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筛骨
筛骨解剖学同名骨。位于额骨与蝶骨之间,此骨有空泡小孔,是含气骨。
-
固有鼻腔
概述:鼻腔(nasalcavity)借鼻阈(nasallimen)分为鼻前庭(nasalvestibule)和固有鼻腔两部分。鼻腔鼻甲与鼻道:鼻腔外侧壁自上而下可见上、中、下三个突出的鼻甲(nasalconcha),上鼻甲与中鼻甲由筛骨迷路内侧壁向下卷曲的薄骨片覆以黏膜构成,二者之间为上鼻道,中鼻甲与下鼻甲之间为中鼻道,下鼻甲下方称下鼻道。
-
嗅神经
嗅神经olfactorynerve过去被看作是第一对脑神经,但实际只不过是分布在嗅粘膜上的细胞的神经突起,和视神经同样,与其他的脑神经不同.而显有原始型的特征。嗅丝离开嗅粘膜,向上穿经筛骨板的小孔进入颅前窝,终止于嗅球。嗅细胞既是嗅觉的一级传入神经元,又是嗅感受器的接受细胞。
-
嗅索
嗅索olfactorytract嗅索是从嗅球出来向上伸展的神经纤维束.有外侧嗅索(lateralolfactorytract)、中嗅索(in-termediateotfactorytract)和内侧嗅索(medialolfactorytract)三条通路。嗅上皮的嗅神经纤维叫嗅丝,成束状,通过脑底骨的筛骨板孔,进入其上的嗅球,形成次级嗅细胞突出。
-
颅骨
除下颌骨和舌骨外,各骨之间都借缝或软骨相连,属不活动的连结。颅骨可分为脑颅骨和面颅骨,前者围成颅腔,后者构成眼眶、鼻腔和口腔的骨性支架,脑颅骨共有8块;面颅由15块骨组成:口腔上方,左右各有1块上颌骨,上内侧有1对鼻骨,后方有1对泪骨,外上方有1对高起的颧骨,后方接1对腭骨。
-
颅腔
颅腔是由头部的皮肤、肌肉和8块脑颅骨(额骨1、顶骨2、蝶骨1、枕骨1、筛骨1、颞骨2)围成的腔。颅腔内有脑。脑和椎管里的脊髓相连。脑和脊髓是指挥、调节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中枢。
-
鼻中隔
概述:鼻中隔(nasalseptum)位于鼻腔的内侧壁,由筛骨垂直板、犁骨和鼻中隔软骨构成支架,表面被覆黏膜而成。其前下方血管丰富、位置浅表,外伤或干燥刺激均易引起出血,因90%左右的鼻出血均发生于此区,故称易出血区(Littlearea或Kies-selbacharea)。鼻阈为鼻前庭上方的弧形隆起,是皮肤和黏膜的交界处。
-
鼻甲
概述:鼻甲(nasalconcha)位于鼻腔外侧壁。最上鼻甲:多数人上鼻甲的后上方还有最上鼻甲(supremenasalconcha)。中鼻甲:中鼻甲由筛骨迷路内侧壁向下卷曲的薄骨片覆以黏膜构成,中鼻甲与上鼻甲之间为上鼻道,中鼻甲与下鼻甲之间为中鼻道。鼻泪管开口于下鼻道的前上方。
-
鼻柱内
鼻柱内指鼻中隔。由鼻软骨、筛骨正中板、犁骨三骨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