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实
内实同里实。里实为病机,又称内实。1.指外邪化热入里,结于胃肠,出现壮热、烦渴、腹痛、便秘等腑实证候。2.泛指人体内部气血郁结、停痰、食滞、虫积等。
-
三化汤
治中风,在外六经形证已解,内有便溺之阻格者。临床应用:阳明发狂证《名医类案》:滑伯仁治一僧,病发狂谵语,视人皆为鬼,诊其脉,累累如薏苡子,且喘且抟。曰:此得之阳明胃实。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普济方》卷九十一引《德生堂方》之三化汤:方名:三化汤组成:大黄5钱,牵牛5钱,朴消5钱。
-
阿魏侧耳
概述:阿魏侧耳阿魏侧耳为白蘑科真菌阿魏侧耳FructificatioPleurotiFerulae的子实体。分布于我国新疆等地。具有行气、消积、杀虫的功效。菌柄偏生,内实,白色,长2~阿魏侧耳的性味:阿魏侧耳味苦、辛,性温(《中华本草》)。阿魏侧耳的归经:归脾、胃经(《中华本草》)。主胃痛、食积、虫积(《中华本草》)。
-
肺部穿刺活检术
禁忌证:严重出血倾向者,严重恶液质不能耐受本项检查者,严重肺气肿、肺心病、肺动脉高压、心功能不全者,肺血管性病变,不能合作或剧烈咳嗽者。方法:1.上叶、肺门病变多取仰卧位从前方穿刺,舌叶、中叶病变取仰卧位从侧方穿刺,下叶基底段、背段病变多取俯卧位从后方穿刺。注意事项:1.术后处理穿刺活检术后需观察2~
-
肺部病变经皮穿刺活检
6.合并肺内或胸腔内化脓性病变的病人。1.穿刺针大致可分为三类:(1)抽吸针,针的口径较细,对组织损伤小,只能获得细胞学标本,如千叶针(Chiba)。(1)基底部较宽且靠近胸壁的肿物,可采用切割针或环钻针。(2)按外科常规进行局部皮肤消毒、铺巾、局部麻醉。③穿刺针的径路必须避开叶间裂、肺大泡和肺囊肿。
-
CT导向下经皮胸部病变穿刺活检技术
名称:CT导向下经皮胸部病变穿刺活检技术概述:经皮非血管介入技术的导引方法有透视、CT、B型超声和MRI。(2)穿刺前做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时原时间等血常规检查。通常依据经皮胸部病变穿刺活检的方式选择不同的穿刺针:细针抽吸活检术则选用千叶针、Turner针或Chiba针等,一般针径为18~
-
里实
概述:里实为病机,又称内实。指外邪入里化热,结于胃肠而阳明腑实,或体内寒凝、气滞、血瘀、食滞、虫积、停痰、留饮等,邪盛而正未虚的病理变化。外邪入里:里实是指外邪化热入里,结于胃肠,出现壮热、烦渴、腹痛、便秘等腑实证候。
-
痞
概述:痞:1.胸腹部痞满、按之不痛的疾患;病因病机:《赤水玄珠·痞气门》:“刘宗厚曰:痞之为病,由阴伏阳蓄,气上不运而成,处心下,位中央,膜满痞塞,皆土之病也。分类:根据病因、症状、部位之不同,可分气痞、痰痞、虚痞、实痞、上痞、中痞、下痞等。又:“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
-
腹中满痛
腹中满痛证名。见《伤寒明理论》卷一。须分虚实、表里。《类证活人书》卷十一:“腹满时痛,是有表、得有里,仲景所以用桂枝芍药汤主之。”又:“腹满时痛,属太阴也;自利不渴者,脏寒也,当温之,宜四逆汤、理中汤也。”《伤寒补天石》卷下:“腹满不减,或按之硬而痛者,为内实,须下之,大承气汤。参见腹痛、腹胀条。
-
发斑伤寒
《重订通俗伤寒论·发斑伤寒》:“凡斑既出,脉洪滑有力,手足温而神识清爽者,病势顺而多吉;如热毒内甚,心烦不得眠,错语呻吟者,黄连解毒汤加黑参、升麻、大青叶主之。若斑发已尽,外热稍退,内实不大便,谵语者,以小剂凉膈散或大柴胡汤微下之”。(《伤寒辨证·发斑》)。详见阳证发斑、阴证发斑条。
-
不更衣
不更衣为症状名,指不大便。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注解伤寒论》卷五:“古人登厕必更衣。不更衣者,通为不大便。不更衣,则胃中物不得泄,故为内实。”
-
沉麝鹿茸丸
别名:沉香鹿茸丸处方:沉香1两,麝香1两(别研),鹿茸1两。制法:上为末,水煮白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补益脾肾,强壮筋骨,内实五脏,外充肌肤,补益阳气,和畅荣卫。主一切恶气。用法用量:沉香鹿茸丸(《卫生宝鉴》卷十五)。摘录:《御药院方》卷六
-
大茵陈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大茵陈汤:处方:茵陈黄柏各4.5克大黄白术各9克黄芩栝楼根甘草茯苓前胡枳实各3克栀子10枚制法:上十一味,哎咀。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发黄本乎湿热,湿热本乎脾虚。佐以前胡、栝楼下气通津,黄柏、黄芩燥湿清火,皆本经治诸热黄疸之专药。主治:谷疸发寒热,不可食,食即头眩,心中不安。
-
加味四圣解毒汤
处方:紫草、木通、枳壳、黄耆、桂枝、大黄(酒炒)。功能主治:痘疮发热,及养浆时作痒,能食而大便秘。邪气内实,正气外虚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片玉痘疹》卷八
-
解毒托里散
处方:大力子(炒)、人中黄、桔梗、荆芥穗、酒红花、当归梢、防风、蝉蜕、升麻、葛根、赤芍、连翘。功能主治:痘稠密毒甚者。用法用量:水煎,入烧过人屎同服。如服此药红活光壮者,此正气内实,毒不能留,即止后药;如服后病势淹延者,此邪气甚,正气衰,不能成就,宜屡服之;摘录:《片玉痘疹》卷八
-
枳实导滞汤
处方:枳实6克生绵纹4.5克(酒洗)净楂肉9克尖槟榔4.5克川朴4.5克川连1.8克六和曲9克连乔4.5克紫草9克细木通2.4克生甘草1.5克功能主治:下滞通便。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万氏家抄方》卷六:方名:枳实导滞汤组成:枳实、山楂肉、连翘、半夏(姜制)、黄连(酒炒)、木通、甘草、紫草茸。
-
豹皮菇
子实体含齿孔酸甲酯(methyleburicate),3-氢化松苓酸甲酯(methyltrametenolate),麦角甾(ergosterol)及脂类,其脂肪酸组成主要有十二烷酸(dodecanoicacid),十三烷酸(tridecanoicacid),肉豆蔻酸(myristicacid),油酸(oleicacid),亚油酸(linoleicacid)及亚麻酸(linolenicacid)等。性味:甘;平归经:心;心脾两虚;
-
草菇
概述Padi-StrawMushroom(Volvariellavolvacea)草菇为真菌植物门真菌草菇的子实体,属担子菌纲、伞菌目、光柄菇科、苞脚菇属。性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暑;草菇还能消食祛热,补脾益气,清暑热,滋阴壮阳,增加乳汁,防止坏血病,促进创伤愈合,护肝健胃,增强人体免疫力,是优良的食药兼用型的营养保健食品。
-
大脚菇
拼音名:DàJiǎoGū别名:白牛肝、山乌茸、蘑菇、白牛头来源:药材基源:为牛肝菌科真菌美味牛肝菌的子实体。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针阔混交林下。夏、秋季常见。菌柄近圆柱形,长5-12cm,直径2-3cm,基部稍膨大,内实,淡褐色至淡黄褐色,有网纹。性味:淡;性温功能主治:祛风散寒;主风湿痹痛;手足麻木;
-
革耳
拼音名:Géěr别名:木上森、八担柴来源:药材基源:为白蘑科真菌野生革耳的子实体。圆柱形,与盖面同色,有粗毛,强韧,革质,中实。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杨、柳、桦等阔叶树的枯立木、倒木或伐桩上。菌柄革质,偏生或近侧生,长0.5-2cm,直径0.2-1cm,色同菌盖,表面有粗毛,内实。性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灰凤梨
拼音名:HuīFènɡLí来源:药材基源:为柄灰包科真菌歧裂灰包的子实体。包被两层,位于短柄之顶端,近梨形,直径4-8cm,外包被厚,与菌柄的外皮相连,表面由突起的角锥状鳞被组成,状如风梨。随着成熟而脱落。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空旷草原、砂土或粘土地上。菌柄内实,长2.5-5cm,直径1.5cm。性味:辛;
-
鸡油菌
菌柄内实,光滑,长2~鸡油菌的别名杏菌、黄丝菌、蛋黄菌《全国中草药汇编》:鸡油菌别名鸡蛋黄菌、杏菌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喇叭菌科鸡油菌CantharelluscibariusFr.,以子实体入药。性温味甘,有清目利肺、益肠健胃、提神补气的功效。可预防视力失常、眼炎、夜盲、皮肤干燥及抵抗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
-
密褶红菇
拼音名:MìZhěHónɡGū别名:密褶黑红菇、小黑菇、密褶黑菇、火炭菇、猪嘴托、火炭菌来源:药材基源:为红菇科真菌密褶红菇的子实体。棕灰色、暗灰色,后期炭黑色。菌柄近圆柱形,长2-4cm,粗1-2cm,白色,内实。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针、阔叶混交林下。性味:微咸;有毒功能主治:祛风散寒;舒筋活络;四肢麻木;
-
生津地黄汤
《万氏家抄方》卷六:组成:天花粉、生地、知母、麦冬(去心)、甘草。主治:痘疹,内实作热,大便坚实而渴者。用法用量:水煎服。附注:《痘疹全书》本方用法:竹叶引,水煎服。
-
三匕汤
《千金》卷九:方名:三匕汤组成:茯苓如鸡子大,黄芩3两,人参3两,栝楼根4两,芒消1升,干地黄1升,大黄半斤,麻黄半斤,寒水石半斤。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此治风寒杂合伤外,饮食壅滞伤内,七八日,胸胁痛,四肢逆,乃中气内结不能旁达四末之候。方中麻黄、大黄、地黄分治外内实结,血热妄行;
-
枳实导滞散
《医部全录》卷四九○引《幼幼全书》:方名:枳实导滞散别名:枳实导滞汤组成:枳实、山楂肉、连翘、半夏(姜制)、酒黄连、木通、酒大黄、甘草、紫草。主治:痘疹内实不出。用法用量:水煎,与槟榔末同服。附注:枳实导滞汤(《片玉痘疹》卷六)。
-
阴道后穹窿穿刺术
在妇科检查中尤其是对盆腔肿块检查中此项技术常常被广泛地运用。2.用窥阴器暴露宫颈,以宫颈钳钳夹宫颈后唇,向前上方牵拉,暴露后穹窿,碘酊、乙醇再次消毒穿刺部位。有时当血块位于直肠子宫陷凹时,有可能抽不出血液,此时可先注入10-20ml生理盐水,再抽吸时则有可能抽出暗红色血水,有助于诊断。
-
里实证
里实证为证候名,亦称内实证。《景岳全书·传忠录》:“里实者,或为胀为痛,或为痞为坚,或为闭为结,或为喘为满,或懊 不宁,或躁烦不眠,或气血积聚,结滞腹中不散,或寒邪、热毒深留脏腑之间。”治宜祛痰、理气活血、消食导滞、杀虫等法。《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
杂蘑
拼音名:ZáMó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雅致多孔菌和白蘑科真菌硬柄小皮伞的子实体。管口面近白色至淡灰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阔叶树的腐木及枯枝上,偶尔也生于针叶树的枯枝上。菌柄圆柱形,长4-5cm,直径2-4mm,内实。化学成份:含植物血凝素(lectin),氨基酸,硒,砷,及其他微量元素。舒筋活络。
-
清利四物汤
《治疹全书》卷下:方名:清利四物汤组成:生地、当归、白芍、丹皮、丹参、连翘、黄芩、木通、防风、知母、银花。主治:疹出3日后不没,余毒内实者。用法用量:加灯心,水煎服。
-
肺部穿刺活检
名称:肺部穿刺活检概述:采用经皮穿刺肺活检采集细胞学和组织学标本,进行检查常可获得确诊。适应证:肺部穿刺活检适用于:1.肺部孤立病变尤其是靠近胸壁的周围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特别是怀疑肺癌时)。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先用胸穿针行皮肤及胸壁穿刺,然后令患者屏住呼吸用抽吸针进行穿刺。
-
口蘑
概述口蘑真菌门、担子菌纲、口蘑科、口蘑属。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香杏口蘑生于草原沃土上。性状性状鉴别(1)香杏口蘑菌盖半球形或平展,直径6-11cm,白色、淡土黄色或深蛋壳色,表面光滑,边缘内卷,菌肉厚,类白色。宣肺止咳;口蘑的食疗功效中医理论认为,其味甘性平,有宜肠益气、散血热、解表化痰、理气等功效。
-
发癍伤寒
如热毒内甚,心烦不得眠,错语呻吟者,以黄连解毒汤加黑参、升麻、大青主之;《阴证略例》:“阳证发斑有四,有伤寒发斑,有时气发斑,有热病发斑,有温毒发斑,斑斑如锦纹,或发之面部,或发之胸背,或发之四末,色红赤者,胃热也,紫黑为胃烂也。
-
伤积治法
伤积治法即乳滞、食积的治疗方法。初得之时,乳食不消,并以木香丸、消积丸之类。《幼科类萃》:“小儿胃气有虚有实,虚则吐泻不食之证,实则痞满内热之证,虚者益之,实者损之,欲得其平,则可矣。小儿脾常不足,倘贻误病情,则会长期消化吸收功能障碍,使精血化源匮乏,气血俱虚,终将形成疳疾。
-
伤寒发黄
若阳明实邪内郁而痞结胀满者,宜先下之,然后清其余热。”又:“伤寒发黄,凡表邪未清而湿热又盛者,其证必表里兼见,治宜双解,以柴苓汤,或茵陈五苓散主之;“目黄者曰黄疸。”《黄帝内经灵枢·论疾诊尺》:“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一般把黄疸分成阳证和阴证两大类,称为阳黄和阴黄。
-
内实证
内实证为证候名,里实证的别称。《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指外邪化热入里,结于胃肠所出现的证候。症见壮热、烦渴、腹痛、便秘等。
-
核设施放射卫生防护管理规定
1992年10月31日发布施行。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核设施的放射卫生防护监督、核设施工作人员及周围公众所受电离辐射照射的监督和管理。第二十条核设施营运单位应根据放射工作人员所处的工作条件,对其实施分类管理:甲类:在此类工作条件下,工作人员的年剂量当量可能超过个人剂量限值的十分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