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脂腺
皮脂腺常长在表皮下毛发附近,其导管开口于毛囊。皮脂和汗液一起形成一层脂质膜盖在皮肤表面,使皮肤光润、柔软,不易脆裂,而且呈弱酸性,不利于细菌生长。如果把1滴含有上亿个痢疾杆菌的液体,滴到载玻片上可以活几个小时,滴在皮肤上只要二十分钟就会死光。如皮脂排泄不畅,就会出现痤疮,俗称粉刺。
-
皮脂腺上皮瘤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本病是一种未完全分化的肿瘤,主要由未分化的基底细胞构成,部分区域内为成熟的皮脂腺细胞。皮脂腺上皮瘤与皮脂腺腺瘤不同,表现为界线不清、不规则生长的细胞团块,呈实性或腺样,可与表皮相连,无包膜,故类似基底细胞瘤,但其细胞的一部分已明显向皮脂腺分化,而大部分为未分化的细胞。
-
Fordyce病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Fordyce病是发生在口唇及颊粘膜上的异位皮脂腺。病因不明,可能与青春发育期的内分泌刺激有关。症状体征:为针头大小、孤立的、稍高起的、黄白色小丘疹,常见的部位为上唇和颊粘膜,上唇部位的皮疹沿横轴呈线状排列。向病人说明本病对健康无妨,成年后有可能自然消退。
-
多发性脂囊瘤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多发性脂囊瘤可能为皮样囊肿的一种类型。5、组织病理囊肿位于真皮内,囊壁由数层上皮细胞组成,类似皮脂腺导管上皮或毛囊上皮,但无细胞间桥。切开病损后可见油样液体,可以透亮,也可浑浊如牛奶状或奶酪状。有些类似粟丘疹,也可能与表皮囊肿、皮样囊肿甚至与寻常痤疮混淆。
-
珍珠状阴茎丘疹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阴茎珍珠状丘疹,又称为珍珠状阴茎丘疹、阴茎多毛样乳头瘤、冠状沟或龟头丘疹,也有学者称为毛状阴茎或多乳头状阴茎。症状体征:本病无自觉症状,常在不知不觉中发现。病变部位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和成纤维细胞,四周绕以密集的结缔组织,并有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
-
皮样囊肿
概述:为先天性皮样新生物,由于胚胎期发育异常,外胚叶部分断裂被埋于皮下或结膜组织下而成。也可以发生于眉弓、眶及结膜。组织学上,典型者囊肿外包一层结缔组织囊膜,表皮组织面向囊腔,二者之间含有发育不全的皮肤附属器如毛囊、法腺、皮脂腺、血管等,有时混有软骨、肌肉、神经。临床上和表皮样囊肿不易区别。
-
皮样和表皮样囊肿
疾病分类:眼科疾病概述:皮样囊肿由外胚层起源,属先天性良性肿物。向表层发展,可在眶缘形成瘘管,排出豆渣样内容物。位于眶深部的囊肿,常表现为渐进性眼球突出并向下移位,偶尔囊肿破裂,引起严重炎症,颇似眶蜂窝织炎,需借助影像诊断。表皮样囊肿的囊壁仅有表皮,囊腔内为角蛋白填充。
-
标记行为
标记行为是广泛见于哺乳类的一种行为,利用尿、粪便、皮脂腺的分泌物等,依靠嗅觉起着信息传递的作用,是最常见的地盘割据有联系的行为。一般多以尿味为自己的幼兽或异性同伴嗅察,或把集群的气味(德文Gruppenduft)使集群的其他成员嗅察,以与其他集群的成员相区别,都包括在标示行为中。此外同样的行为也见于昆虫类中。
-
口腔颌面部皮样、表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或表皮样囊肿为胚胎发育时期遗留于组织中的上皮发展形成的囊肿:后者也可由于损伤、手术使上皮细胞植入而形成,皮样囊肿囊壁较厚,有皮肤及皮肤附件(如汗腺、毛囊等)组成,囊腔内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皮脂腺、汗腺和毛发等结构。2.生长缓慢。2.检查为较深在界限清楚的肿块,扪有面团感;
-
扩张孔
组织病理:毛囊漏斗明显扩大呈囊状,内充满角质,开口部所衬表皮萎缩,但在较深处囊腔内所衬表皮肥厚,并呈现许多表皮突和不规则轻度增生伸入周围间质内,囊腔下部可见皮脂腺小叶及毳毛毛囊与囊壁相连。疾病名称:扩张孔英文名称:dilatedpore分类:皮肤科皮肤肿瘤皮肤附属器肿瘤ICD号:L98.8扩张孔的病因:病因尚不明。
-
颜面部疖、痈
本病多发生于中青年人,以上唇多见,发生在“危险三角区”的疖易使感染扩散引起危及生命的败血症或海绵窦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因此,早治疗是关键。紫红色炎性浸润块,质硬,表面有多数脓头,周围皮肤坏死呈蜂窝状小脓腔;血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辅助检查1.对单纯疖肿病例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
结节性硬化病
概述:又名Bourneville病,以面部皮脂腺瘤、癫痫发作和智能减退为临床特征。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0%病人可见到躯体鲤鱼皮班、有时可见到指(趾)甲下纤维瘤。㈡癫痫:多数在2-3岁内发病,可在皮肤损害及颅内钙化之前出现,智力障碍者几乎均有各种形式癫痫发作,有的病人可仅有癫痫发作。少数病人可表现行为、人格异常。
-
皮样囊肿畸胎瘤
概述:皮样囊肿及畸胎类肿瘤,按国内外统计,在纵隔肿瘤中,仅次于神经源性肿瘤,居第二位、皮样囊肿常以外胚层为主,囊内含有皮脂腺、毛发及胆固醇结晶,畸胎瘤则来自各胚层,除皮脂腺、毛发外,骨、软骨及牙齿,易由X线照片显出,常位于前下纵隔,主要症状为胸骨后闷胀、胸痛及气短。
-
臭腺
半翅目的椿象类能发散出某种恶臭的分泌物,这种分泌物是由后胸部的一对分泌腺分泌的,因此将这种腺又称臭腺或后胸腺(metathorac-icgland),其分泌物贮存于贮藏囊中,贮藏囊的一端开口于胸部的腹面。哺乳类动物,臭鼬和黄鼬都有肛门腺,其分泌物排至靠近肛门的肛门囊(analsac)中,这种腺体亦见于其它食肉类和齧齿类。
-
外分泌腺
外分泌腺是进行外分泌的腺体,一般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由腺上皮包围起来的腺体和排泄分泌物的导管即排泄管,所以也称为导管腺。按不同的观点,有以下几种分类:(1)按构成腺体的腺细胞数,分为单细胞腺与多细胞腺。但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在漏出分泌腺中,也有大量分泌物和与细胞质分离者,所以很难明确地加以区别。
-
鼻前庭
鼻前庭的位置和组织结构:鼻前庭(nasalvestibule)位于鼻腔内,是由鼻翼所围成的扩大的空间。鼻前庭由皮肤覆盖,鼻前庭富有皮脂腺和汗腺生有鼻毛。鼻前庭的作用:鼻前庭有滤过和净化空气的功能。可以滞留吸入的尘埃。每侧鼻腔又借鼻阈(nasallimen)分为鼻前庭(nasalvestibule)和固有鼻腔(nasalcavityproper)。
-
面颈毛囊性红斑黑变病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面颈毛囊性红斑黑变病是一个独特的侵犯毛囊的红斑性色素沉着病。症状体征:在具有毛细血管扩张的红褐色色素沉着中,散布有浅色毛囊性丘疹。真皮扩张的血管周围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诊断检查:根据本病的分布及色素沉着,临床上无瘢痕及萎缩,可和各种毛囊角化及面部黑变病相区别。
-
有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有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是以甲营养不良、毛发缺陷和掌跖角化为特征的遗传性综合征。诊断:1.出汗功能正常,主要为角化障碍,其毛发、甲及牙齿发育不良,掌跖呈弥漫性角化。2.组织病理示头皮内毛囊及皮脂腺稀少,仅残留少数毛发,汗腺无异常。疾病病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鼻阈
概述:鼻阈(nasallimen)位于鼻腔(nasalcavity),为鼻前庭上方的弧形隆起,是皮肤和黏膜的交界处。鼻阈鼻前庭由皮肤覆盖,鼻前庭富有皮脂腺和汗腺生有鼻毛,有滤过和净化空气的功能。鼻腔内衬黏膜并被鼻中隔分为左、右两半,向前借鼻孔(nostril)通外界,向后借鼻后孔(choanae)通鼻咽部。
-
热疖
热疖又称疖(furuncle;boil)、石疖,俗称疖子,为病名。俗称以夏日所生之小肿为热疖。即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炎症。出《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因感受暑毒之气而成。出《刘涓子鬼遗方》卷四。《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痈疽第二则云:“凡肿根广一寸已下名疖,一寸已上名小痈…”
-
疖·热毒蕴结证
概述:疖·热毒蕴结证(furunclewithheat-toxinamassmentpattern)是指热毒蕴结,少者疖肿只有一、二个,多者可散发全身,或簇集一处,或此愈彼起,可有发热,口渴,溲赤,便秘,舌苔黄,脉数为常见症的疖证候。疖又名热疖、石疖,俗称疖子。即疮痈之最小者也。俗称以夏日所生之小肿为热疖。即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炎症。
-
13-顺视黄酸
药品说明书:别名:13-顺视黄酸;13-顺维甲酸,13-顺维A酸适应症:国外主要用于治疗严重而难治的痤疮,可抑制皮脂腺的分泌,减少皮脂的产生,疗效显著;注意事项:副反应多,有唇炎、皮肤和口鼻粘膜干燥、结膜炎、皮疹、头痛、血清脂质升高、化脓性肉芽肿样损害、高血钙等。规格:胶囊剂10mg、20mg、40mg。
-
13-顺维A酸
药品说明书:别名:13-顺视黄酸;13-顺维甲酸,13-顺维A酸适应症:国外主要用于治疗严重而难治的痤疮,可抑制皮脂腺的分泌,减少皮脂的产生,疗效显著;注意事项:副反应多,有唇炎、皮肤和口鼻粘膜干燥、结膜炎、皮疹、头痛、血清脂质升高、化脓性肉芽肿样损害、高血钙等。规格:胶囊剂10mg、20mg、40mg。
-
先天缺牙
先天缺牙(Congenitallymissingtooth)是牙胚在发育过程中发生异常而少形成一个或多个牙。Dolder等报道牙缺失最多者依次为下颌第二前磨牙、上颌侧切牙、上颌第二前磨牙和下颌切牙。外胚叶发育不全的患者有多数牙先天缺失,并伴有毛发稀少、皮脂腺与汗腺分泌减少,指甲发育不全等。矫治先天缺牙与恒牙早失的处理类似。
-
13-顺维甲酸胶囊
药品说明书:别名:13-顺视黄酸;13-顺维甲酸,13-顺维A酸适应症:国外主要用于治疗严重而难治的痤疮,可抑制皮脂腺的分泌,减少皮脂的产生,疗效显著;注意事项:副反应多,有唇炎、皮肤和口鼻粘膜干燥、结膜炎、皮疹、头痛、血清脂质升高、化脓性肉芽肿样损害、高血钙等。规格:胶囊剂10mg、20mg、40mg。
-
疖·暑湿蕴结证
概述:疖·暑湿蕴结证(furunclewithsummerheat-dampnessamassmentpattern)是指暑热蕴结,以发热,口渴,便秘,溲赤,舌苔薄腻,脉滑数为常见症的疖证候。疖又名热疖、石疖,俗称疖子。《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痈疽第二则云:“凡肿根广一寸已下名疖,一寸已上名小痈…”即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炎症。
-
疖·正虚邪恋证
概述:疖·正虚邪恋证(furunclewithpatternofhealthyqideficiencyandlingeringpathogen),正虚邪恋,以疖肿此愈彼起,不断发生为常见症的疖证候。出《刘涓子鬼遗方》卷四。疖又名热疖、石疖,俗称疖子。《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痈疽第二则云:“凡肿根广一寸已下名疖,一寸已上名小痈…”即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炎症。
-
疖子
疖子是疖(furuncle;boil)的俗称,又名热疖、石疖,为病名。是指以肌肤浅表部位红肿疼痛,范围较小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出《刘涓子鬼遗方》卷四。《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痈疽第二则云:“凡肿根广一寸已下名疖,一寸已上名小痈…”俗称以夏日所生之小肿为热疖。即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炎症。
-
神经—皮脂腺说
“神经—皮脂腺说”为皮肤低电阻点的本质假说之一,认为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某些穴位皮脂腺和汗腺开口增大是穴位皮肤电阻低下、导电量增高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