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虫
赤虫三虫之一。出《诸病源候论》。即姜片虫。见姜片虫病条。
-
九虫病
概述:九虫病是指各种人体寄生虫病的统称,指伏虫、蛔虫、白虫、肉虫、肺虫、胃虫、弱虫、赤虫、蛲虫等九种虫病。治宜健脾杀虫。本病类似钩虫病。胆道蛔虫症,治宜先安后驱;肉虫病·九虫病:肉虫病为病名,即九虫病之一。肺虫病·九虫病:肺虫病为病证名,即九虫病之一。弱虫病·九虫病:弱虫病为病证名,即九虫病之一。
-
三虫
概述:三虫指小儿三种常见的肠寄生虫病,即长虫、赤虫、蛲虫。肠蛔虫病时,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部不适,流涎,腹痛,易激怒,梦惊,夜间磨牙,鼻痒,偶有惊厥等症。胆道蛔虫症,治宜先安后驱;健脾用异功散加减。内服可用苦楝根皮、百部、榧子煎剂;肛门湿疹,可用青黛散调黄连油膏外敷。
-
布氏姜片吸虫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buski(Lankester,1857)Odhner,1902]简称姜片虫,是寄生于人体小肠中的大型吸虫,可致姜片虫病(fasciolopsiasis)。中间宿主是扁卷螺,终宿主是人和猪(或野猪)。2.关键的措施是勿生食未经刷洗及沸水烫过的菱角等水生果品,不喝河塘的生水,勿用被囊蚴污染的青饲料喂猪。
-
贯众丸
摘录:《外台》卷二十六引《集验方》方出《千金》卷十八,名见《圣惠》卷二十六:方名:贯众丸组成:雷丸5分,橘皮5分,石蚕(一方无石蚕)5分,桃仁(一作桃皮)5分,狼牙6分,贯众2枚,僵蚕3-7枚,吴茱萸根皮10分,芜荑4分,青葙4分,干漆4分,乱发如鸡子大(烧)。服之20日,百病皆愈,三尸九虫自灭,更无传注之患。
-
小儿虫痛
《医碥·虫》:“虫证心嘈腹痛,或上攻心如咬,…《医学入门·腹痛》:“虫痛,吐水定能食,虫痛,肚大青筋,往来绞痛,痛定能食,发作有时,不比诸痛停聚不散,乌梅丸、化虫丸。”《诸病源候论·九虫病诸候》为伏虫、蛔虫、白虫、肉虫、肺虫、胃虫、弱虫、赤虫、蛲虫等九种虫病。胆道蛔虫症,治宜先安后驱;
-
肉虫病
《诸病源候论·九虫病诸候》为伏虫、蛔虫、白虫、肉虫、肺虫、胃虫、弱虫、赤虫、蛲虫等九种虫病。《证治准绳·杂病》:“九虫皆由脏腑不实,脾胃皆虚,杂食生冷甘肥油腻盐藏等物,节宣不时,腐败停滞,所以发动。又有神志不舒,精魄失守,及五脏劳热,又病余毒气血积郁而生,或食瓜果,与畜兽内脏遗留诸虫子类而生。”
-
竹叶膏
处方:生竹叶(去梗净)500克生姜120克净白盐180克制法:先将竹叶熬成浓汁,再将生姜捣汁,同熬沥净,加入盐同熬干,贮于有盖瓷器中。功能主治:治牙痛。摘录:《青囊秘传》《直指》卷二十四:组成:小网虾30尾(去头壳尾)。主治:两脚骨臁疮。制备方法:先用小网虾同糯米饭一合研细。用药禁忌:切忌动风发气等物。
-
三虫病
三虫病为病名,指长虫病、赤虫病、蛲虫病三种虫病的合称。《诸病源候论·三虫候》:“三虫者,长虫、赤虫、蛲虫也。治宜白蔹丸等方(见《太平圣惠方》)。九虫病为各种人体寄生虫病的统称。又有神志不舒,精魄失守,及五脏劳热,又病余毒气血积郁而生,或食瓜果,与畜兽内脏遗留诸虫子类而生。”治宜健脾、驱虫。
-
伏虫病
伏虫病为病名。多因脾胃虚弱,湿热虫蚀所致。治宜健脾杀虫。方用伐木丸、黄病绛矾丸、化虫丸等。《诸病源候论·九虫病诸候》为伏虫、蛔虫、白虫、肉虫、肺虫、胃虫、弱虫、赤虫、蛲虫等九种虫病。《证治准绳·杂病》:“九虫皆由脏腑不实,脾胃皆虚,杂食生冷甘肥油腻盐藏等物,节宣不时,腐败停滞,所以发动。
-
榧花
《*辞典》:榧花: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FěiHuā别名:棑华(《别录》)来源:为红豆杉科植物榧的花。性味:《别录》:味苦。功能主治:《别录》:主水气,去赤虫。摘录:《*辞典》
-
小儿姜片虫病
概述:《中医药学名词》(2004):小儿姜片虫病(infantilefasciolopsiasis)是指发生于小儿的姜片虫病。姜片虫病的症状:本病可引起腹痛,腹泻,浮肿,贫血等症状,甚至引起小儿生长发育,但预后一般良好,姜片虫驱除以后,患者迅速恢复。成虫寄生肠道上部,上犯胃气,下扰肠道,导致胃失和降,脾失健运等症。
-
虫痛
《医碥·虫》:“虫证心嘈腹痛,或上攻心如咬,…《医学入门·腹痛》:“虫痛,吐水定能食,虫痛,肚大青筋,往来绞痛,痛定能食,发作有时,不比诸痛停聚不散,乌梅丸、化虫丸。”《诸病源候论·九虫病诸候》为伏虫、蛔虫、白虫、肉虫、肺虫、胃虫、弱虫、赤虫、蛲虫等九种虫病。胆道蛔虫症,治宜先安后驱;
-
赤虫病
赤虫病病名。九虫病之一。《诸病源候论·九虫病诸候》:“赤虫状如生肉,动则肠鸣”,或见腹泻、便脓血等。治宜攻积杀虫,用追虫丸、芜荑散等方。参见九虫病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