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络
小络与大经对举,指浅浮于体表的络脉,或指孙络。出《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参见大经:大经指较大的经脉。《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泻其小络之血,出血勿之深斥,无中其大经,神气乃平。”
-
络刺
络刺为古刺法名。九刺之一。是指浅刺小络出血,与经刺相对,与“十二刺”中“赞刺”“五刺”中的“豹文刺”相仿。指浅刺皮下血络的针刺方法,三棱针及皮肤针的刺法均属此。本法多用于治疗热证、实证,例如急性结膜炎、急性角膜炎、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中暑、高热、惊厥、昏迷、丹毒、痔疾、急性软组织挫伤等。
-
穴位指针法
概述:穴位指针法,是指医者用手指直接按压患者体表腧穴,并根据不同患者、病情、穴位等施以不同的手法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又称腧穴指法、点穴法。《肘后方》中载有救卒中恶死方:“令爪其病人人中,取醒”,“治卒腹痛,拈取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表明以指代针治疗急病。
-
寒冷腹痛
见《圣济总录·心腹门》。《金匮翼·寒冷腹痛》:“腹痛属寒冷者,多是口食寒物,鼻吸冷气,脉涩气阻,则为疼痛。其症四肢逆冷、唇口变青,其脉沉或紧,经云:寒气客于脉中则脉寒,脉寒则缩踡,缩踡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宜大建中汤、附子理中丸等方。参见腹痛、寒气腹痛条。
-
大经
概述:大经为针灸学名词:①指较大的经脉;②指本经的经脉;③指十二正经。《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泻其小络之血,出血勿之深斥,无中其大经,神气乃平。”《黄帝内经灵枢·官针》:“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
-
绌急
绌(chù怵)急屈曲挛急。。《素问·举痛论》:“脉寒则缩踡,缩踡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
-
膜原
人体部位名·膜原:膜原为人体部位名。《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王冰注:“膜,谓鬲间之膜;原,谓鬲肓之原。”温病辨证·膜原:明代吴有性将膜原用于温病辨证,指温病辨证中指邪在半表半里的位置。《温疫论》:“邪在膜原,正当经胃交关之所,故为半表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