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虫积腹痛
指脘腹、脐腹、少腹部等疼痛。《医宗必读》卷八:“腹痛分为三部,脐以上痛者太阴脾,当脐而痛者为少阴肾,少腹痛者为厥阴肝及冲、任、大小肠。”《症因脉治·腹痛》则概括腹痛为内外二因,以风气、寒气、暑湿、燥火、痧胀等为外感,热积、食积、酒积、血滞、气凝、寒积、痰积、虫积、血虚、气虚等为内伤。虫痛为病证名。
-
当脐痛
《张氏医通·腹痛》:“当脐痛为肾虚、任脉为病,六味丸加龟板灰。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此为本虚受寒,小建中汤和之。”多属脾经虚寒。《医学刍言》:“脐中痛不可忍,喜按者,肾气虚寒也。宜通脉四逆加白芍。若脉沉实,口渴,腹满,便闭,是有燥屎,宜承气下之。”用使君子散、乌梅丸、雄黄槟榔丸等方。
-
鹤虱
概述:鹤虱为中药名,出《新修本草》。性味归经:鹤虱味苦、辛,性平,有小毒;入脾、胃经。鹤虱的功效与主治:鹤虱具有杀虫消积的功效,治蛔虫、钩虫、绦虫、蛲虫病及虫积腹痛,小儿疳积。天名精100%煎剂对皮肤有一定的消毒和抑菌作用。胚薄壁细胞充满糊粉粒及脂肪油滴,子叶最外层细胞并含细小的草酸钙结晶。
-
炒川楝子
对炮制目的亦有记述,如“清火生用,治疝煨用,气痛酒蒸用”(《得配本草》)。焦川楝子的炮制方法为:取净川楝子,切片或砸成小块,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黄色或焦褐色,取出晾凉,筛去灰屑。归肝、小肠、膀胱经。如治肝郁化热,心腹胁肋诸痛和肝肾阴亏而又肝气横逆所致之胸脘胁肋疼痛,吞酸吐苦。
-
苦楝皮
是楝科植物川楝MeliatoosendanSieb.etZucc.、或楝MeliaazedarachL.的干燥树皮及根皮。内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性味归经:苦楝皮味苦,性寒,有毒,入肝、脾、胃经。苦楝皮治蛲虫病:研末以蜜制成栓剂,塞入肛门内。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功能与主治:杀虫,疗癣。
-
盐川楝子
概述:盐川楝子为川楝子的炮制品。宋代对其炮制方法有较大发展,增加了火炮(《博济方》)、酒浸(《苏沈良方》)、童便浸后煮烂、面裹煨(《小儿卫生总微方论》)、茴香炒、陈皮炒(《类编朱氏集验医方》)、醋煮(《女科百问》)等法。如治肝郁化热,心腹胁肋诸痛和肝肾阴亏而又肝气横逆所致之胸脘胁肋疼痛,吞酸吐苦。
-
儿童清热导滞丸
125g制成大蜜丸,即得。(5)取本品6g,加硅藻土约3g,研细,加甲醇3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30ml使溶解,用稀盐酸调节pH值至1~另取胡黄连对照药材1g,加甲醇2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用于小儿蓄乳宿食引起:胸膈满闷,积聚痞块,虫积腹痛,面黄肌瘦,消化不良,燥烦口渴,不思饮食。
-
盐炙川楝子
概述:盐川楝子为川楝子的炮制品。宋代对其炮制方法有较大发展,增加了火炮(《博济方》)、酒浸(《苏沈良方》)、童便浸后煮烂、面裹煨(《小儿卫生总微方论》)、茴香炒、陈皮炒(《类编朱氏集验医方》)、醋煮(《女科百问》)等法。如治肝郁化热,心腹胁肋诸痛和肝肾阴亏而又肝气横逆所致之胸脘胁肋疼痛,吞酸吐苦。
-
焦川楝子
对炮制目的亦有记述,如“清火生用,治疝煨用,气痛酒蒸用”(《得配本草》)。焦川楝子的炮制方法为:取净川楝子,切片或砸成小块,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黄色或焦褐色,取出晾凉,筛去灰屑。归肝、小肠、膀胱经。如治肝郁化热,心腹胁肋诸痛和肝肾阴亏而又肝气横逆所致之胸脘胁肋疼痛,吞酸吐苦。
-
石榴皮
明代有用醋炒、醋焙(《普济方》)、醋浸炙黄(《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和醋煮焙干(《证治准绳》)等炮制方法。炒炭后收涩力增强,多用于久泻,久痢,崩漏。石榴皮的功效与主治:石榴皮具有涩肠,止血,驱虫的功能。中果皮较厚,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和草酸钙簇晶或方晶;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鞣质不得少于10.0%。
-
多齿蹄盖蕨
拼音名:DuōChǐTíGàiJué英文名:ManyToothedLadyFern来源: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多齿蹄盖蕨的根茎。羽片15-18对,互生,斜上向,基部1对略缩短,中部羽片披针形,长15-20cm,宽4.5-6cm,先端长渐尖,基部截形,二回羽裂;囊群盖与囊群同形,表面上有颗粒状纹饰。肠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虫积腹痛;
-
烂积丸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LanjiWan标准编号:WS3-B-0798-91处方:三棱(麸炒)18g莪术(醋炙)36g山楂(炒)54g青皮(醋炙)36g陈皮54g枳实54g槟榔18g牵牛子(炒)90g大黄90g制法:以上九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蠢子医》卷二:方名:烂积丸组成:大黄1斤,二丑1斤,君子肉2两,山甲1两,滑石2斤,皂角1斤,卜子(莱菔子)1斤。
-
炒牵牛子
概述:炒牵牛子为牵牛子的炮制品。牵牛子的炒法唐代已有,见《外台秘要》、《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等。牵牛子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Pharbitisnil(L.麸炒(《博济方》);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蛔虫、绦虫病。生牵牛子偏于逐水消肿,杀虫。如治水肿胀满的舟车丸(《景岳全书》);
-
炒二丑
概述:炒牵牛子为牵牛子的炮制品。牵牛子的炒法唐代已有,见《外台秘要》、《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等。牵牛子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Pharbitisnil(L.麸炒(《博济方》);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蛔虫、绦虫病。生牵牛子偏于逐水消肿,杀虫。如治水肿胀满的舟车丸(《景岳全书》);
-
石榴皮炭
宋代有微炒、炒焦、蒸制(《太平圣惠方》)、烧制(《重修政和经使证类备用本草》)、酒制(《圣济总录》)、涂蜜炙焦(《小儿卫生总微方论》)、醋制(《女科百问》)等方法。明代有用醋炒、醋焙(《普济方》)、醋浸炙黄(《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和醋煮焙干(《证治准绳》)等炮制方法。
-
炒花椒
用于脘腹寒痛,寒湿泄泻,虫积腹痛或吐蛔。如治女阴溃疡、漆疮、过敏性皮炎、疥虫感染的一扫光(《串雅内》);治疗妇人阴痒不可忍的椒茱汤(《医级》)。炒后可减毒,辛散作用稍缓,长于温中散寒,驱虫止痛。如治胸中大寒痛、呕吐不能食的大建中汤(《金匮要略方论》);治胸中气满,心痛引背的蜀椒丸(《外台秘要》);
-
韩夷
韩夷明初医家(?或作韩彝,字公达。年幼丧母,由兄韩奕扶养成人,因名贻孙,字子翼。父凝为吴中名医。夷从兄奕及从兄奭学习医学,遂精岐黄。洪武(1368-1398年)间任府医学正科,后授御医,复升太医院院判。明成祖朱棣嗜食水芹患病,夷诊为虫积腹痛,治用雷丸、大黄、木香等药,辄取效。子有、孙充、从子襄,皆世其业。
-
腹中干痛
腹中干痛证名。指间歇性腹痛。多属虫痛。《医方考·腹痛门》:“腹中干痛有时者,虫痛也。……干痛者,不吐不泻而但痛也。”治宜驱虫止痛,用雄黄槟榔丸,或另加驱虫剂。参见虫积腹痛条。
-
狗脊贯众
狗脊贯众狗脊贯众RhizomaWoodwardiaeJapon1cae(英)JapaneseChinaFernRhizome别名贯众、虾公草、细叶虎耳风。来源为乌毛蕨科植物狗脊蕨Woodwardiajaponica(L.f.)Sm.的根茎及叶柄基部。2行,网眼外小脉分离,无内藏小脉。囊群盖长肾形,以外侧边着生网脉,开向主脉。性味性凉,味苦。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杀虫散瘀。
-
荚果蕨贯众
叶簇生,二型,营养叶矩圆倒披针形,长45~孢子叶较短,叶柄较长,一回羽状,羽片向下反卷成有节的荚果状,盖住孢子囊群。采制春、秋季采收,削去地上部分,晒干。叶柄基部扁三棱形,上宽下细,向内弯曲;性味性微寒,味苦。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杀虫,止血。用于蛲虫病、虫积腹痛、赤痢便血、子宫出血、湿热肿痛。
-
肥儿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Fei’erPian处方:肉豆蔻(煨)50g木香20g六神曲(炒)100g麦芽(炒)50g胡黄连100g槟榔50g使君子仁100g制法:以上七味,六神曲粉碎成细粉,过筛;合并以上煎煮液,浓缩成膏;鉴别:取本品10片,研细,加氯仿20ml。用于小儿消化不良,虫积腹痛,面黄肌瘦,食少腹胀泄泻。用药禁忌:虚弱症忌用。
-
驱虫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QuchongPian标准编号:WS-B-1166-92处方:木香80g槟榔80g使君子(去壳)80g雷丸24g白矾(煅枯)24g芜荑24g芦荟24g大黄80g牵牛子(炒)80g雄黄24g制法:以上十味,大黄、白矾、雄黄、芦荟粉碎成细粉,过筛;检查: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1页)。功能与主治:杀虫、消积、通便。
-
阿魏积块丸
处方三棱、莪术、雄黄、蜈蚣、自然铜、蛇含石、木香、铁华粉、辰砂、沉香、冰片、芦荟、阿魏、天竺黄、全蝎。制法上为末,入猪胆汁,炼蜜为丸。功能主治虫积腹痛,多嗜肥甘,唇红,脉滑。摘录《证治宝鉴》卷九
-
加味乌梅四物汤
处方:白芍3钱(生),生地3钱,全当归3钱,乌梅肉5个(去壳),怀牛膝3钱。功能主治:滋阴扶正,导滞除虫。主虫积腹痛,日久肌肤消瘦。摘录:《医门八法》卷三
-
白枪杆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枪杆:拼音名:B iQiānɡGǎn别名:根根药、对节木、狗骨头树来源:木犀科白蜡树属植物白枪杆FraxinusmalacophyllaHemsl.,以根入药。芽裸露,密被褐色茸毛,小枝灰褐色,具纵棱,疏被柔毛和茸毛,皮孔细小,稀疏散生。苞片线形,长2-3mm;治膀胱炎,膀胱结石,小便不利,便秘,疟疾,高烧鼻衄。
-
刺花椒
别名:野花椒、岩椒来源:芸香科刺花椒ZanthoxylumacanthopodiumDC.,以根、果入药。生境分布:云南。化学成份:果实含挥发油0.57~性味:辛、麻,温。功能主治:温中散寒,止痛,杀虫,避孕。主治胃痛,风湿关节痛,避孕,虫积腹痛。5钱,果1~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凤眼果
《中医大辞典》·凤眼果:凤眼果为中药名,出自《生草药性备要》。性味:甘,温。功能主治:温胃,杀虫。运用:风眼果壳:煎服治痢疾;来源:为梧桐科植物苹婆的种子。养肝胆,明目去翳,止咳退热,解利风邪,消烦降火。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罗晃子七枚。煅存性,每日酒调下方寸匕,服完为度。③治疝痛:罗晃子七个。
-
鸡嗉子叶
别名:野荔枝叶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头状四照花的叶。头状花序近球形,约为100朵花聚集而成,直径约1.2cm,具4白色花瓣状总苞片,总苞片倒卵形,先端尖,长3-4cm,宽2-3cm;子房下位,2室。花期5-6月,果期9-10月性味:味苦;性平功能主治:消积杀虫;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小儿疳积;虫积腹痛;水火烫伤;
-
沙松果
拼音名:ShāSōnɡGuǒ别名:榧子、云南榧子、滇榧子、土榧子、杉松果来源:药材基源:为红豆杉科植物云南榧树的种子。叶基部扭转排成2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3400m的高山上,为常见的森林树种,喜温凉湿润气候及酸性棕色森林土壤。性味:涩;性平功能主治:杀虫消积;润肠通便。主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
穗花杉种子
拼音名:SuìHuāShānZhǒnɡZi别名:硬壳虫、杉枣来源:药材基源:为红豆杉科植物穗花杉的种子。一年生小枝绿色,2-3年生枝绿黄色。花期4月,种子10月成熟。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1100m地带的阴湿溪谷两旁或林内。功能主治:驱虫;主虫积腹痛;小儿疳积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摘录:《中华本草》
-
八树
鬼箭羽又名六月凌、四棱锋、八树、四面戟、见肿消、山鸡条子、篦箕柴。功能:破血散瘀,祛风,杀虫。主治:1.治经闭,痛经,月经不调,癥瘕,产后瘀血腹痛,风湿关节痛,虫积腹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冠心病心绞痛,慢性活动性肝炎。鬼箭羽可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并有一定抗心律失常作用,对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
-
野核桃油
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40-50cm,小叶9-17枚,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硬纸质,长8-15cm,宽3-7.5cm,先端渐尖,基部斜圆形或近心形,边缘具细锯齿,两面有星状毛和腺毛。种子较小,常为向内延伸的骨质果皮所隔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1200m的向阳山坡杂木林内或溪谷两旁土壤肥沃湿润处。功能主治:润肠通便;
-
土荜拨
概述:土荜拨为中药名,出自《食疗本草》。为《新修本草》记载的蒟酱之别名。别名:土荜拨、青蒟、青蒌、芦子来源及产地:胡椒科植物蒟酱PiperbetleL.的果穗。产云南、广东、广西等地。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温中,下气,散结,消痰。1.治脘腹冷痛,吐泻,虫积腹痛,咳逆上气。2.研末掺治牙痛。
-
广木香
概述:广木香为中药名,出自《普济方》。性味归经:辛、苦,温。生用行气止痛;煨用止泻。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主要含木香烯内酯、去氢木香内酯,还有月桂烯、对聚伞花素、芳樟醇、β-榄香烯、丁香烯、葎草烯、柏木烯、β-紫罗兰酮、柏木醇、α-木香醇、单紫杉烯(Aplotaxene)以及木香内酯等。可用于支气管哮喘。
-
五棱子
概述:五棱子为中药名,出自《药材资料汇编》,为《开宝重定本草》记载的使君子之别名。别名:留求子、五棱子、索子果、冬均子来源及产地: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QuisqualisindicaL.的果实。功能主治:杀虫,消积,健脾。治虫积腹痛,小儿疳积,乳食停滞,腹胀,泻痢。使君子酸对脊神经的刺激作用大于L-谷氨酸钠。
-
石黄
概述:石黄为中药名,出自《新修本草》,即《神农本草经》记载的雄黄的别名。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功能主治:燥湿,解毒,杀虫。疥癣,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黄水疮,研末调涂。2.治惊痫,疟疾,虫积腹痛。《抱朴子·金丹》:“五石者,丹砂、雄黄、白礜、曾青、慈石也。”使用注意:本品内服宜水飞,不可火制。
-
四棱锋
概述:四棱锋为中药名,出自《中国树木分类学》,为《日华子诸家本草》记载的鬼箭羽之别名。别名:六月凌、四棱锋、八树、四面戟、见肿消、山鸡条子、篦箕柴。功能主治:破血散瘀,祛风,杀虫。1.治经闭,痛经,月经不调,癥瘕,产后瘀血腹痛,风湿关节痛,虫积腹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冠心病心绞痛,慢性活动性肝炎。
-
冬均子
概述:冬均子为中药名,出自《中药材手册》,为《开宝重定本草》记载的使君子之别名。别名:留求子、五棱子、索子果、冬均子。主产四川、广东、广西。性味归经:甘,温,有小毒。入脾、胃经。功能主治:功在杀虫,消积,健脾。主治虫积腹痛,小儿疳积,乳食停滞,腹胀,泻痢。使君子酸对脊神经的刺激作用大于L-谷氨酸钠。
-
幼儿积聚
幼儿积聚为病证名。《温热经纬·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幼儿断乳纳食,值夏月脾胃主气,易于肚膨泄泻,足心热,形体日瘦,或烦渴善食,渐成五疳积聚。食入,粪色白,或不化,健脾佐消导清热;若湿热内郁,虫积腹痛,导滞祛虫,微下之。缓调用肥儿丸之属。”
-
榧子煎
《景岳全书》卷五十四:榧子煎:处方:细榧子49枚(去壳)制法:上一味,以砂糖水100毫升,砂锅内煮干。功能主治:主治虫积腹痛。每月上旬平旦空腹服7枚。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四方出《奇效良方》卷六十七,名见《医统》卷七十八:方名:榧子煎组成:榧子49枚(去壳)。功效:化寸白虫为水。
-
北鹤虱
概述:北鹤虱为中药名,出自《中药志》,为《新修本草》记载的鹤虱之处方名。胚薄壁细胞充满糊粉粒及脂肪油滴,子叶最外层细胞含细小的草酸钙结晶。性味:苦、辛,平,有小毒。主治蛔虫、钩虫、绦虫、蛲虫病及虫积腹痛,小儿疳积。天名精100%煎剂对皮肤有一定的消毒和抑菌作用。
-
青筋
由瘀血、虫积或痧证等引起。《张氏医通·鼓胀》:“畜血成胀,腹上青紫筋见,或手足有红缕赤痕,小水不利,大便黑,《金匮》下瘀血汤…”《症因脉治》卷四:“肚大青筋,此虫积腹痛之症也。”治用秘方万应丸等。多见于肝硬化腹水。②推拿穴位名。又名阳筋,位于腕部掌侧横纹正对食指处。治外热内寒者,目赤涩,多泪等。
-
鬼箭羽
鬼箭羽鬼箭羽RamulusEuonymi(英)WinngedEuonymusTwig别名神箭、四棱锋、鬼篦子、四方柴。来源为卫矛科植物卫矛Euonymusalatus(Thunb.)Sieb.的带翅嫩枝或枝翅。10mm,表面灰棕色至暗棕红色,有微细致密纵直纹或微波状弯曲纹理,有的现横向凹纹。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杀虫。用于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虫积腹痛。
-
安虫散
驱虫止痛。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田氏保婴集》方之安虫散:别名:鹤虱散处方:胡粉2钱(炒黄),鹤虱2钱(炒黄),川楝子2钱(去皮核),槟榔2钱,白矾(枯)2钱半。摘录:《田氏保婴集》《扁鹊心书·神方》方之安虫散:处方:干漆(炒至烟尽)5钱,鹤虱(炒,净)1两,雷丸(切,炒)1两。
-
杀虫丹
处方:楝树根30克黄连9克乌梅肉9克吴茱萸9克炒栀子9克白薇30克白术60克茯苓9克甘草9克鳖甲9克制法:上药各为末,蜜为丸,如小米大。功能主治:治虫积腹痛,得食则减,无食痛增。摘录:《石室秘录》卷三《麻科活人》卷三:组成:生葱1把。功效:杀虫。虫即化为水。
-
蜜蜂子
《*辞典》:蜜蜂子: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M FēnɡZǐ别名:蜂子(《本经》)来源: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等的幼虫。性味:甘,平。③《日华子本草》:凉,有毒。功能主治:祛风,解毒,杀虫。治头风,麻风,丹毒,风疹,虫积腹痛,妇女带下。②《蜀本草》:畏白前。(《圣济总录》)摘录:《*辞典》
-
岩椒
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拼音名:Y nJiāo别名:木本化血丹,野花椒(《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剥去皮,切片晒干。茎有分枝,有皮刺,幼枝上的皮刺有时对生。上面被疏柔毛,下面密被长柔毛。生境分布:生于山沟石缝及丛林中。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温胃,杀虫。附方:治虫积腹痛:岩椒加乌梅,水煎服。
-
云南风车子
拼音名:YúnNánFēnɡChēZi来源:药材基源:为使君子科植物云南风车子的种子。萼管漏斗状,与苞片等长,外面密被锈色鳞片及微柔毛,内面有1锈色稍高于萼齿的长硬毛环,萼齿三角形,锐尖,直立,萼管长约4.5m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600m,稀达2000m的沟谷、河边或疏森中。性微温功能主治:杀虫消积。
-
脐中痛
指脐部或脐部周围疼痛。见《张氏医通》。因肾气虚寒或肠结燥屎所致。《医学刍言》:“脐中痛不可忍,喜按者,肾气虚寒也,宜通脉四逆加白芍。若脉沉实,口渴,腹满,便闭,是有燥屎,宜承气下之。”亦有因虫积引起者,治宜驱蛔或安蛔止痛。参见虫积腹痛、当脐痛等条。
-
和胃疗疳颗粒
和胃疗疳颗粒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和胃疗疳颗粒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健脾和胃,化食消积。不良反应:注意事项:1.忌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食物。2.婴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