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东岩白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巴东岩白菜:别名:岩白菜[湖北巴东]来源:玄参科巴东岩白菜Triaenophorarupestris(Hemsl.)Solereder,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湖北、四川。功能主治:明目补肾。用法用量:全草炖肉服,用量3~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白扁豆皮
拼音名:B iBiǎnD uP 别名:扁豆壳来源:即白扁豆的种皮性味:甘,微温。功能主治:性味功能,主治用法和白扁豆基本相同,能健脾利水,但无壅滞之弊。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白地牛
来源:萝藦科白地牛CynanchummooreanumHemsl.,以根入药。生境分布: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广东。功能主治:主治肠结核。用法用量:配苦木霜、黄柏、毛冬青根各3钱,水煎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白鹤藤根
《*辞典》:白鹤藤根:出处:《本草求原》拼音名:B iH T nɡGēn别名:白膏药根。性味:涩甘,平。功能主治:宽筋壮骨,浸酒用。摘录:《*辞典》
-
白花蛇目睛
《*辞典》:白花蛇目睛:出处:《纲目》拼音名:B iHuāSh M Jīnɡ来源:为蝮蛇科动物五步蛇的眼睛。功能主治:《普济方》:治小儿夜啼,以一只为末,竹沥调少许灌之。摘录:《*辞典》
-
白铃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铃子:别名:一面锣、小一面锣来源:兰科白铃子NerviliatibetensisRolfe,以块茎入药。生境分布:四川、西藏。功能主治:主治红崩,淋病,白浊,白带。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百合子
《*辞典》:百合子:出处:《纲目》拼音名:BǎiH Zǐ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百合等的种子。功能主治:孙思邈:治肠风下血,百合子酒炒微赤,研末,汤服。摘录:《*辞典》
-
百蕊草根
《*辞典》:百蕊草根: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BǎiRuǐCǎoGēn来源:为檀香科植物百蕊草的根。功能主治:《本草图经》:下乳,亦通顺血脉,调气。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摘录:《*辞典》
-
斑竹花
出处:《重庆草药》拼音名:BānZh Huā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刚竹的花。功能主治:治猩红热,用斑竹花二两,煎水服。摘录:《*辞典》
-
叉枝藻
《全国中草药汇编》:叉枝藻:来源:藻类红藻门叉枝藻GymnoganyrusflablliformisHarv.,以叶状体入药。功能主治:为琼胶的辅助原料,并用作缓泻剂。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潮风草
来源:萝藦科潮风草Cynanchumascyrifolium(Franch.etSav.)Matsum.,以根入药。生境分布:东北。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柽乳
出处:《开宝本草》拼音名:ChēnɡRǔ来源:为柽柳科植物柽柳、桧柽柳或多枝柽柳的树脂。功能主治:合质汗药,治金疮。摘录:《*辞典》
-
臭节草根
《*辞典》:臭节草根: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拼音名:Ch uJi CǎoGēn来源:为芸香科植物臭节草的根功能主治:捣浆,洗肿毒。摘录:《*辞典》
-
慈竹根
《*辞典》:慈竹根: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拼音名:C Zh Gēn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根茎。性味:下乳。功能主治:内服:炖肉或煎汤,鲜者1~4两。摘录:《*辞典》
-
刺海松
拼音名:C HǎiSōnɡ别名:刺松藻来源:藻类绿藻门刺海松Codiumfragile(Sur.)Hariot,以叶状体入药。性味:甘、咸,寒。功能主治:驱蛔虫。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刺菱根
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C L nɡGēn来源:为菱科植物野菱的根。功能主治:利水通淋。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摘录:《*辞典》
-
刺玫花
《*辞典》:刺玫花:出处:《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拼音名:C M iHuā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的花。功能主治:治月经过多。用法用量:刺玫花3~6朵,煎水服。摘录:《*辞典》
-
刺桐花
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C T nɡHuā别名:鹦哥花(《天中记》)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桐的花。功能主治:《本草图经》:主金疮,止血。用法用量:外用:研末敷。摘录:《*辞典》
-
催乳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催乳藤:别名:奶汁藤来源:萝藦科催乳藤HeterostemmaoblongifoliumCost.,以全株入药。生境分布:广东、广西。功能主治:催乳。主治乳汁不下。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催吐白薇
来源:萝藦科催吐白薇Cynanchumvincetoxicum(L.)Pers.,以根、种子入药。生境分布:台湾、四川、云南。功能主治:根的制剂有催吐作用。种子抽提物对心脏有类似“羊角拗”的强心作用。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大苞叶千斤拔叶
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D BāoY QiānJīnB Y 来源:豆科植物大苞叶千斤拔的叶片功能主治:治外伤,煎水洗.使伤口不易化脓,促进生肌收口。摘录:《*辞典》
-
大麦苗
《*辞典》:大麦苗:出处:《纲目》拼音名:D M iMi o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幼苗。功能主治:①《伤寒类要》:治诸黄,利小便,杵汁日日服。②《纲目》:治冬月面目手足皲瘃,煮汁洗之。摘录:《*辞典》
-
大山黧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山黧豆:别名:茳茫香豌豆、山豇豆来源:豆科大山黧豆LathyrusdavidiiHance,以种子入药。生境分布:东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功能主治:镇痛。主治子宫内膜炎及痛经。用法用量:0.4~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地黄实
出处:陶弘景拼音名:D Hu nɡSh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种子。功能主治:《本草图经》:阴干捣末,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功与地黄等。摘录:《*辞典》
-
地绵绵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绵绵:别名:小野芝麻、蜘蛛草来源:唇形科地绵绵Galeobdolonchinense(Benth.)C.Y.Wu,以块根入药。生境分布: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功能主治:外伤止血。用法用量:外用捣烂敷患处。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地石榴花
出处:《云南中草药》拼音名:D Sh LiuHuā来源:为桑科植物地瓜的花。功能主治:治遗精,滑精。用法用量:地石榴花三至五钱。水煎服。摘录:《*辞典》
-
滇榧子
别名:沙松果来源:麻黄科滇榧子TorreyayunnanensisChengetL.K.Fu,以种子入药。生境分布:云南。功能主治:杀虫,消积,润燥。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滇羌活
《全国中草药汇编》:滇羌活:来源:伞形科滇羌活Pterocyclusrivulorum(Diels)WolffexHand.-Mazz.,以根状茎入药。生境分布:云南。功能主治:发汗祛风,除湿,宣通经络,止痛。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滇五味
《全国中草药汇编》:滇五味:别名:五味子[云南]、过山龙来源:木兰科滇五味Schisandrarubriflora(Franch.)Rehd.etWils,以果实入药。生境分布:云南。功能主治:镇咳,滋养,强壮,止泻,止汗。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滇茵陈
来源:菊科滇茵陈ArtemisiamaireiLev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云南。功能主治:除湿热,散风解郁,发汗利尿。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吊山桃
别名:细叶青藤来源:萝藦科吊山桃SecamonesinicaHand.Mazz.,以叶入药。生境分布:广东、广西。功能主治:强筋壮骨,补精催奶。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钉头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钉头果:来源:萝藦科钉头果Gomphocarpusfruticosus(L.)R.Brown,以全株、茎、叶入药。生境分布:华北、云南有栽培。功能主治:全株:浸剂治小儿肠胃病。茎:作催嚏剂。叶:可治肺结核。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短柄忍冬
别名:鸡骨头树来源:忍冬科短柄忍冬Loniceramaackii(Rupr.)Maxim.f.podocarpaFranch.exRehd.,以根入药。生境分布:湖北。功能主治:杀菌截疟。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多花胡枝子
拼音名:DuōHuāH ZhīZǐ别名:铁鞭草、米汤草来源:豆科多花胡枝子LespedezafloribundaBunge,以根入药。生境分布:东北、华北、华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四川。性味:涩,凉。功能主治:消积散瘀。主治疳积。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鹅涎
《*辞典》:鹅涎:出处:《本草蒙筌》拼音名: Xi n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唾液。功能主治:①《本草蒙筌》:治误吞稻刺塞喉。②《纲目拾遗》:治小儿鹅口疮。用法用量:内服:含咽。摘录:《*辞典》
-
耳水苋
《全国中草药汇编》:耳水苋:别名:水旱莲来源:千屈菜科耳水苋AmmanniaauriculataWilld.,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长江流域各地。功能主治:治急、慢性膀胱炎,白带过多。用法用量:4~8钱。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防风叶
《*辞典》:防风叶:出处:《别录》拼音名:F nɡFēnɡY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叶片。功能主治:《别录》:主中风热汗出。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摘录:《*辞典》
-
飞蛾藤
来源:旋花科飞蛾藤PoranaracemosaRoxb.,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江苏、浙江、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功能主治:发表、消食积。主治伤风感冒,食积不消。用法用量:3~5钱。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榧花
《*辞典》:榧花: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FěiHuā别名:棑华(《别录》)来源:为红豆杉科植物榧的花。性味:《别录》:味苦。功能主治:《别录》:主水气,去赤虫。摘录:《*辞典》
-
蝮蛇骨
《*辞典》:蝮蛇骨: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F Sh Gǔ来源:为蝮蛇科动物蝮蛇的骨骼。功能主治:《本草拾遗》:主赤痢,取骨烧为黑末,饮下三钱匕。摘录:《*辞典》
-
蝮蛇皮
《*辞典》:蝮蛇皮:出处:《唐本草》拼音名:F Sh P 来源:为蝮蛇科动物蝮蛇的皮。功能主治:《唐本草》:皮灰,疗疔肿,恶疮,骨疽。摘录:《*辞典》
-
蝮蛇蜕皮
出处:《唐本草》拼音名:F Sh Tu P 来源:为蝮蛇科动物蝮蛇的蜕皮。功能主治:《唐本草》:主身痒、瘑、疥、癣等。摘录:《*辞典》
-
蝮蛇脂
《*辞典》:蝮蛇脂: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F Sh Zhī来源:为蝮蛇科动物蝮蛇的脂肪。功能主治:《纲目》:绵裹塞耳聋,亦敷肿毒。摘录:《*辞典》
-
甘紫菜
拼音名:GānZǐC i来源:藻类红藻门甘紫菜PorphyrateneraKjellm.,以叶状体入药。功能主治:主治瘿瘤脚气。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枸橘刺
《*辞典》:枸橘刺:出处:《纲目》拼音名:GōuJ C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枸橘树上的棘刺。功能主治:《纲目》:风虫牙痛,每以一合煎汁含之。摘录:《*辞典》
-
广西狗牙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广西狗牙花:来源:夹竹桃科广西狗牙花ErvatamiakwangsiensisTsiang,以根皮、叶入药。生境分布:广西。功能主治:活血散瘀。主治跌打,接骨。用法用量: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鹄绒毛
《*辞典》:鹄绒毛:出处:汪颖《食物本草》拼音名:H R nɡM o来源:为鸭科动物大天鹅的绒毛。原形态:形态详鹄油条。功能主治:汪颖《食物本草》:治刀杖金疮,贴之愈。摘录:《*辞典》
-
海桐花
别名:海桐来源:海桐花科海桐花Pittosporumtobira(Thunb.)Ait.,以枝、叶入药。生境分布:南方各地。功能主治:杀虫,外用煎水洗疥疮。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海鹞鱼齿
《*辞典》:海鹞鱼齿: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HǎiY oY Chǐ来源:为魟科动物赤魟等的牙齿。性味:《本草拾遗》:无毒。功能主治:《本草拾遗》:主瘴疟,烧令黑,末,服二钱匕。摘录:《*辞典》
-
足麻贴药
处方:芥子、苍术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足麻。用法用量:每两加麝香3分,姜葱汁调捣成膏,加白及少许,临睡时贴上,早晨去之,将睡再贴。摘录:《疮疡经验全书》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