降低有关。常见于肺间质性疾病、肺气肿等。由于氧的弥散力仅为二氧化碳的1/20,故弥散障碍主要影响氧交换。
-
通气血流比
通气血流比是指每分钟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之比。正常成人静息时,肺血流量约为5L/分钟,肺通气量约为4L/分钟,总的通气血流比约为0.8。通气血流比保持在0.8才能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当通气血流比失调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首先引起缺氧;发展到严重程度时,除缺氧外,尚有二氧化碳潴留。
-
上含
《伤科补要》卷二:“玉堂,在口内上腭,一名上含,其窍即颃颡(hánqsǎng杭嗓)也。”颃颡指咽后壁上的后鼻道,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必经通路,相当于鼻咽部;足厥阴肝经过此。《黄帝内经灵枢·忧恚无言》:“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类经》卷二十一:“颃颡,即颈中之喉颡。
-
肺合皮毛
肺合皮毛为五脏与五体相合之一。肺主气,宣发卫气固表,司腠理之开合,输精于皮毛,故称。而皮毛之汗孔也有散气(调节呼吸)的作用。如肺气虚,肌表不固,可见自汗;卫外之气不足,肌表易受风寒侵袭,发生咳嗽等症。皮毛赖肺气的温煦,才能润泽。如肺虚,则皮毛就会憔悴枯槁。出《黄帝内经素问·痿论》。
-
急性呼吸功能不全
疾病分类:呼吸内科疾病概述:急性呼吸功能不全是由于肺内外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比较严重障碍,以至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在呼吸空气时,产生严重缺氧伴高碳酸血症,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症。早期可有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后期出现代谢性和呼吸性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