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熟分裂
成熟分裂即减数分裂,是指生殖细胞在完全受精(核的合体)前成熟过程的一种分裂。其两次分裂分别称为第一次成熟分裂(firstmaturationdivision)、第二次成熟分裂(secondmaturationdivision)。
-
卵泡期
到次级卵泡期,颗粒细胞上出现了FSH受体数量进一步增加,FSH在雌激素的协高作用下,诱导颗粒细胞出现LH受体,并随着卵泡发育成熟,颗粒细胞与内膜细胞上的LH受体不断增加。②颗粒细胞产生的卵泡抑制素也对FSH分泌发挥抑制作用。LH在孕酮的配合下,使卵泡壁溶解酶(如纤溶酶与原酶等)活性增加,导致卵泡壁溶化和松懈。
-
卵
次级卵母细胞形成后迅速开始第二次成熟分裂,形成一个成熟卵子和另一个小细胞(第二极体)。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的甾体类避孕药,其基本作用原理之一,即是使体内性激素水平暂发生变化,反馈地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前叶,阻碍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使卵巢内卵泡停止发育而不能排卵。停药后,解除抑制作用,排卵功能即可恢复。
-
初级性母细胞
初级性母细胞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处于生长期的细胞。(1)增殖期:即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见“原始生殖细胞”条)的多次有丝分裂,精(卵)原细胞数量逐渐增多。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抑制与启动,是依赖于卵母细胞内MP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相互转化,这种相互转化涉及细胞内一些激酶系统和各种磷酸酶。
-
次级性母细胞
次级性母细胞是初级性母细胞经过第1次成熟分裂(通常为减数分裂),形成两个单倍体的次级精母细胞或1个大的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小的第1极体。第2次是在次级卵母细胞进行第2次成熟分裂的中期,待精子入卵后重新启动,完成第2次成熟分裂,形成卵子和第2极体。某些无脊椎动物次级卵母细胞的第2次成熟分裂,没有这种遏止现象。
-
卵子发生
第一次是在第一次成熟分裂前期的双线期,通常是由激素的作用而解除,在脑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卵泡分泌的类固醇激素活化了卵母细胞中的促成熟因子(maturation-promotingfactor,MPF)它是M期蛋白激酶,能促使染色质浓缩、核膜崩解和纺锤体形成,是有丝分裂的促进因子。完成减数分裂后,MPF活性消失。
-
配子发生
在配子发生过程中,二倍体的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germcells)要通过减数分裂和分化才能转化成单倍体的卵或精子。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两次成熟分裂形成4个精细胞,后者经过进一步的分化才能形成能够运动的精子,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能产生一个成熟的卵子和三个极体。
-
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是生殖细胞产生配子的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有丝分裂,形成4个单倍体的子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可分为前期Ⅰ,中期Ⅰ,后期Ⅰ,末期Ⅰ。前期Ⅰ持续时间长,结构变化复杂,通常又可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粒分居赤道面两侧。
-
卵泡
卵泡是卵巢皮质内由一个卵母细胞和其周围许多小型卵泡细胞所组成。卵泡细胞继续增殖,卵泡细胞间的小腔隙渐融合成一个较大的卵泡腔,腔内充满卵泡液,内含透明质酸、雌激素和营养物质。成熟卵泡(maturefollicle)初级卵母细胞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形成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由原始卵泡发育至成熟卵泡需12~
-
极体
雌性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两次成熟分裂,形成一个大形的单倍体卵细胞和2~当第一次成熟分裂时,形成一个大的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小的第一极体;初形成的极体位于卵的动物极,极体内细胞质极少,缺乏营养物质,很快即退化消失,从而保证卵细胞内大量胞质的贮备,以供早期胚胎发育的需要。
-
蛙胚发育
原肠形成:原肠形成是胚胎发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胚胎从未分化状态通过细胞流动、重排与分化,形成具有三胚层及原肠的原肠胚。由于动物半球细胞的不断外包和胚孔处细胞的不断向内卷入,胚孔逐渐成为马蹄形,最后形成环形胚孔,胚孔内的乳白色细胞称卵黄栓。神经管和其下的脊索构成胚体背部中轴,胚体逐渐形成圆柱形。
-
性比
性比sexratio指同种内雌体数目与雄体数目之比。如为ZW型,据说在有些系统中卵成熟分裂放出极体时,一方性染色体的舍弃要比另一方更容易。另据广岛原子辐射受害者统计,母亲遭受大量辐射后出生的子女中,男性较对照要少1.37%(J.V.Neal.1953),相反的是采用入工受精的,则子女中男孩较多。
-
精子
人和极大部分多细胞动物的精子发生于睾丸的曲细精管,管内的生精上皮具有两种细胞:大量为处于各级发育阶段的生精细胞,少量为柱状支持细胞。由原始、未分化的早期精原细胞进行分裂繁殖。第二次成熟分裂中每个染色体分成两个染色单体,然后分到精子细胞内。新形成的精子在附睾内约仪停留2周,继续发育成熟,获得受精能力。
-
雌核生殖
当受精时,由于某些原因,雄原核并不与雌原核融合,卵裂及胚胎的形成只在具有雌核的部分发生,这种现象称为雌核生殖。所以人为地阻止卵母细胞分裂,均有可能使雌核二倍体化发育。致死效应决定于隐性致死突变基因在两个同源染色体上的状态,如果呈现相同等位基因情况,个体发育到胚胎早期就会死亡。
-
精卵核融合
(1)卵子活化(activation):精卵膜融合后,精子核进入卵子,解除卵细胞代谢抑制状态,使卵细胞活化,重新进入代谢活跃状态,以形成新的生命个体,该过程称为卵子活化。精子与卵母细胞透明带的识别有严格的种属特异性,而精子膜与卵膜的融合无严格的种属特异性。
-
同源多倍性
同源多倍性是指由同一染色体组(相同染色体组)的加倍而产生的多倍性(H.Kinara.T.Ono.1926)。用切断法和用秋水仙素等药品进行的化学处理法所产生的人工多倍体多属于这一种。(3)同源多倍体的可育性一般比较低,特别是三倍体植物是不育性的,但它能进行营养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