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水散
治暑湿身热,心烦口渴,小便不利,及三焦湿热,小便淋痛。《痘疹传心录》卷十五方之天水散:组成:滑石5两,甘草1两,黄柏1两。《痘疹会通》卷四方之天水散:组成:人参、当归、川芎、白术、陈皮、楂肉、黄芩、木香、上桂、淫羊藿、穿山甲、甘草。(2)取本品约0.5g,滴加稀盐酸,即有气泡发生。上海市药品检验所起草
-
天水五苓散
《保命歌括》卷十九:组成:五苓散、天水散。主治:夏月霍乱及身热,欲多饮水者。用法用量:五苓散1剂煎成汤,调天水散服。
-
辰砂益原散
明 方贤着《奇效良方》:辰砂益原散:处方:辰砂(三钱)滑石(六两)甘草(一两)炮制:上为细末。附注:辰砂益元散(《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朱砂益元散(《景岳全书》卷五十九)、益元散(《医方集解》)、辰砂六一散(《张氏医通》卷十六)、天水散《金鉴》卷二十八)、益元凉肌散(《痘疹会通》卷五)。
-
芍药黄连汤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方之芍药黄连汤:组成:芍药、黄连、当归各半两,大黄一钱,肉桂半钱,炙甘草二钱。活血行气,清热燥湿。腹中痛甚者,加木香,槟榔末各3克调服。《圣济总录》卷二十三方之芍药黄连汤:组成:芍药3分,黄连(去须)3分,麦门冬(去心,焙)3分,栝楼根半两,甘草(炙)1分,黄芩(去黑心)1两。
-
天水涤肠汤
概述:天水涤肠汤为方剂名,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处方:生山药、滑石各30g,生白芍药18g,党参、白头翁各9g,甘草6g。功能主治:功能健脾利湿,凉血解毒。用法用量:水煎服。病人自谓下焦凉甚,若用热药温之疼当甚。附注:河间天水散(即六一散),原为治热痢之妙药,此方中重用滑石、甘草,故名“天水涤肠汤”。
-
冒暑
概述:冒暑(summerheataffection)为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卷一。《杂病源流犀烛·暑病源流》:“寻常感受暑气,致腹痛水泻者,乃胃与大肠感邪之故,或恶心呕吐者,乃胃口有痰饮,而又感邪之故,此皆名冒暑,是暑病之轻且小者。”后世有中暑、伤暑、阳暑、阴暑之分,并有暑风、暑厥、暑痫、暑瘵、疰夏、伏暑等病。
-
当归大黄丸
处方:当归、大黄。功能主治:燥伤血分,下痢赤积,腹中作痛。用法用量:应急下者,合天水散;应缓下者,合戊已汤。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
定魂散
处方:天水散2两3钱,真轻粉2钱。制法:上药研匀。功能主治:去痰。主小儿惊后成痫。用法用量:申酉时煎淡姜汤服。摘录:《幼科发挥》卷二
-
加味天水散
处方:生山药1两,滑石6钱,粉甘草3钱。功能主治:暑日泄泻不止,肌肤烧热,心中烦渴,小便不利,或兼喘促。而甘草分量,3倍原方(原方滑石6,甘草1,故亦名六1散),其至浓之味,与滑石之至淡者相济,又能清阴虚之热。临床应用:泄泻:一孺子,泄泻月余,身热燥渴,嗜饮凉水,强与饮食即恶心呕吐,多方调治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