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西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cerebrospinalmeningitis)是由脑膜炎球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致病菌通过鼻咽部侵入血液循环,形成败血症,最后局限于软脑脊髓膜,形成化脓性感染。(一)传染源人为本病唯一的传染源,病原菌存在于带菌者或病人的鼻咽部。病程常迁延数月之久。辨点涂片阳性率不高。20mg静脉滴注。
-
WS 295—2019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
3.3.3病原学:3.3.3.1瘀点(斑)组织液、脑脊液涂片检测,可在多形核白细胞内或细胞外见到革兰阴性肾形双球菌。50 L上清液。B.4.3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多继发于皮肤感染或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症,常于化脓性感染数日或数周后发病,感染中毒症状重,可见猩红热样皮疹、化脓性皮炎、肺炎、肺脓肿等表现。
-
传染病源性耳聋
疾病分类:耳鼻喉科疾病概述:传染病源性耳聋指由急慢性传染病引起的感觉神经性耳聋。对听功能损害严重的传染病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白喉、伤寒、斑疹伤寒、布鲁杆菌病、风疹、流行性感冒与腮腺炎、麻疹、水痘和带状疱疹、回归热、疟疾、梅毒与艾滋病等。传导性聋者气导、骨导助听器均可用。
-
脑膜炎奈瑟菌肺炎
据统计资料分析,过去10余年中在普通人群及医院内人群中,引起呼吸系统感染的血清型为Y型和W-135型,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呼吸道感染了流感病毒或腺病毒的人群更具有易感性。早期常有咽喉炎表现。X线表现无特异性,包括斑片影的支气管肺炎和大叶浸润,常见于下叶或右中叶,约20%病例伴有胸腔积液。
-
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化验结果意义:(1)中性粒细胞增多:①急性感染:A.化验取材:血液化验方法:血常规检查化验类别一:临床血液检查化验类别二:血常规检查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化脓性脑膜炎库欣综合征急性胆囊炎黏液性水肿脑出血肝
-
磺胺嘧啶
碱性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取本品2.0g,加氢氧化钠试液10ml溶解后,加水至25ml,溶液应澄清无色;(2)肝、肾功能损害者;3.药物对儿童的影响:由于磺胺嘧啶可与胆红素竞争在血浆蛋白上的结合部位,而早产儿、新生儿的乙酰转移酶系统未发育完善,游离血药浓度增高,可能增加早产儿、新生儿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危险性。
-
杆状核中性粒细胞
化验结果意义:(1)中性粒细胞增多:①急性感染:A.化验取材:血液化验方法:血常规检查化验类别一:临床血液检查化验类别二:血常规检查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化脓性脑膜炎库欣综合征急性胆囊炎黏液性水肿脑出血
-
脑脊液脑膜炎球菌抗原
概述:由脑膜炎双球菌、结核分枝杆菌或其他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蛛网膜、软脑膜化脓性炎症,分别称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结核性脑膜炎和细菌性脑膜炎。(3)本试验的特异性取决于标记用抗血清的特异性,凝集反应的强弱取决于抗血清的效价高低,故应选用特异性强和效价高的抗血清。
-
小贯众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贯众:拼音名:XiǎoGuànZhònɡ别名:贯众、昏鸡头、鸡脑壳、鸡公头、乳痛草来源:为鳞毛蕨科贯众属植物贯众CyrtomiumfortuneiJ.Smith,以根状茎和叶柄残基入药。20对,互生,先端羽片不等3裂,两侧羽片镰状披针形,基部上侧稍呈耳状傲气凸起,下侧圆楔形,边缘有缺刻状细锯齿,叶脉网状。
-
紫雪丹
紫雪丹说明书:药品名称:紫雪丹剂型:散剂:每瓶装1.5g;主要用于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急性扁桃体炎等证属邪热内闭者。此外,临床报道本丸对败血症、急性白血病高热、舌炎、肺结核咳血、狂躁型精神分裂症、痛症、暴发性肝炎急性肝坏死、肝昏迷及中毒性菌痢等均有治疗效果。
-
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药典标准:品名:中文名: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汉语拼音:AQunCQunNaomoyanqiujunDuotangYimiao英文名:GroupAandCMeningococcalPolysaccharideVaccine定义、组成及用途:本品系用A群和C群脑膜炎球菌培养液,分别提取和纯化A群和C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混合后加入适宜稳定剂冻干制成。
-
皮肤涂片显微镜检查
概述:皮肤涂片显微镜检查是检查血、尿、脑脊液、胸膜液、心包液及腹膜液中,是否有细菌的存在的一种检查方法。(5)胸腔、心包腔、腹腔和关节囊液涂片在病理情况下,常可检到致病菌,最常见的如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阴性杆菌。需要检查的人群:疑似有链球菌、葡萄球菌、炭疽杆菌、结核杆菌、各种真菌感染的皮肤病人
-
三丫苦
别名:三桠苦、三叉虎、三枝枪来源及产地:芸香科植物三丫苦Evodialepta(Spreng.)Merr.的根及叶。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止痛。1.治感冒高热,咽喉肿痛,肺热咳嗽,肺痈,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疟疾,黄疸型肝炎。2.治风湿痹痛,腰腿痛,胃痛。化学成分:叶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α-蒎烯、糠醛。
-
三叉虎
概述:三叉虎为中药名,出自《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即萧步丹所著《岭南采药录》记载的三丫苦之别名。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止痛。1.治感冒高热,咽喉肿痛,肺热咳嗽,肺痈,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疟疾,黄疸型肝炎。2.治风湿痹痛,腰腿痛,胃痛。化学成分:叶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α-蒎烯、糠醛。
-
大黄药
概述:大黄药为中药名,出自《云南中草药》。别名:一号黄药、大黑头草、垂花香薷来源及产地:唇形科植物垂花香薷ElsholtziapendulifloraW.W.Smith的地上部分。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1.治炭疽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尿路感染。化学成分:含挥发油,主要为1,8-桉叶素。
-
大黑头草
别名:一号黄药、大黑头草、垂花香薷来源及产地:唇形科植物垂花香薷ElsholtziapendulifloraW.W.Smith的地上部分。1.治炭疽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尿路感染。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沟边、草丛中,常有栽培。附方:①防治炭疽病、流行性感冒:大黄药(干品)三至五钱,煎汤服。
-
大青木
别名:路边青、臭叶树、羊咪青、青心草、臭大青、鸭公青、淡婆婆、大叶青、木本大青来源:为马鞭草科赪桐属植物大青木ClerodendroncyrtophyllumTurcz.,以根、叶入药。根切片晒干;用于防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治感冒头痛,麻疹并发肺炎,流行性腮腺炎,扁桃体炎,传染性肝炎,痢疾,尿路感染。
-
传染病科一般常规工作
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肾综合征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患者的衣物经消毒后代为保管或由亲属带回。
-
西伯利亚立克次体斑疹热
病理生理本病经蜱叮咬人体时,把病原体注入人体,先在局部淋巴结繁殖,以后释放入血液形成立克次体血症,造成血内内皮细胞炎症,引起各个脏器的功能异常。血清学诊断一般常用外-斐反应,OX19及OX2出现阳性可作补体结合试验、微量凝集试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均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
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有天花、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猩红热、麻疹、流行性感冒、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腮腺炎、水痘、肺结核和支原体肺炎等。流感曾发生过多次全球性大流行,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1918~鉴于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飞沫传播,而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大面积空气消毒方法,故其预防重点在于接种疫苗。
-
法定传染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法定传染病-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
白花龙胆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花龙胆:拼音名:B iHuāL nɡDǎn来源:龙胆科龙胆属植物高山龙胆GentianalgidaPall.,以全草入药。9月采挖带根全草,洗净晒干。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肝胆,除湿热,健胃。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目赤,烟痛,肺热咳嗽,胃炎,尿痛,阴痒,阴囊湿疹。
-
大叶桉
拼音名:D Y ān别名:蚊仔树来源:为桃金娘科桉属植物大叶桉EucalyptusrobustaSmith,以叶入药。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急、慢性肾盂肾炎,肠炎,痢疾,丝虫病;外用治烧烫伤,蜂窝织炎,乳腺炎,疖肿,丹毒,水田皮炎,皮肤湿疹,脚癣,皮肤消毒。
-
蓝桉
拼音名:L nān别名:洋草果、灰杨柳、玉树油树来源:桃金娘科桉属植物蓝桉EucalyptusglobulusLabill.,以叶和果实入药。秋季采收,晒干。功能主治:疏风解热,抑菌消炎,防腐止痒。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急、慢性肾盂肾炎,肠炎,痢疾,丝虫病;
-
龙眼叶
《中医大辞典》·龙眼叶:龙眼叶为中药名,出自明·范洪《滇南本草图说》。来源及产地:无患子科植物龙眼Euphorialongan(Lour.眼睑炎,晒干研末,茶油调涂。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解表利湿。外用治阴囊湿疹。性味:甘淡;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治疳疔,杀虫,作茶饮明目,嫩薳蒸水,加冰片搽眼眩烂。
-
藤黄连
别名:黄藤、假黄连[广东、广西]、大黄藤来源:防己科藤黄连属植物藤黄连FibraureatinctoriaLour.,以根及茎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用于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热头痛,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眼结膜炎,急性胃肠炎,痢疾,黄疸;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隐性感染
寄生虫病隐性感染(suppressiveinfection)是指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又不易用常规方法检获病原体的一种寄生现象。当机体有较强的免疫力,或入侵的病原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时,感染后对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称隐性感染。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大多由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
-
奈瑟氏菌
奈瑟氏菌是细菌的一科。革兰氏染色阴性,球形或球杆形,营呼吸代谢。杆菌则短粗,长宽相比为(或不到)2∶1,无鞭毛,好氧。脑膜炎奈瑟氏球菌是人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菌,多数菌株在初分离时有荚膜。淋病奈瑟氏球菌的形态与脑膜炎球菌近似,可引起急或慢性淋菌性尿道炎、阴道炎,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
三桠苦
概述:三桠苦为中药名,出自萧步丹所著的《岭南采药录》,即《岭南采药录》记载的三丫苦。别名:三桠苦、三叉虎、三枝枪来源及产地:芸香科植物三丫苦Evodialepta(Spreng.)Merr.的根及叶。1.治感冒高热,咽喉肿痛,肺热咳嗽,肺痈,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疟疾,黄疸型肝炎。2.治风湿痹痛,腰腿痛,胃痛。
-
土地骨皮
概述:土地骨皮为中药名,出自《江西民间草药验方》。为《福建民间草药》记载的大青根之别名。分布华东、中南、西南各地。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1.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感冒头痛,麻疹并发肺炎,流行性腮腺炎,咽喉肿痛,癍疹,肠炎,痢疾,黄疸,鼻衄。2.治烂疮,蜈蚣咬伤。
-
脑膜炎球菌多糖菌苗(A群)
药典标准:药品名称:脑膜炎球菌多糖菌苗(A群)拼音名:NaomoyanqiujunDuotangjunmiao(Aqun)英文名:MENINGOCOCCUSPOLYSACCHARIDEVACCINE(GROUPA)来源(分子式)与标准:本品系用A群脑膜炎球菌菌种,在适宜的培养基上,深层通气培养后,经提纯的多糖抗原,冷冻干燥制成。用磷酸盐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应无色澄明。
-
地茄
概述:地茄为中药名,出自《植物名实图考》,为萧步丹《岭南采药录》记载的地菍之别名。别名:地茄、地稔、地石榴。2.治肠炎,痢疾,消化道出血,肺脓疡,尿路感染。3.治痛经,产后腹痛,血崩,带下,盆腔炎。4.治外伤出血,痈肿疔疮,蛇咬伤。药理作用:本品煎剂在体外对伤寒、痢疾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
垂花香薷
拼音名:Chu HuāXiānɡR 别名:大黄药、大黑头草来源:唇形科香薷属植物垂花香薷ElsholtziapendulifloraW.W.Smith,以全草入药。夏季采集,洗净晒干或鲜用。性味:辛,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截疟。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疟疾;外用治乳腺炎,外伤感染。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三枝枪
《广东中草药》·三枝枪:三枝枪为中药名,出自《广东中草药》,即萧步丹所著《岭南采药录》的三丫苦之别名。1.治感冒高热,咽喉肿痛,肺热咳嗽,肺痈,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疟疾,黄疸型肝炎。2.治风湿痹痛,腰腿痛,胃痛。裂片线状披针形至线形,长4.5-9cm,宽8-18mm,有时基部不裂而为阔楔形,全缘或浅波状;
-
脑膜炎球菌
本病的发生和机体免疫力有密切的关系,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侵入鼻咽腔细菌大量繁殖而侵入血流,引起菌血症和败血症,病人出现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皮肤上有出血性皮疹,皮疹内可查到本菌。感染后体产生的荚膜多糖抗体、抗外膜蛋白抗体,有特异杀伤脑膜炎球菌的作用,抗脂多糖抗体可能在中和毒性方面有一定意义。
-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是由各种化脓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由脑膜炎双球菌所致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不在本文范围内)。2.有颅内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如意识障碍、颅内高压症及脑膜刺激征等(前囟未闭儿、小婴儿症状不典型)。2.对症治疗。当病原菌未明时,可选用青酶素+氯酶素或氨芐青酶素;
-
一号黄药
一号黄药,中药名,为大黄药之别名。见《红河中草药》。大黄药又名一号黄药、大黑头草、垂花香薷。为唇形科植物垂花香薷ElsholtziapendulifloraW.W.Smith的地上部分。分布云南。清热解毒,止咳。1.治炭疽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尿路感染。含挥发油,主要为1,8-桉叶素。
-
血分热毒
概述:血分热毒:1.热邪深陷血分的证候;2.外科某些急性化脓性感染。指热毒深陷血分,耗血、伤阴,甚则蒙闭心神,危及生命的病理变化。表现为高热神昏、皮肤癍疹,或吐血、便血、衄血,舌色深绛或紫绛等症。多见于温热病热入血分、重症麻疹、猩红热、斑疹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病症。
-
地稔
概述:地稔为中药名,出自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即萧步丹《岭南采药录》记载的地菍的别名。别名:地茄、地稔、地石榴。3.治痛经,产后腹痛,血崩,带下,盆腔炎。4.治外伤出血,痈肿疔疮,蛇咬伤。药理作用:本品煎剂在体外对伤寒、痢疾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
热极生风
热极生风为病机,又称热盛风动。是指邪热炽盛,伤及营血,燔灼肝经,筋脉失养而挛急抽搐的病理变化。温热病高热期出现壮热、昏迷、筋肉强急、抽搐,甚则角弓反张等症状。临床多见于小儿高热惊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中毒性痢疾、败血症等。
-
脑膜炎(耳鼻喉科)
按感染进入的先后层次不同,可分为硬脑膜外层炎、内层炎、软脑膜炎和脑膜炎四种,习惯上说的耳源性脑膜炎即为弥漫性蛛网膜软脑膜炎,是颅内并发症最多见者。800万U、磺胺嘧啶钠4~可用脑脊液复查和CT脑扫描等以排除脑脓肿存在的可能,出院后还应密切随访。自磺胺药物及抗生素问世之后,死亡率已由90%下降到5%以下。
-
预防用生物制品生产供应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规定管理的预防用生物制品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甲类、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的菌苗、疫苗、类毒素等人用生物制品。除上述规定的品种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根据本地区疫情需要,对所辖区域内需要统一管理的预防用生物制品品种,亦可按照上款规定办理订货,并报卫生部备案。
-
大青根
《中医大辞典》·大青根:大青根为中药名,出自《福建民间草药》。别名:臭根、土地骨皮来源及产地:马鞭草科植物路边青ClerodendrumcyrtophyUumTurcz.的根。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1.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感冒头痛,麻疹并发肺炎,流行性腮腺炎,咽喉肿痛,癍疹,肠炎,痢疾,黄疸,鼻衄。
-
流脑合剂
处方:生石膏60g,鲜生地60g,知母15g,连翘15g,大青叶30g,丹皮12g,黄连12g,黄芩12g,赤芍9g,淡竹叶9g,桔梗9g,甘草9g,水牛角120g(先煎,取汁200ml)。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救阴。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证属气血两燔者,见有高热,头痛剧烈,呕恶肢痛,颈项强直,咽痛或红肿,皮肤出血点较明显,舌绛,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