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脚
根脚(rootofswollensore)是指肿疡之基底根部。
-
蝼蛄疖·风热上攻证
概述:蝼蛄疖·风热上攻证(molecricketfurunclewithpatternofwind-heatattackingupward)是指风热上攻,以初起如豆,根脚坚硬,肿势局限,脓溃不消,或本处未罢,他处又生,疖肿相近,疮口不敛,宛如蝼蛄窜穴,可有面赤口渴,头痛烦躁,舌苔黄,脉数为常见症的蝼蛄疖证候。见《外科大成》卷三。
-
七怪脉
概述:七怪脉为脉学名词。亦称七死脉。即釜沸脉、鱼翔脉、弹石脉、解索脉、屋漏脉、虾游脉、雀啄脉七种。脉象浮数之极,有出无入,如锅中水沸,绝无根脚。脉象沉实之极,如用指弹石的感觉。脉搏很久才跳动一次,且间歇时间不匀,如屋漏滴水之状。
-
远志葱蜜饼
《古方汇精》卷三:组成:生葱1两,黄蜜3钱,大远志肉8钱。功效:急聚根脚。主治:疽患漫肿多日,脚散顶平;乳硬如石。用法用量:重汤蒸热,贴于患处。制备方法:捣烂成饼。
-
雄及散
《疡科遗编》卷下:方名:雄及散组成:雄精2两,白及4钱,血竭2钱,大雄蜒蚰40条。主治:对口疮疽,根脚散漫,肿硬不退。用法用量:用水磨药,敷四围。制备方法:将3味研细,同蜒蚰打烂,捏成条锭,晒干收贮。
-
灰陷
灰陷为病证名。五陷之一。指痘出稠密,其色如灰,根脚无红晕而顶陷者,为气血大虚所致。宜大补气血,用人参养荣汤或当归补血汤加味。
-
翠云散
《外科正宗》卷三:翠云散:处方:铜绿胆矾各15克轻粉石膏(煅)各30克制法:共研极细末,瓷罐收贮。功能主治:主杨梅疮,已服内药,根脚不红,疮势已减者。摘录:《外科正宗》卷三《外科传薪集》:方名:翠云散组成:熟石膏5钱,牛黄1钱,铜绿1钱。主治:小儿耳中漏脓。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益气养营煎
《古方汇精》卷二:方名:益气养营煎组成:川芎1钱,生甘草节1钱,当归2钱,银花2钱,茯苓2钱,生黄耆2钱,炙山甲1钱5分,荆芥8分。主治:疽患漫肿多日,脚散顶平。外治须急聚根脚,中敷玉枢丹,四围以坎宫锭敷之。更加用生葱1两,黄蜜3钱,大远志肉8钱,捣烂成饼,重汤蒸热,贴于患处。
-
七死脉
概述:七怪脉为脉学名词。亦称七死脉。即釜沸脉、鱼翔脉、弹石脉、解索脉、屋漏脉、虾游脉、雀啄脉七种。脉象浮数之极,有出无入,如锅中水沸,绝无根脚。脉象沉实之极,如用指弹石的感觉。脉搏很久才跳动一次,且间歇时间不匀,如屋漏滴水之状。
-
肿疡作痒
肿疡作痒是指疔疮初起,局部肿势平坦,根脚散漫,脓尤未化之时,可有作痒的表现。
-
颜面疔疮·热毒蕴结证
概述:颜面疔疮·热毒蕴结证(facialdingwithheat-toxinamassmentpattern),热毒蕴结,以红肿高突,根脚收束,发热头痛,舌质红,舌苔黄,脉数为常见症的颜面疔疮证候。是指生于颜面的疔疮。以形小根深,坚硬如钉,肿痛灼热,反应剧烈,易于走黄、损筋伤骨为主要表现。颜面疗疮,是一种病变迅速、危险性较大的疔疮。
-
釜沸脉
釜沸脉为七怪脉之一。指脉象浮数至极,有出无入,如锅中水沸,而无根脚。
-
瘭
①痈疽五发之一。《卫济宝书》卷上:“瘭者,始初聚结尖肿,根脚赤白色,高处带红赤,肿实疼痛,憎寒壮热,口干渴,百节疼痛,困倦沉重。饮食者,未破者,即下大车螯散。如先破,下小车螯散,然后服轻肌活脓内托等药。②指生于手足指端处之疽。
-
参归鹿茸汤
处方:鹿茸3钱(酒涂炙,稍可用,酥炙更好),嫩绵黄耆5钱(蜜炙),甘草6分(炙),人参3钱(去芦),当归身1钱(酒洗)。功能主治:峻补其血。主痘疹色淡白,根脚四围无一丝红色,浆不足者。痘有水疱无脓者,血少不能化脓。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好龙眼肉3个,同煎,去滓,入酒1杯温服。摘录:《痘疹传心录》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