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气癃
概述:气癃为病证名,即气淋。肾虚膀胱热,则胞内气胀,小腹坚满,而生淋涩之病也。证候分析:脾肾气虚,下焦不畅:少腹乃足厥阴肝经循行之处,情志怫郁,肝失条达,气机郁结,膀胱气化不利,故见小便涩滞,淋沥不宣,少腹满痛。方一:气癃患者实证可用沉香散加味治疗,方中沉香、橘皮利气;甘草清热;用于久病气虚患者。
-
膀胱胀
胀病之一。《灵枢·胀论》:“膀胱胀者,少腹满而气癃。”肿分阳水阴水,胀别气实血实。”《医醇剩义·胀》:“膀胱主藏津液,气化则出。盖水气循下焦而渗入膀胱,津液之藏,皆由气经渗入,然后能出。寒气上逆,则水气窒塞不通,故少腹满而小便癃也。当理气行水,俾寒水得其阳而通利,既济汤主之。”亦可用五苓散加味方。
-
六腑腹胀
《症因脉治》卷三:“六腑腹胀之症,胸前胀满,妨于饮食,胃胀也。气癃溺涩,少腹胀急,膀胱胀也。胁肋作痛,口苦太息,胆胀也。小肠胀者,木通饮;有血虚不能敛气,气散作胀,必其人烦热便燥,小便黄数,其脉浮数而弦,人迎尤甚,慎不可用苦寒伤胃之药,宜四物汤去地黄加黄芪、肉桂、甘草、煨姜,以和其血中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