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舌咽神经
概述:舌咽神经(slossopharvnsealnerve)为混合性神经,含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特殊内脏感觉纤维、躯体感觉纤维五种纤维成分。④特殊内脏感觉纤维的胞体也位于下神经节,中枢突终于孤束核,周围突分布于咽、舌后1/3、咽鼓管、鼓室等处的粘膜以及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
-
先天性小耳及外耳道闭锁
疾病分类:耳鼻喉科疾病概述:先天性小耳及外耳道闭锁常合并发生,系胚胎发育过程中第一,第二鳃弓或第一鳃沟发育不全所致,可伴有第一咽囊发育不全所引起的咽鼓管、鼓室或乳突畸形。第二型:耳廓畸形,外耳遭闭锁,鼓膜及锤骨柄未发育,砧骨体与锤骨小头融合,镫骨巳育或未育。呈传音性聋,此型多见。内耳功能丧失。
-
外伤性脑脊液漏
疾病别名外伤性脑脊髓液漏疾病代码ICD:G96.0疾病分类神经外科疾病概述颅底骨折后脑脊液经鼻腔或耳道流出。不过,小儿的鼓室、乳突气房发育较早,故脑脊液耳漏并不少见。其他辅助检查:1.颅骨X线平片鼻漏者多可发现额骨、额窦、眶顶、筛板或蝶骨骨折,有时鼻旁窦内可见液平面,耳漏者可见岩骨骨折、乳突气房模糊。
-
耳膜
《血证论》卷六:“肾开窍于耳,而肾脉却不上头,肾与心交,假道于心腑小肠之脉,以入耳中,名曰听宫。在其内面,锤骨柄自上而下地嵌附在鼓膜上,并略向后倾斜,止于鼓膜的中央,向内牵拉鼓膜,使之呈漏斗状由鼓膜脐沿锤骨柄向上,鼓膜向前、后分别形成锤骨前襞和锤骨后襞。临床上做耳镜检查时,常可窥见光锥。
-
鼓膜
《血证论》卷六:“肾开窍于耳,而肾脉却不上头,肾与心交,假道于心腑小肠之脉,以入耳中,名曰听宫。在其内面,锤骨柄自上而下地嵌附在鼓膜上,并略向后倾斜,止于鼓膜的中央,向内牵拉鼓膜,使之呈漏斗状由鼓膜脐沿锤骨柄向上,鼓膜向前、后分别形成锤骨前襞和锤骨后襞。临床上做耳镜检查时,常可窥见光锥。
-
皮膜
《血证论》卷六:“肾开窍于耳,而肾脉却不上头,肾与心交,假道于心腑小肠之脉,以入耳中,名曰听宫。在其内面,锤骨柄自上而下地嵌附在鼓膜上,并略向后倾斜,止于鼓膜的中央,向内牵拉鼓膜,使之呈漏斗状由鼓膜脐沿锤骨柄向上,鼓膜向前、后分别形成锤骨前襞和锤骨后襞。临床上做耳镜检查时,常可窥见光锥。
-
脑脊液漏
概述:脑脊液耳漏常为颅中窝骨折累及鼓室所致,因岩骨位于颅中、后窝交界处,无论岩骨的中窝部分或后窝部分骨折,只要伤及中耳腔,则皆可有血性脑脊液进入鼓室。漏孔不大的可以用肌肉片蘸医用胶填堵,其上再用手术区可利用的硬脑膜、脑镰、骨膜、颞肌筋膜或帽状腱膜,平铺在漏口上,然后严密缝合或用医用胶贴牢、压紧。
-
颞下窝进路颈静脉体瘤切除术
(2)缺点:中耳腔消失,导致永久性传音性聋。7.去除侵入颅内的肿瘤如肿瘤侵入颅内应去除乙状窦部分和岩锥部分,同时去除与肿瘤粘连的脑膜,去除后须行硬脑膜缝合和修补术,术腔用颞肌瓣与胸锁乳突肌瓣填充缝合(图9.3.5.2.2-9)。5.应先结扎乙状窦后再结扎颈内静脉乙状窦部,步骤不能颠倒,否则会造成结扎困难。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
基本信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由卫生部于2009年9月18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耳鼻咽喉科4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53号)印发。3.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5)临床听力学检查(酌情行咽鼓管功能检查);3.术中用药:必要时糖皮质激素、非耳毒性抗菌药物冲洗术腔。
-
隐蔽性乳突炎临床路径(2017年版)
基本信息:《隐蔽性乳突炎临床路径(2017年版)》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制(修)定,在中华医学会网站发布。3.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3.术中用药:必要时糖皮质激素、非耳毒性抗菌药物冲洗术腔。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2019年版)
(2)鼓膜内陷,伴中耳胆脂瘤。3.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含一期听骨链重建。2.视情况而定:中耳脓液细菌培养+药敏试验,面神经功能测定(对于术前面瘫患者建议完善面肌电图检查),颅脑MRI(MRA及MRV),ABO血型等。3.术中用药:必要时糖皮质激素、非耳毒性抗菌药物冲洗术腔。docx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表单.
-
面神经减压术
在脑膜中动脉后方外侧为岩大浅神经,走行于脑膜与颅中窝底之间,向后分离可见弓状隆凸,为前半规管标志。(4)切开神经鞘:内耳道段、迷路段、膝状神经节和鼓室段的面神经鞘已切开,继续切开锥段和乳突段,进行面神经全程减压(图9.3.4.1-29)。乳突段在茎乳孔处1cm的范围,神经鞘膜很厚,约2~给维生素可帮助神经再生。
-
面神经松解减压术
在脑膜中动脉后方外侧为岩大浅神经,走行于脑膜与颅中窝底之间,向后分离可见弓状隆凸,为前半规管标志。(4)切开神经鞘:内耳道段、迷路段、膝状神经节和鼓室段的面神经鞘已切开,继续切开锥段和乳突段,进行面神经全程减压(图9.3.4.1-29)。乳突段在茎乳孔处1cm的范围,神经鞘膜很厚,约2~给维生素可帮助神经再生。
-
粘连性中耳炎临床路径(2017年版)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中耳炎的分类和分型》(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12年)手术:1.鼓室探查+鼓膜切开置管;3.术中用药:必要时糖皮质激素、非耳毒性抗菌药物冲洗术腔。
-
鼓膜穿刺法
操作名称鼓膜穿刺法适应症适用于非化脓性中耳炎的鼓室积液。(5)如分泌物很粘稠,不易抽出时,则可用电吸引器的无菌吸引管前端对准穿刺孔进行抽吸。(6)抽液后可通过穿刺针注入抗生素、糜蛋白酶、透明质酸酶、醋酸可的松等药物,进行局部治疗。(7)抽出液体可按需要送常规检查、细菌培养或找嗜伊红细胞。
-
颞骨岩部炎
概述:在颞骨发育过程中,气化最好的部位是乳突,而岩骨气化较差,仅有30%岩骨发育好,气房可达岩尖,慢性中耳炎时炎症只能通过小房感染而累及岩尖,故临床上岩尖炎发病率很低。岩骨小房分为两组,后上组围绕鼓窦、鼓室和半规管,后下组围绕以下鼓室、咽鼓管和耳蜗。有时不一定有球后剧痛,但肯定有眼外展肌麻痹。
-
鼓室硬化症
但应和耳硬化、粘连性中耳炎相鉴别。显微镜下斑块组织分为两型:①软乳酪样壳片与骨质粘连不重,像洋葱皮样可以剥下。斑块为玻璃样变胶原组织,无细胞及血管,覆盖以很薄的扁平上皮。鼓膜表面瘢痕呈大小不等的灰白色斑块,有时经大穿孔可见鼓环上、鼓岬表面、锤骨柄后和镫骨周围有灰黄色硬斑块,直接影响鼓膜和听骨活动。
-
听小骨创伤
概述:直接或间接外伤导致传导性听力损失一开始就超过50dB,或在伤后6周仍存在气骨导差大于40dB的传导性耳聋,也应考虑到听骨脱位或骨折的可能。2.对听小骨的直接损伤①取外耳道异物或耵聍时造成意外的鼓膜穿孔和听小骨损伤;②为分泌性中耳炎安插通气管时位置过于偏后,可造成砧骨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