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仁
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又名白眼、白仁、白珠、白 、眼白。是指眼球外壁占外层5/6的白色不透明的,质地致密而坚韧的巩膜和其表面疏松透明的球结膜,具有保护眼球的作用。白睛前端与黑睛紧连,共组成眼珠外层。《证治准绳·杂病》:“白 变赤,火乘肺也。肺主气,故曰气 …”
-
气轮
气轮为眼的五轮之一。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即白睛(球结膜与巩膜)。《银海精微》:“肺属金,曰气轮。在眼为白仁。”其疾患多与肺、大肠有关。参见白睛:白睛为眼的部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又名白眼、白仁、白珠、白轮、眼白。包括今之球结膜与巩膜。前端与黑睛紧连,共组成眼珠外层。彼此病变常牵累。白睛内应于肺,为五轮中之气轮,肺与大肠相表里,故白睛疾患常与肺或大肠有关。
-
泻肺汤
处方:桑白皮黄芩地骨皮知母麦门冬(去心)桔梗各等分功能主治:治肺阴不足,肺经热盛而成的金疳。主治:浮翳白障,赤脉攀睛。《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五:方名:泻肺汤别名:泄肺汤组成:羌活1两,黄芩1两,黑参1两,桔梗1两,大黄1两,芒消1两,地骨皮1两。每服10钱匕,水1盏半,同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1日2次或3次。
-
球结膜
球结膜(bulbarconjunctiva)覆盖于眼球前1/3巩膜表面,与巩膜疏松地联系着,有弹性,易出现皱襞。球结膜附着较为疏松,可以移动,在角膜缘处移行为角膜上皮,此处附着较紧。中医将球结膜、前部巩膜称为白睛、白眼、白仁、白珠、白 。根据解剖部位可分为睑结膜、球结膜、穹窿结膜。
-
白轮
概述:白轮为眼的部位。见《证治准绳·杂病》。即白睛。白睛(whiteoftheeye)为中医眼科解剖名称,眼的部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又名白眼、白仁、白珠、白轮、眼白。是指眼球外壁占外层5/6的白色不透明的,质地致密而坚韧的巩膜和其表面疏松透明的球结膜,具有保护眼球的作用。包括今之球结膜与巩膜。白睛前端与黑睛紧连,共组成眼珠外层。彼此病变常牵累。白轮包括西医所称的球结膜与巩膜。白轮的组织结构:白轮包括今之球结膜与巩膜。巩膜位于眼球中后部,其前沿接角膜缘,占整个纤维膜的5/6。巩膜表面被眼球筋膜包绕,前面被球结膜覆盖,内面与睫状体、脉络膜相连,后极部稍偏内侧有视神经从此穿过,穿过处的巩膜
-
白睛
概述:白睛(whiteoftheeye)为中医眼科解剖名称,眼的部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又名白眼、白仁、白珠、白 、眼白。是指眼球外壁占外层5/6的白色不透明的,质地致密而坚韧的巩膜和其表面疏松透明的球结膜,具有保护眼球的作用。《证治准绳·杂病》:“白 变赤,火乘肺也。肺主气,故曰气 …”
-
眼白
概述:眼白是白睛的俗称。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又名白眼、白仁、白珠、白 、眼白。是指眼球外壁占外层5/6的白色不透明的,质地致密而坚韧的巩膜和其表面疏松透明的球结膜,具有保护眼球的作用。《证治准绳·杂病》:“白 变赤,火乘肺也。肺主气,故曰气 …”
-
酒调散
《眼科全书》卷五:酒调散:处方:当归、川芎、赤芍、黄芩、栀子、木通、防风、龙胆草、大黄。功能主治:白陷鱼鳞外障。功能主治:飞尘入眼者。摘录:《银海精微》卷上《银海精微》卷上治突起睛高方之酒调散:处方:当归甘草赤芍药菊花羌活桑螵蛸茺蔚子防风荆芥木贼制法:上各等分,水煎。主治:眼睛白仁肿痛。
-
内补丹
《普济方》卷三三○:组成:黄连1分,山茱萸1分,干姜1分,当归1分,鳖甲1分,芫花(醋搜令湿)1分,香白芷1分,干漆(油搜令湿)1分,川乌头(去皮脐)1分,巴豆(大者,和壳用)半两,乱发半两,桃仁半两,官桂1分(锉,去粗皮),陈皮1分(锉碎,炒),芸苔1分(炒,取白仁),白龙骨1分(煅令通赤,细研)。
-
玉屑膏
《三因》卷九:别名:玉屑散组成:黄耆、人参各等分。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皂角子取白仁,以热浆水浸成膏子,调药稀硬得所。《外台》卷三十二引《古今录验》:组成:玉屑3两,珊瑚3两,木兰皮3两,辛夷(去毛)2两,白附子2两,芎藭2两,白芷2两,牛脂5两,冬瓜仁10合,桃仁1升,猪脂5合,白狗脂2斤,商陆1升。
-
三才却病丹
《良朋汇集》卷一:方名:三才却病丹组成:巴豆700粒(拣白仁,去油成霜),绿豆(拣净)13两4钱(研细末),黑脐白豇豆20两(拣净,研末),飞罗面8两。主治:五积六聚,心疼腹痛,小儿诸般胀闷,及妇人干血痞满。如9种心痛,艾醋汤送下;脐腹疼痛,盐汤送下;干血痨癥,1钱红花汤送下;小儿疲疾痞块,凉水送下;
-
白睛病
定义:白睛病(diseaseinwhiteoftheeye)为白睛部位眼病的统称。又名白眼、白仁、白珠、白 、眼白。若肺失治节,则肺气不能宣发,可致气血滞涩,使白睛红赤肿胀;白睛病的治疗原则:白睛病之治则,首当理肺,复其治节,使肺气得以宣发肃降。如为外感表证则宜疏解外邪,而大肠阳明结热者宜泻热通腑散结。
-
顺经散
《圣济总录》卷一五三:方名:顺经散组成:吴茱萸3两(汤洗7次,炒),麦门冬5两半(去心),半夏2两半(汤洗7次),当归2两(去芦头),芎藭2两,人参2两(去芦头),芍药2两,牡丹皮2两,桂2两(去粗皮),阿胶2两(碎,炒令黄燥),甘草2两(锉,炒)。主治:妇人经水或通或止,或产后寒凝,血积成瘀。
-
白珠
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又名白眼、白仁、白珠、白 、眼白。是指眼球外壁占外层5/6的白色不透明的,质地致密而坚韧的巩膜和其表面疏松透明的球结膜,具有保护眼球的作用。白睛前端与黑睛紧连,共组成眼珠外层。《证治准绳·杂病》:“白 变赤,火乘肺也。肺主气,故曰气 …”
-
首乌甘菊散
《杏苑》卷八:方名:首乌甘菊散组成:何首乌、蔓荆子、石菖蒲、荆芥穗、甘菊花、枸杞子、威灵仙、苦参各等分。主治:大风,眼断白仁,鼻梁崩塌,皮肤疮疥,手足破裂,睡卧不稳,步履艰辛,筋骨疼痛,四肢少力;及紫白癜风。用法用量:每服3钱,蜜茶送下,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细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