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十六部
十六部出自《素问·调经论》。1.十六部指手、足经脉十二,蹻脉二,督脉一,任脉一,共十六部。2.十六部指手足二,九窍九,五脏五,共十六部。3.十六部指两臂,两肘,两腘,两股,身之前后左右,头之前后左右。
-
精气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人有精气津液,四支九窍,五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乃生百病。”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能有子。”《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颠疾也。”
-
本草纲目易知录
《本草纲目易知录》为书名。清·戴葆元撰。刊于1887年。此书系据《本草纲目》、《本草备要》二书内容予以增删而成。编例仿《本草纲目》之十六部,各药以大字述其性味功治,小字列举附方,可谓《本草纲目》之节略书。然若干药物之下,仍夹有作者个人注说。书末附《万方针线易知录》。现存清刻本。
-
三百六十五节
节,指经络气血流注出入的部位,即穴位。《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人有精气津液,四支九窍,五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王冰注:“三百六十五节者,非谓骨节,是神气出入之处也。”三百六十五是约数,当时实际穴位不足此数,有时也略称“三百六十节”(《黄帝内经灵枢·邪客》)。
-
李时珍
其他著作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在针灸学和诊断学上也有一定贡献。又以治愈世子暴蹶,而受荐入朝,任职太医院。例如药物远志,南北朝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说它是小草,象麻黄,但颜色青,开白花,宋代马志却认为它像大青,并责备陶弘景根本不认识远志。蕲蛇喜欢吃石南藤的花叶,所以生活在这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