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茄病
茄病病证名。属阴挺范畴。红属湿热,宜白薇散(白薇、川芎、当归、熟地、白芍、苍术、泽兰、丹皮、灵霄花);白属气虚,宜服四物吴茱萸汤(吴茱萸、当归、人参、白术、熟地、川芎、陈皮、白芍、沉香、肉桂、甘草、白茄根引)。尚可配合针灸:主针子宫穴,配针长强、会阴、三阴交、阴陵泉等。
-
镰孢霉病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镰孢霉生态适应性极强,分布很广。如茄病镰孢霉引起的皮肤感染。疾病病因:感染镰孢霉。病理生理:皮损活组织检查可见大小和形态不一的肉芽肿,中央可有坏死,有中性粒细胞、组织细胞和少数多核巨细胞浸润,镰孢霉可散布于这些细胞中,有时亦可有淋巴细胞浸润。
-
二萸散
处方:吴萸1钱,山萸1钱,川楝子1钱,白蒺藜9分,海藻8分,延胡索8分,桔梗8分,青皮8分,小茴7分,五味7分,茯苓5分。功能主治:茄病。用法用量:有儿胞下后,名曰茄病。摘录:《妇科玉尺》卷三
-
足菌肿
由于本病的一些病原菌亦可引起其他真菌病如暗色丝孢霉病或放线菌病等,故只有符合本病临床特点时才能诊断为足菌肿。1.观察颗粒标本取自瘘管深层引流的脓液,或刮取病灶内的组织以及活检材料。鉴别诊断应与有窦道形成的疾病相鉴别,如葡萄状菌病、恶性肿瘤如鳞状细胞癌、软骨肉瘤和卡波肉瘤。
-
狗脊汤
处方:金毛狗脊1钱,黄连1钱,五倍子1钱,水杨根1钱,枯白矾1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产妇儿胞下后,膀胱脱出,名曰茄病,或由临盆用力太过,或由气血两虚,其色紫者可治,白者难治。用法用量:本方先熏后洗,乘热轻轻托进,内服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加醋炒白芍,敛而举之。摘录:《叶氏女科》卷三
-
三茱丸
《中藏经 附录》:方名:三茱丸组成:山茱萸1两,石茱萸1两,吴茱萸1两,金铃子(取肉并皮)1两,青皮(去瓤)1两,舶上茴香1两,马蔺花1两。《杨氏家藏方》卷十:方名:三茱丸组成:山茱萸、吴茱萸(汤洗7次)、食茱萸、青橘皮(去白)、茴香(微炒)、肉桂(去粗皮)、金铃子(去核,炒)、陈橘皮(去白)、木香各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