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蹄香
马兜铃科植物杜衡的根或全草·马蹄香:马蹄香为中药名,出自《新修本草》,为《土宿本草》记载的杜衡之别名。甲基丁香酚还有解痉,平喘及中枢镇静作用,黄樟醚体外试验有致突变作用。入肺、脾、胃经。性味归经:心叶缬草根和根茎含挥发油,内有α-蒎烯、柠檬烯、桉叶素、对聚伞花素、龙脑及其乙酸酯、橙花叔醇等17种成分。
-
癫痫宁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DianxianningPian标准编号:WS3-B-2823-97处方:马蹄香500g牵牛子200g钩藤200g石菖蒲500g甘松200g千金子15g薄荷脑0.3g缬草0.62g制法:以上八味,缬草粉碎成粗粉,照浸膏剂与流浸膏剂(附录IO)项下渗漉法,用60%乙醇作溶剂,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另取马蹄香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
秋泻灵合剂
鉴别取本品20ml,置分液漏斗中,加乙醚20ml振摇提取,分取乙醚液,挥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马蹄香对照药材1g,加水20ml,置沸水浴中浸渍30分钟,滤过,滤液置分液漏斗中,加乙醚20ml,同上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功能与主治理气化湿,健脾止泻,用于治疗小儿脾虚湿困及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
-
红毛叶马蹄香
出处:始载于《云南药用植物名录》。拼音名:HónɡMáoYèMǎTíXiānɡ英文名:RootofElegantAinsliaea别名:兔耳风、毛叶马蹄香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红毛叶马蹄香的根及根茎或叶。每个头状花序约有2-小花,下垂;祛风止痛。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用于小儿肺炎、消化不良、风湿痛、跌打损伤。
-
土细辛
甲基丁香酚还有解痉,平喘及中枢镇静作用,黄樟醚体外试验有致突变作用。功能主治及用法用量:温经散寒,祛痰止咳,散瘀消肿,行气止痛。《全国中草药汇编》·土细辛:拼音名:TǔXìXīn别名:马辛、马细辛、马蹄细辛、马蹄香、水马蹄来源:为马兜铃科细辛属植物杜衡AsarumforbesiiMaxim.或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全草。
-
大细辛
拼音名:DàXìXīn别名:马蹄细辛、苕叶细辛。花被管钟状,在与花柱等高处向外膨胀形成一带状环突,喉部不缢缩或稍缩,喉孔直径约1cm,无膜环或仅有膜环状的横向间断的皱褶,内壁具纵行脊状皱褶,花破裂片宽卵形,中部以下有半圆状污白色斑块,干后淡棕色,向下具有数行横列的乳突状皱褶;肝经功能主治:祛风散寒;
-
马蹄香属
中文名马蹄香属拼音名matixiangshu拉丁名Saruma中国植物志24:160描述SarumaOliv.马蹄香属,马兜铃科,只有马蹄香S.henryiOliv.1种,产我国长江流域各省,供药用。多年生草本,有芳香的根茎;叶大,膜质,心形,先端渐尖;花萼基部与子房的基部合生,裂片3枚,圆形;心皮6个,下部与花萼合生,成熟时革质,一边开裂。
-
细辛属
中文名细辛属拼音名xixinshu拉丁名Asarum中国植物志24:161描述AsarumL.细辛属,马兜铃科,约70种,分布于北温带,我国约有30种,广布于长江以南各省,中南和酉南尤盛,喜生于山间湿地上,其地下茎均纤细而有辛味,故有细辛之名,有祛风、散寒、行水、开窍之功。子房半下位或全下位,6室;果为蒴果,不规则开裂。
-
尾花细辛
拼音名:WěiHuāXìXīn别名:白三百棒、白马蹄香、魂筒草、铁螃蟹、花脸细辛、小麻药、土细辛、蜘蛛香、金耳环、马蹄香、马蹄金、白倒插花。芽胞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背面和边缘密生柔毛;花被裂片直立,喉部稍缢缩,内壁有柔毛和纵纹,花被裂片先端骤窄成细长尾尖,尾长可达1.2cm,外面被柔毛;小毒归经:肺;
-
半边钱
《全国中草药汇编》:半边钱:拼音名:B nBiānQi n别名:蝴蝶叶、罗藟草、马蹄金、三脚虎、钱凿草、马蹄香[福建]来源:豆科蝙蝠草属植物铺地蝙蝠草Christiaobcordata(Poir.)Bahn.f.[LoureaobcordataDesv.],以全草或根入药。根:凉血。被短柔毛。膀胱经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散瘀止血,清热解毒。疗乳疮、目赤、石淋。
-
蠲骶散
处方:溪枫根、白田柯、赤牛膝、白马骨、拨雪根、马蹄金、金脑香、马蹄藤、马蹄香、地马梢(根)、穿山蜈蚣。功能主治:杀着马(疒其)。摘录:《准绳·疡医》卷五《准绳 疡医》卷五:方名:蠲骶散组成:溪枫根、白田柯、赤牛膝、白马骨、拨雪根、马蹄金、金脑香、马蹄藤、马蹄香、地马梢(根)、穿山蜈蚣。
-
华细辛
拼音名:Hu X Xīn英文名:SieboldWildgingerHerb别名:大药、白细辛、马蹄香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华细辛AsarumsieboldiiMiq.的全草。雄蕊12,花丝长于花药;化学成份: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酚、黄樟油脑、1-细辛素、1-芝麻素(I-sasemin)、优香芹酮、龙脑、1,8-桉油精,a-和β-蒎烯、反式-细辛酮。
-
水成膏
《解围元薮》卷四:组成:陈皮8两(炒黑),陈米半升(炒香),藿香1两,马蹄香1两,麝香1钱。主治:诸风破烂,及面、手、足污疮。有脓处如破,用槐树汤洗净敷之。制备方法:上为末。
-
万应至宝膏
《医方类聚》卷一七七引《新效方》:方名:万应至宝膏组成:松香2斤半,沥青2斤半,麻油1斤(随时加减)。主治:痈疽,诸发肿毒疮疖,风寒湿气,麻木疼痛,打扑损伤,闪肭跌磕,坠高落马,筋疼骨痛,肌肤青肿。
-
续骨散
《准绳 疡医》卷五:方名:续骨散组成:天灯心、紫背草、赤牛膝、山苏木、钓钩藤、马蹄香、马蹄金、紫金皮、天花粉、白马骨、铁马鞭、臭水待根、酒坛子根。主治:接骨马(疒其)。用法用量:上药酒水各半煎服。
-
嗍骨散
《准绳 疡医》卷五:方名:嗍骨散组成:马蹄金、马蹄藤、白马骨、紫金皮、钩藤钩、铁马鞭、酒坛根、马蹄香、天灯心、山苏木、赤牛膝、地茄根、紫金藤、李子根、臭木待根、乌苞子根、穿山蜈蚣。主治:嗍骨马(疒其)。用法用量:水、酒各半煎服。
-
产后瘀血流注
概述:产后瘀血流注为病证名。见单养贤《胎产全书》。即产后流注。指产后败血不去,循经流入腰背关节等处所引起的一种疾病。症状:症见腰、臂、足关节之处,或漫肿或结块,久则肿起作痛,肢体倦怠。治疗:急宜用葱熨法以治外肿,内服参归生化汤(川芎、当归、炙甘草、人参、黄芪、肉桂、马蹄香)以消血滞。
-
九转香
概述:九转香为中药名,出自《贵州民间方药集》,即《本草纲目》记载的蜘蛛香之别名。性味归经:辛,温。主治:①治胃痛腹胀,消化不良,呕吐腹泻,小儿疳积。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心叶缬草根和根茎含挥发油,内有α-蒎烯、柠檬烯、桉叶素、对聚伞花素、龙脑及其乙酸酯、橙花叔醇等17种成分。缬草还有中枢抑制作用。
-
产后流注
概述:产后流注为病证名。亦名产后瘀血流注。指产后败血不去,循经流入腰背关节等处所引起的一种疾病。症状:症见腰、臂、足关节之处,或漫肿或结块,久则肿起作痛,肢体倦怠。治疗:急宜用葱熨法以治外肿,内服参归生化汤(川芎、当归、炙甘草、人参、黄芪、肉桂、马蹄香)以消血滞。
-
杜衡
杜衡杜衡RhizomaAsariForbesii(英)ForbesWildgingerRhiaome别名马蹄香、南细辛、马辛。性状根茎呈不规划细柱形,长约2cm,直径1~2cm,淡棕色至灰棕色,有环节,顶端残留干缩的叶,下部簇生多数须根。性味性温,味辛;用于风寒头痛、风湿痹痛、痰饮咳喘、囗舌生疮、耳痛。昆明希地网络中心制作CopyrightbyYunnanCTE
-
黑马蹄香散
处方:马蹄香(焙干)。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哮(口勾)、久嗽。用法用量:每服2-3钱,如正发时,用淡醋调下,少时刻吐出痰涎为效。摘录:《普济方》卷一六三
-
蠲脊散
处方:紫金皮、天灯心、酒坛根、马蹄香、马蹄金、紫背草、狗骨根、地前根、山苏木、白马骨、铁马鞭、臭木待根。用法用量:上用生地黄酒。水各半煎服。摘录:《准绳·疡医》卷五《准绳 疡医》卷五:方名:蠲脊散组成:紫金皮、天灯心、酒坛根、马蹄香、马蹄金、紫背草、狗骨根、地前根、山苏木、白马骨、铁马鞭、臭木待根。
-
八角乌
概述:八角乌为中药名,又名活血莲、莲蓬草、独脚莲、秦吾。以全草入药。75厘米,幼时具密毛,渐脱落,有疏生苞叶,苞叶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无柄,基部多抱茎。12月开花,头状花序成疏生的伞房状,直径4~总苞筒形,苞片长椭圆形,先端尖锐,稍有细毛;清热解毒,活血止血。2.治痈肿疔毒,跌打损伤,乳腺炎。
-
接气草
拼音名:JiēQìCǎo别名:召叶细辛、马蹄香、毛乌金、乌金七、花脸细辛。来源: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短尾细辛的全草。花被在子房以上合生成直径约1cm的短管,裂片三角状卵形,被长柔毛,先端常具短尖尾,长3-4mm,通常向内弯曲;叶片心形,叶缘两侧在中部常向内弯,上面散生柔毛,下面脉上有毛。性味:辛;痰饮咳喘;
-
冷水丹叶
出处:《陕西中草药》拼音名:L nɡShuǐDānY 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马蹄香的叶。功能主治:治化脓疮疡。用法用量:外用:捣敷。摘录:《*辞典》
-
十三年花
概述:十三年花出《红河中草药》,为爵床科马蓝属植物铜毛紫云菜(StrobilanthesaenobarbusW.W.Smith)的根和叶。主治眼结膜炎,月经不调,产后腹痛,黄疸型肝炎,疟疾,心悸,哮喘。单叶对生;雄蕊4,花丝基部有薄膜质相连。10月挖根,鲜用或晒干。十三年花的功效及主治:《全国中草药汇编》:“活血调经,清肝热。
-
散血消核汤
《准绳 疡医》卷五:方名:散血消核汤组成:紫金皮、大蓟根、山苏木、溪枫根、山乌豆、鸡屎子、赤牛膝、马蹄金、马蹄藤、铁马鞭、白马骨、马蹄香、穿山蜈蚣。主治:马(疒其)。用法用量:水煎,入酒和服。
-
马辛
马兜铃科植物杜衡的根或全草·马辛:马辛为中药名,出自《江苏药材志》,为《土宿本草》记载的杜衡之别名。性味:辛,温,有小毒。1.治风寒头痛,牙痛,痰饮喘咳,胃痛,肋间神经痛,痧气腹痛,风寒湿痹,跌打损伤。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主成分为甲基丁香油酚,还含黄樟醚,异甲基丁香油酚,龙脑等。入肝、脾经。
-
马铃
马铃为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五,即马疔。《疡医准绳》卷五:“起堆核数枚,但小些为马疔,又名马铃。用紫金钟、紫金皮、紫河车、天南星磨醋暖涂,又用紫金皮、紫金藤、红内消、马蹄香、马蹄藤煎酒服。”
-
白虎丹
《景岳全书》卷六十四:白虎丹:处方:车前草、九里香、马蹄香、枸杞苗、雁棱菜。摘录:《景岳全书》卷六十四《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禹县方):白虎丹:处方:大黄3两2钱,陈皮8钱,青皮8钱,丁香4钱,广木香4钱,槟榔4钱,党参1两6钱,巴豆霜1两6钱,干姜1两6钱,黄芩2两。主治:水泻痢疾。
-
马疔
马疔为病名。《疡医准绳》卷五:“起堆核数枚,但小些为马疔,又名马铃。用紫金钟、紫金皮、紫河车、天南星磨醋暖涂,又用紫金皮、紫金藤、红内消、马蹄香、马蹄藤煎酒服。”内服视有否全身症状而辨证论治。外治可用紫金钟、紫金皮、紫河车、天南星磨醋暖涂为佳。
-
香汗散
《本草纲目》卷十三引《杏林摘要》:方名:香汗散组成:马蹄香。主治:风寒头痛。伤风伤寒,初觉头痛发热者。用法用量:每服1钱,热酒调下。少顷饮热茶1碗催之,出汗即愈。制备方法:上为末。
-
参归生化汤
处方:川芎1钱半,当归2钱,炙草5分,人参2钱,黄耆1钱半,肉桂5分,马蹄香2钱。摘录:《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下《傅青主女科 产后编》卷下:方名:参归生化汤组成:川芎1钱半,当归2钱,炙草5分,人参2钱,黄耆1钱半,肉桂5分,马蹄香2钱。主治:产后恶露流于腰臂足关节之处,或漫肿,或结块,久则肿起作痛,肢体倦怠。
-
兜肚方
《医统》卷二十二:兜肚方:处方:檀香1两,排草1两,沉香5钱,丁香5钱,丁皮6钱,广零陵香6钱,马蹄草6钱,白芷6钱,甘松2钱,附子2钱,乳香2钱,麝香9分。功能主治:令人有子。主腹中寒积,痼冷不散。主治:痞积,遗精,白浊,妇人赤白带下,及妇人经脉不调,久不受孕。用药禁忌:有孕妇人不可服。
-
马蹄蕨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蹄蕨:拼音名:MǎT Ju 别名:马蹄树、观音座莲、地莲花来源:蕨类莲座蕨科莲座蕨属植物福建莲座蕨AngiopterisfokiensisHieron.,以带叶柄的根状茎入药。水煎服或1钱研末吞服或磨酒服;叶缘均有浅三角形锯齿,侧脉一般分叉,无倒行假脉。性味:苦;肺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祛瘀止血;或干品磨汁涂;
-
水膏药
《同寿录》卷四:组成:好松香1斤(研末),蓖麻肉4两,百草霜4两。制备方法:先将蓖麻肉捣烂,后取百草霜、松香末渐渐和入捣匀,捶千余杵成膏。《三因》卷十五:组成:陈皮半斤(去灰土,炒紫色),陈麦米半升(炒紫),藿香1两,马蹄香1两,麝香1钱(别研)。功效:生肌长肉。主治:大风恶疾,面脚生疮破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