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赤白漏下
赤白漏下病证名。见《圣济总录》卷五十。即赤白带下。详该条。
-
榈木
《*辞典》:榈木: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LǘM 别名:花梨木(《琼州府志》),青皮树、青豆风柴、青龙捆地、相思树(《湖南药物志》),鸭公青,三钱三、青竹蛇(江西《草药手册》)。治症瘕,赤白漏下,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①《本草拾遗》:主破血,血块,冷嗽,并煮汁及热服。④避孕:花榈木根三钱。
-
漏下赤白
漏下赤白病证名。出《脉经》卷九。亦名赤白漏下。指阴道漏下之血中,赤白色相杂,淋沥不断。参经漏条。
-
女子赤白沥
女子赤白沥为病证名,指妇女从阴道流出赤白相兼的粘液,出《针灸甲乙经》。多因肝郁化热,脾虚聚湿,湿热下注,伤及冲任,夹杂胞络之血所致。方用清肝止淋汤(《傅青主女科》:白芍、当归、生地、阿胶、丹皮、黄柏、牛膝、香附、红枣、小黑豆),或用加减逍遥散(白芍、柴胡、茯苓、甘草、陈皮、茵陈、栀子)。
-
赤白带下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四。亦名赤白沥、赤白漏下、妇人下赤白沃等。指妇女带下,其色赤白相杂、味臭者。多因肝郁化热,脾虚聚湿,湿热下注,损及冲任、带脉,以致白带夹胞络之血混杂而成赤白带下。治宜疏肝健脾,清热利湿,方用清肝止淋汤(方见赤带条),或用加减逍遥散(白芍、柴胡、茯苓、甘草、陈皮、茵陈、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