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孔
针孔指皮肤被针所刺之孔眼。古谓针空,俗称针眼。参见针空:针空即今之所谓针孔。空,通孔。《黄帝内经素问·刺志论》:“入实者,右手开针空也。入虚者,左手闭针空也。”
-
开阖补泻法
开阖补泻法为针刺补泻法之一。是以出针后开、闭针孔区分补泻的一种方法。《黄帝内经素问·刺志论》:“入(刺)实者,左手开针空(孔)也;入虚者,左手闭针空也。”即出针后轻轻按揉,使针孔闭合,不令经气外泄者为补;反之,出针时边退边摇,出针后不按针孔,使邪气外出者为泻。
-
开阖补泻
开阖补泻(reinforcingandreducingmethodbykeepingholeopenedorclosed)为针刺手法,针刺补泻法之一。指以出针时是否按压针孔或摇大针孔来进行针刺补泻的操作方法。《黄帝内经灵枢·官能》记载泻法用“摇大其穴,气出乃疾”;补法则“盖其外门,真气乃存”。即以出针后轻轻揉按针孔,使其闭合不令经气外泄者为补法;
-
火针术
名称:火针术适应证:火针术适用于皮肤局部红肿、淤血、痈肿、囊肿、结节、瘤、疣赘、痣、瘢痕,瘙痒性皮肤病,蛇串疮,雀斑,针眼,口眼斜,体气。如属较浅的点刺法,烧至通红,速进疾出,轻浅点刺;2.火针的针刺深度。4.烧针的次序是先烧针身,后烧针尖,若针身发红而针尖变冷者则不宜进针。
-
针空
针空即今之所谓针孔。空,通孔。《黄帝内经素问·刺志论》:“入实者,右手开针空也。入虚者,左手闭针空也。”
-
刺肿摇针
刺肿摇针为针刺方法之一。《黄帝内经素问·诊要经终论篇》言:“刺针必肃,刺肿摇针,经刺勿摇,此刺之道也。”指刺脓肿病时,摇大针孔,以出脓血的刺法。
-
放而出之
放而出之指出针时摇大针孔,使邪气得出。语出《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
-
热补法
热补法为针刺补泻方法之一。指由捻转、呼吸、提插补法组成的复式补法。针刺得气后,拇指向前捻转结合紧按慢提手法以守气,使针下继续沉紧,以产生热感,并根据病情出针后急按针孔。
-
凉泻法
凉泻法为复式针刺手法之一。指由捻转、呼吸、提插补法组成的复式泻法。针刺得气后,拇指向后捻转结合慢按紧提手法,使针下松滑,以产生凉感,并根据病情出针后不按针孔。
-
稀按其痏
稀按其痏是指出针后不要立即按闭针孔,务使邪气外逸。稀,通希,迟也。《黄帝内经灵枢·终始》:“补须一方实,深取之,稀按其痏,以极出其邪气。”
-
气针
概述:气针:1.毫针;又:“若气针微细,一出其针,针孔即闭,风邪不出,故功不及火针。”治疗方法·气针:气针指将少量消毒过的空气,用注射器注入一定的穴位内,利用空气被吸收过程中的刺激,以调整经络功能,而治疗疾病的方法。
-
排阳
阳,指表阳,体表;排阳,指运转摇大针孔,使邪气随之外泄的刺法。指用针体推运摇动排开体表,使邪气随之外泄的刺法。一说作“推扬”解。孙鼎宜曰:“排阳犹推扬,谓转针也。《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泻曰:必持内之,放而出之,排阳得针,邪气得泄。”
-
门
《灵枢·玉版》:“窥门而刺之者,死于堂上。”②指气穴、俞穴,经气循环而出入之处。《灵枢·小针解》:“在门者,邪循正气之所出入也。”③指针刺的针孔。《素问·离合真邪论》:“推阖其门,令神气存。”《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
利湿散
处方:宫粉1两,枯矾1两,硼砂5钱,轻粉1钱。功能主治:踝下湿郁疔疮,但觉其中如有溃脓之意者。用法用量:先用针刺出毒水,继用纸捻沾药末下在针孔内,外用膏药敷之;俟其孔稍大,再多上,用棉花、白布裹之。摘录:《医学探骊集》卷六
-
微光束照射
微光束照射是在光学显微镜下,将微光束照射在样品上。采用反射物镜可进一步缩小通过针孔的光束。紫外线、辐射线、激光的微光束可用于照射细胞的极微小的部分和显微分光光度法的扫描等。
-
蜘蛛网纹
蜘蛛网纹是指药材横切面上,在木质部中的大型导管呈针孔状多层整齐排列,与类白色的射线相间呈蛛网状纹,如木通。
-
大泻
大泻指开阖补泻法中的泻法。出针时摇大针孔,令邪气急速外逸,谓之大泻。《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外门不闭,以出其疾,摇大其道,如利其路,是为大泻。”
-
视网膜前血池的除去
手术名称:视网膜前血池的除去分类:眼科/玻璃体手术ICD编码:14.904概述:视网膜前血池是指大量非凝固血液沉积在玻璃体后腔,往往有后玻璃膜破裂及玻璃体后脱离,常见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Eales病和眼外伤出血等(图8.9.2-1A~5.切割刀头放在血池表面,切、吸同时进行,切割刀头倾斜45°。
-
穴位刺激结扎法
穴位刺激结扎法是指用器械刺激并结扎穴位的肌肉组织的一种治疗方法。操作时按手术要求从穴位一旁切开皮肤0.5厘米左右,摘除皮下脂肪少许,继用血管钳刺激肌肉组织,再用穿有肠线的弯形缝合针从切口处进针至穴位另旁出针,复从针孔进针至切口处出针打结,最后缝合,并用敷料覆盖。主要用于治小儿麻痹后遗症。
-
扪穴
扪穴是指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轻轻揉按针孔,使之闭合,故名。扪:按、抚。《补泻雪心歌》:“疾而一退即扪穴。”
-
针口
针口即针孔。口,空也,通孔。锋刃曰口,故亦指针尖。《银海精微》:“突起睛高,旋螺尖起,险峻利害之症也。……将锋针针入三分,以风屎点针口所,以毒攻毒。”又:开金针法:“次看锋针口。”
-
扪法
概述:扪法:1.针刺辅助手法名;2.推拿手法名。出《针经指南》:“扪者,凡补者出针时用手扪闭其穴也。”《针灸问对》:“补时出针,用手指掩闭其穴,无令气泄,故曰扪以养气。”指出针后,以手指扪按穴位,掩闭针孔,无令正气外泄的方法。补法多用之。《针灸大成》列为下手八法之一,操作相同。
-
成像眼
成像眼指把被视物体的影象可以在感光细胞上成像的眼。窝眼的焦点深度深,成像暗。在窝眼的瞳孔上附加透镜使成像效率提高,有定焦点形单一透镜眼的单眼(节肢动物、腹足类等)和多透镜眼的复眼(节肢动物等)。作为成像眼的最进化的是在脊椎动物和头足类中所见到的透镜焦距可变的、入射光量可以调节的相机眼。
-
蜂窝底
蜂窝底亦称沙底。犀角窝底布满针孔状的细眼,形如蜂窝。为传统经验鉴别术语。
-
闭环
闭环针灸学术语。指针刺拔针后,用指扪闭针孔,使经气正常运行。《素问·诊要经终论》:“夏刺经俞,见血而止,尽气闭环,痛病必下。”
-
鬃眼
鬃眼是犀角窝底针孔状的细眼。为传统经验鉴别术语。
-
平衡固定牵引架
平衡固定牵引架是一种体外固定器。牵引杆下端有骨圆针孔和固定螺母。固定原理是将支撑套抵于耻骨,坐骨结节和股骨大粗隆为支点,通过牵引杆连于股骨髁上的骨圆针为力点,而牵引杆中间伸缩调节管产生的牵引力,推动骨折远端向离心方向滑动,以达到牵引的目的,这样就在支撑套和骨圆针两点间保持一个稳定的持续牵引。
-
血管癌注射疗法
血管癌注射疗法是血管瘤外治法中的一种,其具体方法是:常规消毒后,用消痔灵注射液与1%普鲁卡因,按1:1混合,用馏长针头插入瘤体内,缓慢将药液往入,至整个瘸体高起为止,退针至皮下再注入少量的药液,减少针孔渗血,外盖消毒纱布。注射后瘤体部有轻度肿胀,经3~也可用5%鱼肝油酸钠溶液与2%普鲁卡因溶液各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