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脐孔
概述:脐孔为经穴别名,即神阙。脐孔穴的功效与作用:神阙穴具有温阳救逆、利水固脱的功效。主治水肿,肠鸣泄利,绕脐痛,脱肛,痫证。神阙穴主要治疗脾胃疾患及急救:如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粘连、脐腹冷痛、水肿臌胀、便秘脱肛及中风脱症、四肢厥冷、休克等。妇人血冷不受胎,产后尿闭;故又名本穴为“气舍”。
-
腹壁成形术
名称:腹壁成形术适应证:腹壁成形术适用于:1.伴有局限性瘢痕的腹部肥胖者。患者取截石位(屈髋、屈膝、半坐位),拉紧分离的腹部皮肤定位脐孔,切除直径3~(5)术后注意呼吸状况,监控血氧含含量及饱和度,如遇有呼吸困难和缺氧时,即刻松解腹部压力,增加腹式呼吸,缓解缺氧。2.术区脂肪液化、坏死,慢性窦道形成。
-
脐疝修复术
疝囊外被覆着皮肤和腹膜。手术图解1-1婴儿型1-2小儿型1-3成人型图1脐疝类型及切口2-1切开疝囊基部2-2检查疝环附近粘连2-3缝合腹膜2-4重叠缝合筋膜和腹直肠前鞘2-5筋膜缝合完毕2-6松解脐孔皮下粘连2-7缝合固定脐孔皮下组织2-8将浅筋膜缝合固定于腹直肌鞘图2脐疝修复术(小儿型)适应证1.脐膨出应在出生后稍事准备即行手术。
-
脐痈
舌红、苔薄黄、脉弦数为湿热火毒之象。气虚挟湿:脐痈·脾气虚证(umbilicalabscesswithspleenqideficiencypattern)是指脾气虚弱,以溃后脓出臭秽,或夹有粪汁,或排出尿液,或脐部胬肉外翻,久不收敛,伴面色萎黄,肢软乏力,纳呆,便溏,舌苔薄,脉濡为常见症的脐痈证候。又称“外痈”。痈为急性化脓性疾患的总称。
-
脐痈毒
概述:脐痈毒为病名。舌红、苔薄黄、脉弦数为湿热火毒之象。气虚挟湿:脐痈·脾气虚证(umbilicalabscesswithspleenqideficiencypattern)是指脾气虚弱,以溃后脓出臭秽,或夹有粪汁,或排出尿液,或脐部胬肉外翻,久不收敛,伴面色萎黄,肢软乏力,纳呆,便溏,舌苔薄,脉濡为常见症的脐痈证候。又称“外痈”。
-
海决明
内唇斜,中部延伸成白色遮缘,基部具钝齿1-2枚。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活于中低潮区岩石间。壳口斜形,内面有珍珠样光泽和环形细纹数条。化学成份:贝壳含碳酸钙(CaCO3),还含精氨酸(arginine),天门冬氨酸(asparticacid),谷氨酸(glutamicacid)、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等14种氨基酸。性味:味咸;
-
脐尿管囊肿和脐尿管瘘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膀胱自脐部沿腹壁下降,在下降过程中,因脐有一细管与膀胱相连,出生后退化成一纤维索带。如出生后脐尿管两端已闭塞,中间段未闭合,则形成先天性脐尿管囊肿,如果脐尿管全程均未闭合,则形成脐尿管瘘。用药原则本病如无感染,术前可不用抗生素,只需术后用一般抗生素预防感染即可。
-
脐尿管瘘切除术
手术名称:脐尿管瘘切除术别名:脐尿瘘切除术分类:泌尿外科/膀胱手术/脐尿管手术ICD编码:57.5101概述:人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膀胱自脐部沿腹前壁下降,在此下降过程中,脐与膀胱顶部有一脐尿管相连,最后退化成纤维索。如脐部渗液或漏尿,脐尿管造影显示窦道或瘘管者即可诊断为脐尿管窦或瘘。
-
脐尿瘘切除术
手术名称:脐尿管瘘切除术别名:脐尿瘘切除术分类:泌尿外科/膀胱手术/脐尿管手术ICD编码:57.5101概述:人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膀胱自脐部沿腹前壁下降,在此下降过程中,脐与膀胱顶部有一脐尿管相连,最后退化成纤维索。如脐部渗液或漏尿,脐尿管造影显示窦道或瘘管者即可诊断为脐尿管窦或瘘。
-
脐肿
病因病机:婴儿脐肿,多因伤湿。治疗:《太平圣惠方》:脐肿出汁不止,用白矾烧灰敷之。《海上方》:小儿脐肿,荆芥煎汤洗净,以煨葱刮薄,出火毒,贴之即消。症状:新生儿脐带脱落后,脐孔湿润不干,甚或有水溢出,或脐孔周围稍见红肿。治疗:治宜外用收敛固涩药物,如枯矾、煅龙骨、煅牡蛎、滑石粉等,干扑脐部。
-
脐疮
又称脐中生疮。脐疮的症状:脐疮是在脐湿的基础上,皮肤破损,再感毒邪,壅于脐部,郁而不散,出现脐部红肿,轻者局限于脐部,重者可向周围蔓延,甚则糜烂,脓水外溢,同时可见发热,烦躁,唇红口干。中医古代文献无湿疮之名,一般依据其发病部位、皮损特点而有不同的名称,若浸淫遍体,滋水较多者,称浸淫疮;
-
新生儿脐部疾病(脐疝)
疾病分类:儿科疾病概述:自脐部突出的疝称脐疝。临床上分婴儿脐疝和成人脐疝两种。较小的脐疝,如直径小于1.5cm,多数在2岁内可随着发育腹壁增强能自愈。回纳肠管,切除疝囊,于疝环处缝合腹膜切缘。横形缝合腹横筋膜,再纵形缝合腹白线以缝闭脐环和修复腹壁薄弱区,最后将保留脐孔的皮瓣按原位缝合。
-
田螺
田螺适合的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1.适宜黄疸、水肿、小便不通、痔疮便血、脚气、消渴、风热目赤肿痛以及醉酒之人食用;治热结小便不利、黄疸、脚气、水肿、消渴、痔疮、便血、目赤肿痛、疔疮肿毒。壳口呈卵圆形,上方有一锐角,周缘具有黑色框边,外唇简单,内唇上方贴覆于体螺翅上,部分或全部遮盖脐孔。性味:味甘;
-
皱巴坚螺
拼音名:ZhòuBāJiānLuó别名:天螺、圆螺来源:药材基源:为肋齿螺科动物皱巴坚螺的贝壳。原形态:皱巴坚螺,贝壳大型,左旋,壳质量,呈扁圆球形。体螺层上部平坦,下部膨胀,靠近壳口的体螺层周缘上有钝的龙骨突起壳面呈黄褐色,有多条粟色色带,在体螺层周缘下方一条色带较宽,并有较粗的生长线。脐孔宽大,呈圆形。
-
结直肠全切除、回肠造口术
吸收作用以右半结肠为主,因其内容物为液体、半液体及软块样,故主要吸收水分、无机盐、气体、少量的糖和其他水溶性物质,但不能吸收蛋白质与脂肪。横结肠自结肠肝曲开始,向左在脾下极变成锐角,形成结肠脾曲,向下连接降结肠。如用要素饮食达1周左右,则口服泻药及肠道灌洗均可免除,但仍需服抗生素及维生素K。
-
脐湿
概述:脐湿(umbilicaldampness)为病证名。出《颅囟经》。症状:新生儿脐带脱落后,脐孔湿润不干,甚或有水溢出,或脐孔周围稍见红肿。病因病机:由于断脐后护理不当,为水湿所浸,如洗浴未给揩干,或因尿布过分潮湿,久浸脐部而成。治疗:治宜外用收敛固涩药物,如枯矾、煅龙骨、煅牡蛎、滑石粉等,干扑脐部。
-
直肠、结肠全切除、永久性回肠造口术
吸收作用以右半结肠为主,因其内容物为液体、半液体及软块样,故主要吸收水分、无机盐、气体、少量的糖和其他水溶性物质,但不能吸收蛋白质与脂肪。横结肠自结肠肝曲开始,向左在脾下极变成锐角,形成结肠脾曲,向下连接降结肠。如用要素饮食达1周左右,则口服泻药及肠道灌洗均可免除,但仍需服抗生素及维生素K。
-
全直肠结肠切除永久性回肠造口术
吸收作用以右半结肠为主,因其内容物为液体、半液体及软块样,故主要吸收水分、无机盐、气体、少量的糖和其他水溶性物质,但不能吸收蛋白质与脂肪。横结肠自结肠肝曲开始,向左在脾下极变成锐角,形成结肠脾曲,向下连接降结肠。如用要素饮食达1周左右,则口服泻药及肠道灌洗均可免除,但仍需服抗生素及维生素K。
-
间接灸
概述:间接灸(indirectmoxibustion)又称隔物灸(sandwichedmoxibustion)。隔姜灸的功效及适应症:基于姜的性味特点,隔姜灸有温中、祛寒、止呕、解表作用,适用于感冒、风寒咳嗽、虚寒腹痛、呕吐、腹痛、疝气、泄泻、遗精、阳痿、早泄、不孕、痛经、面瘫及风寒湿痹等。《外科理例》灸法总论:“治毒者必用隔蒜灸。”
-
隔物灸
概述:隔物灸(sandwichedmoxibustion)又称间接灸(indirectmoxibustion)。隔姜灸的功效及适应症:基于姜的性味特点,隔姜灸有温中、祛寒、止呕、解表作用,适用于感冒、风寒咳嗽、虚寒腹痛、呕吐、腹痛、疝气、泄泻、遗精、阳痿、早泄、不孕、痛经、面瘫及风寒湿痹等。《外科理例》灸法总论:“治毒者必用隔蒜灸。”
-
隔盐灸
概述:隔盐灸为间接灸的一种。这是根据神阙穴局部特点而设计的一种经验灸法,在民间广为流传,临床使用价值颇高,常用于治疗阴寒腹痛、泄泻、小便不通、四肢厥逆等。隔盐灸施灸方法:将干燥食盐块研为细末或直接使用精盐粉填至略高于脐孔,然后在盐上面置大艾炷点燃施灸。有灼痛时即更换艾炷。艾灸壮数视病情酌定。
-
婴儿脐疝
概述:自脐部突出的疝称脐疝。临床上分婴儿脐疝和成人脐疝两种。横形缝合腹横筋膜,再纵形缝合腹白线以缝闭脐环和修复腹壁薄弱区,最后将保留脐孔的皮瓣按原位缝合。病因学:由于脐部发育缺陷脐环未闭合,或脐带脱落后脐带根部组织与脐环粘连愈合不良,在腹内压力增高的情况下,网膜或肠管即经脐部薄弱处突出形成脐疝。
-
褐带环口螺
拼音名:HèDàiHuánKǒuLuó来源:药材基源:为环口螺科褐带环口螺的全体。原形态:贝壳中等大,壳质较厚,坚固,呈低圆锥形,壳高16-28mm,宽17-27mm。螺层5个,体螺层膨大,近壳口处更大,故下部呈圆球形。脐孔圆形,呈洞穴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于石来岩丘陵地带、灌木丛及草丛中。性味:味咸;主小儿遗尿;
-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手术
与此同时十二指肠第3、4段由右向左经肠系膜上动脉后方旋转,达到正常的十二指肠空肠曲附着处,随之形成由左上至右下斜行附着于后腹壁的小肠系膜(图12.8.2-1,12.8.2-2)。平卧体位。3.膜状索带松解盲肠可位于右上腹或中上腹,其与右侧腹壁间有膜状索带,十二指肠第2、3部在索带后面受压梗阻(图12.8.2-8A)。
-
褐云玛瑙螺
原形态:褐云玛瑙螺,为我国最大的一种陆生贝类,壳高130mm,宽54mm。壳口呈卵圆形,外唇薄,易碎。血淋巴含磷酰基胆碱结合蛋白质(phosphorylcholine-bindingprotern)。药理作用:1.白蛋白腺及卵中半乳聚糖(galactan)可利用为不同来源的嗜异沉淀素(heterophileprecipitin),如与蓖麻的外源凝集素(lectin)。
-
蒸脐秘妙方
《遵生八笺》卷十八:方名:蒸脐秘妙方组成:麝香5钱,丁香3钱,青盐4钱,乳香3钱,木香3钱,雄黄3钱,五灵脂5钱,小茴香5钱,没药5钱,虎骨5钱,蛇骨5钱,龙骨5钱,朱砂5钱,人参7钱,大附子7钱,胡椒7钱,白附子5钱,夜明砂5钱。制备方法:上为末,听用。用药禁忌:灸后不见风寒、油腻、生冷一月。
-
磁共振尿路造影(MRU)技术
操作名称:磁共振尿路造影(MRU)技术适应证:磁共振尿路造影(MRU)技术适用于:1.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肿瘤所致的泌尿系梗阻。检查部位邻近体内有不能去除的金属植入物。方法:1.平扫(1)检查体位:病人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旁。2.确认病人没有禁忌证。
-
盲肠灸
盲肠灸为经外奇穴名。出《腧穴学概论》。位于腹右侧,当髂前上棘与脐孔连线的中点处。主治肠痈、腹泻等。一般直刺1~2寸;可灸。
-
东风螺壳
原形态:1.泥东风螺,贝壳长卵圆形,质坚厚,一般壳高56-70mm,宽约为高的2/3,螺层8-10层,缝合线明显,螺旋部呈圆锥形,每层迅速增高,膨圆菜部3-4层的上部形成肩角,肩角下面略直。有的个体脐孔被内唇所遮盖。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活于7-30m水深的软泥或泥沙质海底。壳内面白色,可清晰透视壳面斑块的颜色。
-
东风螺
有的个体脐孔被内唇所遮盖。2.方斑东风螺,贝壳长卵圆形,质坚固,一般壳高72-84mm,宽40-46mm,形状似泥东内螺而稍大。螺层约9层,缝合线处呈附梯或红褐色的四方形斑块,体螺层上有3行斑块,上面一行斑块较大。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活于7-30m水深的软泥或泥沙质海底。性味:味甘;微寒功能主治:止血;
-
腹腔镜手术
操作名称腹腔镜手术用品及准备1.术前1d备皮,范围按腹部手术常规备皮,特别注意脐孔的清洁,可用肥皂液棉球或松节油及乙醇擦洗。2.术前按妇科腹部手术常规做肠道准备。5.术前10min静脉注射哌替啶50mg+生理盐水5ml。操作后管理1.术后测血压、脉搏,1/h共4次,并作记录。全麻者术后第二天下床活动。
-
梅克尔憩室的手术
手术名称:梅克尔憩室的手术别名:回肠远端憩室的手术;部位多在回肠末端距回盲瓣40~3.憩室基底广,直径大于肠腔,或憩室有炎症,增厚或有出血、穿孔时,可做基底部肠管的楔形切除(wedgeresection),即用有齿血管钳与肠管垂直方向楔形钳夹憩室基底部肠壁,然后在两把钳间切除憩室及部分肠壁(图12.8.5-8A、B)。
-
回肠远端憩室的手术
手术名称:梅克尔憩室的手术别名:回肠远端憩室的手术;部位多在回肠末端距回盲瓣40~3.憩室基底广,直径大于肠腔,或憩室有炎症,增厚或有出血、穿孔时,可做基底部肠管的楔形切除(wedgeresection),即用有齿血管钳与肠管垂直方向楔形钳夹憩室基底部肠壁,然后在两把钳间切除憩室及部分肠壁(图12.8.5-8A、B)。
-
麦克尔憩室的手术
手术名称:梅克尔憩室的手术别名:回肠远端憩室的手术;部位多在回肠末端距回盲瓣40~3.憩室基底广,直径大于肠腔,或憩室有炎症,增厚或有出血、穿孔时,可做基底部肠管的楔形切除(wedgeresection),即用有齿血管钳与肠管垂直方向楔形钳夹憩室基底部肠壁,然后在两把钳间切除憩室及部分肠壁(图12.8.5-8A、B)。
-
回肠单口式造瘘术
手术图解⑴切断回肠末端⑵包扎近端,缝合远端⑶作右下腹小切口⑷引出回肠近端⑸将回肠系膜与腹膜缝合⑹外翻残端粘膜后固定⑺缝合腹壁切口图1回肠单口式造瘘术适应证1.慢性广泛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不能耐受一期结肠切除,可先作回肠造瘘,待病情好转,再作切除。2.作为多发性结肠息肉病分期结肠切除术前或术中的一个步骤。
-
新生儿脐部疾病(脐肉牙肿)
疾病分类:儿科疾病概述:脐带脱落后,脐部遗留慢性感染创面,或因异物刺激(如用滑石粉等)而在脐内形成息肉样小肉芽肿。治疗说明:用10%硝酸银腐蚀或用剪刀、电烙去除过多的肉芽组织,并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多可痊愈。疾病病因:病理生理:诊断检查:治疗方案:用酒精一日数次清洁肉芽组织表面,预后良好。
-
新生儿皮肤感染(脓疱疮及皮下坏疽)
疾病名称:新生儿皮肤感染(脓疱疮及皮下坏疽):疾病分类:妇产科疾病概述:脓疱疮有称为传染病脓痂疹,俗称黄水疮,是一种最常见的化脓球菌传染性皮肤病,其特征为丘疹、水疱或脓包,易破溃后成脓痂、系接触传染,蔓延迅速,可在儿童中流行。3.成熟脓疱用针刺破涂1%甲紫溶液;4.脓液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