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杂志
国内主要有两种:1.1933年由无锡中国针灸学研究社主编创刊,共出35期。1937年停刊。1952年4月改名《针灸医学》续出15期,至1954年11月停刊。2.1965年由中医杂志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针灸杂志》季刊,1966年底停刊,1980年改由中国针灸学会主办续刊,名《中国针灸》。以后又有《上海针灸杂志》《针灸临床杂志》等。
-
电针法
其法是在腧穴上进针,得气后,于有关穴组(两穴为一组)上通以由电针机输出的脉冲电流,有双向脉冲电流(间歇振荡电流)、正弦波、方波等。其组合方式有连续波(其低于30赫的称疏波,高于30赫的称密波)、疏密波(疏波密波交替)、断续波(时断时续)、起伏波(脉冲幅度呈周期变化)、锯齿波(起伏如锯齿状)等。
-
外龙舌
外龙舌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杂志》。位于上臂近侧端伸侧正中线,腋后皱襞下0.5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鼻环疔、颧骨疔、面岩疗等。一般直刺0.5~1.0寸;可灸。
-
耳后旁光
耳后旁光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杂志》(第一卷)。位于颞部,颞骨乳突之高点处。左右计2穴。主治疔疮。一般灸3~5壮。
-
吊角
吊角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杂志》(第一卷)。位于口部,与下唇之红唇和皮肤之移行部相平,两口角之斜内方。左右计2穴。主治疔疮。一般灸3~7壮。
-
疔根
疔根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杂志》。位于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两侧旁开各0.5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疗毒。一般向椎体方向刺0.5~0.8寸。
-
龙舌
龙舌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杂志》。位于上臂近侧端,屈侧正中线,腋前皱襞下0.5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头面、手指部诸疗。一般直刺0.5~0.8寸;可灸。
-
颧骨
2.经外奇穴名。指眼下腮上突出的颜面骨。《黄帝内经灵枢·五变》:“颧骨者,骨之本也。”出《针灸杂志》。位于面部颧骨之高点。主治山根疔、牙咬疗、地合疔。一般直刺0.1~
-
下百劳
下百劳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杂志》。位于大椎穴两侧1.3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瘰疠、疔疮、结核、咳嗽、项背肌痉挛或疼痛等。一般直刺0.3~0.5寸;可灸。
-
牙咬
牙咬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杂志》。位于面部、颧骨后下缘凹陷与下颌角连线之中点。左右计2穴。主治眉燕疔。一般直刺0.2~0.3寸。
-
承淡安
承淡安为现代著名针灸学家。后又从师同邑瞿简庄。博览医籍,整理研究针灸学文献,造诣颇深,著有《中国针灸治疗学》、《经穴图解》、《校注十四经发挥》、《中国针灸学》、《针灸菁华》等另译述日本医书《针灸真髓》、《经络治疗讲话》、《经络之研究》等,对普及和促进针灸学的发展和培养中医人才,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