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担轮幼虫
担轮幼虫亦称为担轮子。是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继原肠期后的浮游性幼虫,身体略呈球形、或陀螺状、铃状等,其腹面中央有口,经食道、胃、肠而开口于后端的肛门,口的前方有口前纤毛环,口的后方有口后纤毛环,体后端具端纤毛环,体前端的顶板上,生有一束长纤毛,靠身体表面所有的纤毛及各纤毛环的纤毛摆动而在水中游泳,但顶板上的纤毛束则几乎不动,它起着感觉器和舵的作用。在肛门的左右有中胚层母细胞,环节动物就是由这些细胞增殖后形成许多成对的体腔囊,再形成新的体节,幼虫身体逐渐延长后成为晚期担轮幼虫。在软体动物,体腔囊只有1对,继续发育成面盘幼虫。担轮幼虫的原肾管后来退化,代之而生出肾管。担轮幼虫和纽形动物的帽状幼虫虽甚
-
无毛轮幼虫
无毛轮幼虫是为多毛类的担轮幼虫,体表一侧密生纤毛,从口前纤毛环至口后纤毛环没有特别的纤毛带。担轮幼虫为最原始的类型。
-
幼虫
幼虫(larva,larvae(复))即全变态昆虫卵孵化后的幼期虫态,是形态发育的早期阶段,与成虫形状截然不同。
-
WS/T 571—2017 裂头绦虫幼虫检测
基本信息:ICS11.020C6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571—2017《裂头绦虫幼虫检测》(Detectionofdiphyllobothroidlarvae)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7年8月1日《关于发布〈钉螺调查〉等9项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的通告》(国卫通〔2017〕11号)发布,自2018年2月1日起实施。琼脂糖凝胶;
-
三化螟
刚孵出的幼虫称蚁螟,从孵化到钻入稻茎内需30~春季,在越冬幼虫化蛹期间,如经常阴雨,稻桩内幼虫因窒息或冈微生物寄生而大量死亡。②防治“白穗”:在蚁螟盛孵期内,破口期是防治白穗的最好时期。(3)生物防治技术三化螟的天敌种类很多,寄生性的有稻螟赤眼蜂、黑卵蜂和啮小蜂等,捕食性天敌有蜘蛛、青蛙、隐翅虫等。
-
钻心虫
刚孵出的幼虫称蚁螟,从孵化到钻入稻茎内需30~春季,在越冬幼虫化蛹期间,如经常阴雨,稻桩内幼虫因窒息或冈微生物寄生而大量死亡。②防治“白穗”:在蚁螟盛孵期内,破口期是防治白穗的最好时期。(3)生物防治技术三化螟的天敌种类很多,寄生性的有稻螟赤眼蜂、黑卵蜂和啮小蜂等,捕食性天敌有蜘蛛、青蛙、隐翅虫等。
-
幼虫激素
保幼激素(juvenilehormone)是昆虫在发育过程中由咽侧体所分泌的一种激素。在幼虫期,能抑制成虫特征的出现,使幼虫蜕皮后仍保持幼虫状态;保幼激素又称咽侧体激素、幼虫激素。(3)提高卵巢的成熟作用。认为是破坏了前胸腺激素平衡的缘故。蝗虫的雌体具有促进由滤泡细胞形成卵黄和卵壳以及促进卵管基部卵囊形成的作用。
-
JH
保幼激素(juvenilehormone)是昆虫在发育过程中由咽侧体所分泌的一种激素。在幼虫期,能抑制成虫特征的出现,使幼虫蜕皮后仍保持幼虫状态;保幼激素又称咽侧体激素、幼虫激素。(3)提高卵巢的成熟作用。认为是破坏了前胸腺激素平衡的缘故。蝗虫的雌体具有促进由滤泡细胞形成卵黄和卵壳以及促进卵管基部卵囊形成的作用。
-
保幼激素
保幼激素(juvenilehormone)是昆虫在发育过程中由咽侧体所分泌的一种激素。在幼虫期,能抑制成虫特征的出现,使幼虫蜕皮后仍保持幼虫状态;保幼激素又称咽侧体激素、幼虫激素。(3)提高卵巢的成熟作用。认为是破坏了前胸腺激素平衡的缘故。蝗虫的雌体具有促进由滤泡细胞形成卵黄和卵壳以及促进卵管基部卵囊形成的作用。
-
咽侧体激素
保幼激素(juvenilehormone)是昆虫在发育过程中由咽侧体所分泌的一种激素。在幼虫期,能抑制成虫特征的出现,使幼虫蜕皮后仍保持幼虫状态;保幼激素又称咽侧体激素、幼虫激素。(3)提高卵巢的成熟作用。认为是破坏了前胸腺激素平衡的缘故。蝗虫的雌体具有促进由滤泡细胞形成卵黄和卵壳以及促进卵管基部卵囊形成的作用。
-
葡萄天蛾
葡萄天蛾发生与危害葡萄天蛾主要为害葡萄。成虫为大型蛾子,体长约45毫米,翅展80—100毫米,茶褐色,体背有一条灰白色线条自胸背直通腹末,前翅有荼褐色横纹数条,幼虫体长约80毫米,体绿色。虫口密度大时抓幼虫发生初期喷药杀死幼虫,可喷2000倍杀灭菊酯、功夫菊酯、敌杀死等或80%敌百虫、敌敌畏800倍液等。
-
异尖线虫
异尖线虫(anisakis)是一类成虫寄生于海栖哺乳动物如鲸、海豚、海豹等的胃部,幼虫寄生于某些海栖鱼类的线虫。我国报道的主要是异尖线虫属和鲔蛔线虫属的虫种。晚期患者可见胃肠壁上有肿瘤样物,病理特点是以粘膜下层为中心,伴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脓肿或瘤样肿物,肿物内可见虫体断片、角皮或肠管等。
-
直纹稻苞虫
直纹稻苞虫属鳞翅目,弄蝶科。识别成虫:体长16~5代,以幼虫在田边、沟边、湖边的芦苇、游草及茭白遗株上越冬,4月份羽化,第一、二代虫量少,对水稻为害不大,第三代幼虫在7、8月份为害中稻和单晚,8、9月份第4代幼虫为害双晚,常以4代幼虫越冬,秋季气温高的年份,可发生5代,以第5代幼虫越冬。8张叶片缀成一苞。
-
直纹稻弄蝶
直纹稻苞虫属鳞翅目,弄蝶科。识别成虫:体长16~5代,以幼虫在田边、沟边、湖边的芦苇、游草及茭白遗株上越冬,4月份羽化,第一、二代虫量少,对水稻为害不大,第三代幼虫在7、8月份为害中稻和单晚,8、9月份第4代幼虫为害双晚,常以4代幼虫越冬,秋季气温高的年份,可发生5代,以第5代幼虫越冬。8张叶片缀成一苞。
-
成虫原基
完全变态的昆虫和不完全变态昆虫中的高等种类,其成虫器官原基是从幼虫表皮内陷,转变成为内部成虫原基,而初期的形态,如长翅目等种类,是为游离成虫原基(德freieImaginala-nlage)。其再向内部陷入的形态就是沉埋成虫原基(少足型幼虫和多足型幼虫的胸足的成虫器官原基。
-
完全变态
完全变态与无变态、不完全变态共同成为昆虫变态的一种形式。蛹的起源也就得以理解了。完全变态根据成虫与幼虫特征相差很远的胚胎发育(im-aginifugaleEntwicklung)的程度也有分为原完全变态(eoholometaboly、脉翅目的一部分)和其完全变态(euholometaboly,其余全部),另外还有多变态、复变态、隐变态的特殊例子。
-
茶蓑蛾
茶蓑蛾的形态特征茶蓑蛾雄成虫体长约13毫米,翅展约25毫米,深褐色,前翅外缘有2个较透明斑。幼虫成熟时体长16~两代幼虫发生期分别在6月上旬至9月上旬,9月上旬至翌年5月。11月以后,幼虫陆续将护囊封闭悬于枝叶上越冬。在幼龄幼虫期喷洒90%敌百虫、80%敌敌畏、50%杀螟松8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2.5%天王星4000~
-
白叶虫
稻纵卷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全国各稻区均有分布。蛹:圆筒形,初为淡黄色,后转红棕色至褐色,腹部第5节至7节近前缘处,有一黑色细横隆起线,尾尖,上生8根钩刺。夜晚活动,有趋光性,对白炽灯光趋性较强。矮杆、阔叶、叶色嫩绿的品种,或灌水过深、施氮肥过迟,易引起水稻徒长与披叶,适于取食为害,通常发生严重。
-
卷叶虫
稻纵卷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全国各稻区均有分布。蛹:圆筒形,初为淡黄色,后转红棕色至褐色,腹部第5节至7节近前缘处,有一黑色细横隆起线,尾尖,上生8根钩刺。夜晚活动,有趋光性,对白炽灯光趋性较强。矮杆、阔叶、叶色嫩绿的品种,或灌水过深、施氮肥过迟,易引起水稻徒长与披叶,适于取食为害,通常发生严重。
-
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全国各稻区均有分布。蛹:圆筒形,初为淡黄色,后转红棕色至褐色,腹部第5节至7节近前缘处,有一黑色细横隆起线,尾尖,上生8根钩刺。夜晚活动,有趋光性,对白炽灯光趋性较强。矮杆、阔叶、叶色嫩绿的品种,或灌水过深、施氮肥过迟,易引起水稻徒长与披叶,适于取食为害,通常发生严重。
-
多分体DNA病毒科
无论病毒出芽增殖或细胞溶解,对寄生蜂没有产生有害的影响。寄生蜂的卵孵化,幼虫利用寄主营养物质生长发育,被寄生的宿主幼虫死亡,寄生成功。在化蛹后48小时左右,病毒开始复制,达成虫期,大量病毒粒子在卵巢的输卵管萼上皮细胞的细胞核中积累,并从输卵管萼细胞中释放而出,进入输卵管腔内,重复寄生蜂的寄生作用。
-
葡萄透翅蛾
葡萄透翅蛾发生与为害葡萄透翅蛾分布较广,据记载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浙江及四川等省及京、津两市均有发生,主要为害葡萄,以幼虫蛀食枝蔓,造成枝蔓死亡。成虫羽化后不久即交尾产卵,卵散产于枝、蔓和芽腋间,每雌约产卵50粒,卵期约10天,卵孵化后幼虫多从叶柄基部蛀入新梢内为害,蛀孔处常堆有虫粪。
-
闯蚴
闯蚴是寄生性膜翅目的巨胸小蜂的第一龄幼虫。为体长0.1毫米左右的微小蛆形的无型幼虫,具1对尾毛状突起,腹面有生足刺的突起,背面有刺排列。借此,穿入鳞翅目幼虫体内,进而再侵入其寄生昆虫姬蜂的幼虫体内而静止,不久,姬蜂幼虫蛹化时,则再脱出其体外,成为普通的蛆形幼虫,从外面取食姬蜂的蛹。
-
粪类圆线病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粪类圆线虫病是有世代交替的兼性寄生虫,它的自生世代在地面泥土上进行,寄生世代在人体内进行。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从粪便中查见杆状蚴或丝状蚴。日本学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查患者血清抗体,阳性率达94.4%,而对照组全部阴性,认为用该法诊断本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满意。
-
纤毛环
纤毛环ciliaryband担 幼虫等海产无脊椎动物之幼虫体表,在一定部位上具包围虫体的环状沟(纤毛沟),沟中着生纤毛。 ^^幼虫具口前纤毛环、口后纤毛环和肛纤毛环等。纤毛环是这些幼虫运动和摄食的重要器官,亦是幼虫分类的标志。在幼虫图上大多用粗黑线表示之。
-
大避债蛾
雌成虫体肥大,无翅,淡黄色,头极小,口器皆退化,腹末2节有金黄色毛,体长25-30mm。雄虫羽化后飞出,雌虫羽化出来后仍栖于幼虫之蓑巢内。甾醇类以胆甾醇、 -谷甾醇( -sitosterol)为主。丝心蛋白(fibroin)及丝胶蛋白(sericin)由甘氨酸、亮氨酸、谷氨酸、酪氨酸等组成。性味:咸;寒归经:心;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蠓
雄蠓两眼相邻接,雌蠓两眼距离较远。腹部10节,雌蠓有尾须1对;图1蠓生活史蠓的生活史与生态蠓是全变态昆虫,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图1)。吸血蠓类交配时常有群舞现象。交配后吸血,约3~对成蠓出入的人房、畜舍和幼虫孳生地的沟、塘、水坑等环境用二二三、马拉硫磷或溴氰菊酯等进行滞留喷洒。
-
茶毛虫
幼虫群集为害,常数十至数百头聚集在叶背取食。茶毛虫的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10毫米,翅展约28毫米。前翅中间有2条淡黄色横纹,翅尖淡黄色区内有2个黑点。胸部三节稍小。蛹黄褐色,长约9毫米,外有土黄色丝质薄茧,茧长约13毫米。在湖南一年发生3代,以卵块在老叶背面越冬。(4)结合耕作深理结茧虫蛹。(5)生物防治。
-
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
Bti)属于革兰氏阳性杆菌,它在芽孢形成过程中产生称为δ-内毒素的杀虫伴胞晶体蛋白,对库蚊属、伊蚊属和按蚊属等蚊虫幼虫具有胃毒作用,是一种细菌性杀虫剂。块剂:这类剂型的生物活性单位因制造商和技术基质不同而多样,一般依据块剂类型和生物活性能释放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30d~砖状块剂投入水底不需要特殊处理。
-
包鞘幼虫
线虫类一般一生进行4次脱皮,但寄生性的种类,自排出于外界的卵进行孵化(脱壳),脱皮1次或2次以后的幼虫体,并不离开因脱皮而捨弃的旧皮(蜕皮exuviae),把幼虫包在鞘里,这种幼虫称为包鞘幼虫。这时期的幼虫因取食于新寄主,开始新的感染,所以亦称为感染幼虫。
-
无头幼虫
在昆虫的幼虫中,头部和口器非常退化,头颅也随着退化,因此无“头”和其他相关部分,这种幼虫称为无头幼虫。全部无肢型幼虫、双翅类中短角类的所谓的蛆属于这一类。膜翅类幼虫的头退化不明显。一般头结构明显的幼虫,称为有头幼虫。无头幼虫的中间型,称为半头幼虫。
-
茶刺蛾
幼虫栖居叶背取食,幼龄幼虫取食下表皮和叶肉,留下枯黄半透膜,中龄以后咬食叶片成缺刻,常从叶尖向叶基锯食,留下平宜如刀切的半截叶片。体前端背中有一个紫红色向前斜伸的角状突起,体背中部和后部还各有一个紫红色斑纹。茶刺蛾的发生规律在湖南、江西等省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茶丛根际落叶和表土中结茧越冬。
-
葡萄虎蛾
葡萄虎蛾属鳞翅目,虎蛾科。幼虫:体长约40毫米,头部橘黄色,密布黑点,胴体灰白色,前端胸节较细、后部粗,前脑盾板和臀板橘黄色,胸部各节散布黑色毛瘤数十个而且大小不等,大瘤上着生白色毛,腹部每节两侧各有较大杏色圆斑1块。7—8月发生第二代成虫,8—9月发生第二代幼虫,9—10月以老幼虫入土作茧化蛹越冬。
-
桑蚕
桑蚕又称家蚕,简称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鳞翅目,蚕蛾科,学名为BombyxmoriLinnaeus,桑蚕起源于中国,由古代栖息于桑树的原始蚕驯化而来,与中国现今食害桑树的野桑蚕同源,染色体都是28对。整个世代只幼虫期摄食,并为蛹和成虫期的生命活动积贮营养。吐丝结茧是桑蚕适应环境而生存的一种本能。
-
茶尺蠖
幼虫体表较光滑,腹部只有第6腹节和臀节上具足,爬行时体躯一屈一伸,俗称拱背虫、量尺虫、造桥虫等。大发生时常将整片茶园啃食一光,状如火烧。茶尺蠖的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11毫米,翅展约25毫米。成熟幼虫体长26~翌年3月成虫羽化,第一代幼虫4月上中旬发生,可延续至5月上中旬。幼虫有吐丝下垂习性,4龄后暴食,食量大。
-
黑蝇
概述:黑蝇是蚋的俗称。图1蚋生活史蚋的生活史与生态:蚋的发育为全变态(图1)。9龄,刚孵出的幼虫长约0.2mm,淡黄色,以后颜色变暗,成熟幼虫4~10周发育成熟。蚋与疾病的关系:吸血蚋类叮刺人造成骚扰,叮刺部位可引起皮炎,严重者可有强烈的超敏反应,继发感染,过敏性休克,有时还会并发“蚋热病”和过敏性哮喘。
-
驼背
5mm的小型昆虫,成虫深褐色或黑色,俗称“黑蝇”或“驼背”。幼虫:呈圆柱形,后端膨大。9龄,刚孵出的幼虫长约0.2mm,淡黄色,以后颜色变暗,成熟幼虫4~蚋与疾病的关系:吸血蚋类叮刺人造成骚扰,叮刺部位可引起皮炎,严重者可有强烈的超敏反应,继发感染,过敏性休克,有时还会并发“蚋热病”和过敏性哮喘。
-
蚋
概述:蚋(blackfly)是昆虫纲双翅目长角亚目蚋科(Simuliidae)种类。图1蚋生活史蚋的生活史与生态:蚋的发育为全变态(图1)。幼虫:呈圆柱形,后端膨大。蚋与疾病的关系:吸血蚋类叮刺人造成骚扰,叮刺部位可引起皮炎,严重者可有强烈的超敏反应,继发感染,过敏性休克,有时还会并发“蚋热病”和过敏性哮喘。
-
贝尔莱赛学说
在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中,胚胎经过募足期,再在卵内通过个体发育的过程后,作为有了完全接近成虫构造的若虫而孵化。但在完全变态的昆虫中,因为卵黄的不足以及其他未知的原因。根据其孵化时期相当于哪个时期,而把幼虫区别为原足型幼虫、多足型幼虫、寡足型幼虫,以及从寡足型再特优称为无足型幼虫4种。
-
性决定物质
但接受性染色体或性基因的个体在其作用下究竟向哪一方性别分化,据信还是有某种能导致雌雄性别最后得以实现的物质存在。此外,J.R.Rapar在藻菌植物中曾使用雌雄同株的种与雌雄异株的种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其生殖器官形成与性别决定有几个阶段,并提出有与各个阶段性发育有关的物质存在。在软体动物及甲壳类中也有所报道。
-
泡囊病毒科
泡囊病毒科病毒含单一分子线状双股DNA基因组,草地贪夜蛾泡囊病毒的基因组大小约为140Kbp,而美洲棉铃虫泡囊病毒和粉纹夜蛾泡囊病毒的基因组大小约为180Kbp。TnAV除感染上述两种组织细胞外,还能在脂肪体细胞中复制。在自然情况下,病毒引起寄生幼虫慢性致死疾病。据流行病学观察,能造成昆虫群体死亡率由1~10%。
-
颤毛幼虫
假叶目的某些绦虫类(例如:孟氏裂头绦虫、阔节裂头绦虫),从卵壳出来的幼虫(六钩幼虫)在胚壳上密生长的纤毛,在水中自由游泳,进入第一中间宿体内。这种特殊的六钩幼虫称为颤毛幼虫或钩头幼虫。
-
钩头幼虫
假叶目的某些绦虫类(例如:孟氏裂头绦虫、阔节裂头绦虫),从卵壳出来的幼虫(六钩幼虫)在胚壳上密生长的纤毛,在水中自由游泳,进入第一中间宿体内。这种特殊的六钩幼虫称为颤毛幼虫或钩头幼虫。
-
茶毒蛾
茶毒蛾的形态特征雌蛾体长约18毫米,翅展约30~6.化学防治在春茶结束后进行,用90%的敌百虫、35%的赛丹、25%的亚胺硫磷、50%的马拉硫磷、二溴磷、50%的杀螟松、50%的辛硫磷、80%的敌敌畏等l000~2000倍稀释液、2.5%的鱼藤精300倍稀释液、lO%的二氯苯醚菊酯、天皇星4000倍稀释液、20%的杀灭菊酯防治
-
葡萄斑衣蜡蝉
葡萄斑衣蜡蝉发生与为害葡萄斑衣蜡蝉,在北方葡萄产区多有发生,零星为害。成虫和若虫均可跳跃,爬行较快,可迅速躲开人的捕捉。(2)抓住幼虫大量发生期喷药防治,可喷的药有:2000倍溴氰菊酯、功夫菊酯、速灭杀丁、灭扫利、天王星、菊马乳油、菊氧敌、辛硫磷等1000倍液或甲胺磷1500倍液,狠抓幼虫期防治,可收良好效果。
-
蜕皮素
蜕皮素是诱导昆虫、甲壳类等蜕皮、变态的激素。其主体物质是前胸腺激素(蜕皮激素、变态激素)。蜕皮激素是在蜕皮前的一定时间分泌的,它能促进皮肤上皮细胞的核酸、蛋白质合成,诱导有丝分裂,促进蜕皮的一系列反应。另种学说认为是作用于核膜或其它膜对其透性产生影响。
-
四体病毒科
四体病毒科(Tetraviridae)分两个病毒属:β四体病毒属(Betatetravirus)和ω四体病毒属(Omegatetravirus)。病毒粒子的沉降系数194~210S,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1.27~1.31g/ml,pH3.0下稳定,抗乙醚。在自然情况下,幼虫通过摄食污染四体病毒的食物而致病。但多为零星发生。病死虫组织溶解成液状,死虫呈黑色。
-
蛾茧皮炎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蝶蛾类属昆虫纲鳞翅目,它们的翅上都覆盖有细小的鳞片,大部分蝶蛾的幼虫体表都有毒毛,毒毛有一管状的空心和体内的毒腺相通,毒腺内含有淡黄色的液体,是一种弱碱性有刺激性的毒汁,人若接触毒毛,可被刺伤引起皮炎。若症状严重,可给予抗组胺药或止痛剂及皮质类固醇。
-
多线染色体
多线染色体是存在于双翅目昆虫幼虫的唾腺细胞、肠细胞、气管细胞和马尔比基小管细胞中的巨大染色体。在个体发育特定阶段,多线染色体上有的带纹疏松而膨大,形成胀泡(puff),更大的胀泡被称为巴尔比尼氏环(Balbianiring),是基因转录的形态指标。多线染色体来源于核内有丝分裂(endomitosis)。
-
大螟蛀茎夜蛾
大螟蛀茎夜蛾识别成虫:体长12~未老熟的越冬幼虫至次年春暖时,可转移食害大麦、小麦、油菜、蚕豆等作物。成虫白天潜伏于杂草丛中或稻丛基部,夜晚飞出活动,趋光性弱。产卵前期2~大面积种植甘蔗、玉米等作物的稻区,水稻与禾本科作物混栽的山区,芦苇、茭白较多的滨湖地区,以及杂交稻种植区,大螟的发生会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