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煽
鼻煽为症状名。又称“鼻翼煽动”。指鼻翼因呼吸急促而煽动的表现。鼻翼开合煽动,为肺气闭塞及肺绝的症状。林慎菴云:“鼻煽有虚实新久之分,不可概言肺绝。若初病即鼻煽,多有邪热风火,壅塞肺气使然;若久病鼻煽喘汗为肺绝”(《厘正按摩要术》)。
-
鼻翼煽动
鼻煽为症状名。又称“鼻翼煽动”。指鼻翼因呼吸急促而煽动的表现。鼻翼开合煽动,为肺气闭塞及肺绝的症状。林慎菴云:“鼻煽有虚实新久之分,不可概言肺绝。若初病即鼻煽,多有邪热风火,壅塞肺气使然;若久病鼻煽喘汗为肺绝”(《厘正按摩要术》)。
-
肺炎喘嗽
肺炎喘嗽·邪陷厥阴证:肺炎喘嗽·邪陷厥阴证(pneumoniawithdyspneiccoughwithsyndromeofpathogeninvadingJueyin)是指邪热炽盛,内陷厥阴,以壮热,神昏谵语,四肢抽动,口噤,项强,二目上视,舌红,苔黄腻,脉细数,指纹青紫,可达命关,或透关射甲为常见症的肺炎喘嗽证候。清热泻肺,涤痰平喘。将地骨皮煎一定疗效。
-
气分
温热病卫气营血辨证的实热阶段·气分:气分为病证名。指温热病邪由卫入里,邪热亢盛,正邪交争剧烈的病理阶段。参见气分证:气分证为温热病的化热阶段。或热郁于肺而鼻煽气促、咳嗽痰黄;或热结胃肠而口渴引饮、大便秘结或下利;或热毒壅盛,或邪传少阳等均是。出《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
-
白喉咙
若白膜蔓延至喉关内或会厌下,则呼吸困难,鼻煽唇青,心悸怔忡等。若痰火阻塞,喉声如锯,宜清肺降痰,用猴枣散(《中医儿科》:猴枣、川贝母、天竺黄、沉香、朱砂、仙半夏)加土牛膝根、葶苈子、大黄、礞石、竹沥之类。针刺取合谷、少商、天突、足三里、内庭。如虚寒白喉、痨证白喉、寒痹白喉等,故宜详辨。
-
麻杏甘石合剂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MaxingGanshiHeji标准编号:WS3-B-0411-90处方:麻黄236g苦杏仁177g石膏427g甘草(蜜炙)118g制法:以上四味,苦杏仁压榨脂肪油,取油17.7g加热至160℃备用;检查:相对密度应不低于1?功能与主治:辛凉宣肺,平喘止咳。用于外感身热,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注意:高血压者忌服。
-
逆证
逆证(deteriorativesyndrome)是指外科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违背自然病程出现不良症状的情况。逆证多为正虚邪盛,或治疗、护理失当所致。如麻疹病风寒闭束,疹粒暗淡不透,咳喘鼻煽;或热毒壅滞,谵语烦躁,疹色紫赤;或气虚神乏,疹粒浅淡稀落难出;或下利不止等均属逆证。
-
气分证
气分证为证候名。一般为温热病的第二个阶段(即化热阶段),邪热由卫分传入气分,或径犯气分,或由营分转出,以壮热烦渴,不恶寒,舌红苔黄,脉数,或气促,胸闷脘痞,小便短赤,大便闭结等为常见症的证候。或热郁于肺而鼻煽气促、咳嗽痰黄;或热结胃肠而口渴引饮、大便秘结或下利;或热毒壅盛,或邪传少阳等均是。
-
畅肺饮
处方:前胡、桔梗、防风、荆芥、杏仁、枳壳、甘草。功能主治:小儿本有痰热,复感风寒,发热咳嗽,痰呜喘筑,甚至鼻煽口张,面青目直。用法用量:加生姜、葱白,水煎服。摘录:《小儿诸热辨》
-
小儿咳喘灵颗粒
小儿咳喘灵颗粒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小儿咳喘灵颗粒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宣肺、清热,止咳、祛痰。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5.本品是以清宣肺热,止咳平喘为主,可以在小儿发热初起,咳嗽不重的情况下服用,若见高热痰多,气促鼻煽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
肺开窍于鼻
“肺开窍于鼻”出《黄帝内经素问·金匿真言论》。肺主呼吸,而鼻是呼吸的通路,为呼吸道的最上端,肺通过鼻与自然界相贯通,肺之经脉与鼻相连,肺的生理和病理状况,可由鼻反映出来。鼻要发挥正常的通气和嗅觉功能,必须依赖肺气和调,呼吸畅利。如外感风寒袭肺,则鼻塞流涕,影响嗅觉;邪热壅肺,往往有气喘鼻煽。
-
气分热盛
气分热盛为证候名。指温邪进入气分,邪正抗争,里热炽盛的证候。临床一般可见壮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喜饮,汗多,尿赤,舌红,苔黄,脉数等症。参见气分证、气分热:气分证为温热病的化热阶段。或热郁于肺而鼻煽气促、咳嗽痰黄;属虚热者,宜清心莲子饮,或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之类。
-
热毒闭肺证
热毒闭肺证为证候名。指热毒炽盛,阻闭肺气,以发热肢厥,口渴,咳嗽,气粗而喘,胸闷,鼻煽气灼,舌红苔黄,脉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白菌
《喉白阐微》:“喉间白腐一证,俗名白菌,即白缠喉是也。”若白膜蔓延至喉关内或会厌下,则呼吸困难,鼻煽唇青,心悸怔忡等。若痰火阻塞,喉声如锯,宜清肺降痰,用猴枣散(《中医儿科》:猴枣、川贝母、天竺黄、沉香、朱砂、仙半夏)加土牛膝根、葶苈子、大黄、礞石、竹沥之类。针刺取合谷、少商、天突、足三里、内庭。
-
麻黄白虎汤
处方:麻黄、葛根、苏叶、防风、石膏、知母、杏仁、黄芩。功能主治:疹已出,阳毒热甚,烦躁口渴,齿槁出血,唇焦舌刺,不吐不泻,壮热无汗,鼻孔燥黑,喘急气闷,鼻煽痰嘶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
气分热
气分热为热之在气分者,一般以实热为多。属虚热者,宜清心莲子饮,或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之类。气分证为温热病的化热阶段。多从卫分证转来,或由伏热内发。或热郁于肺而鼻煽气促、咳嗽痰黄;或热结胃肠而口渴引饮、大便秘结或下利;或湿热交困于中焦,胸闷脘满、舌苔腻滞;或热毒壅盛,或邪传少阳等均是。
-
肺热炽盛证
肺热炽盛证为证候名。指火热炽盛,壅结于肺,以发热口渴,咳嗽,气粗而喘,或有胸痛、咽痛,鼻煽气灼,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
内伤咳嗽·肺热证
定义:内伤咳嗽·肺热证(endogenouscoughwithlungheatsyndrome)是指火热之邪,蕴结于肺,以咳嗽,咯痰,气粗而喘,发热,口渴,或胸痛咽痛,鼻煽气灼,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等为常见症的内伤咳嗽证候。出自《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咳嗽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
-
风热犯肺
风热犯肺为证候名。外感风热之邪,或风寒郁久而化热,致肺气宣降失常,证见恶寒发热,咳嗽,咯痰黄稠,不易咳出,舌红脉浮数;或兼见咽喉疼痛,鼻流浊涕,口干欲饮等症;重症可见气喘鼻煽,烦躁不安等。治宜疏风泄热,辛凉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