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缓则治本
缓则治本为治则。因为治疾病发生的本原,则标的症状自愈,亦即治病必求于本。例如阴虚发热的疾病,则阴虚是本,发热(包括五心烦热、失眠盗汗等兼症)为标,治当养阴以退热。又如脾虚泄泻,脾虚是本,腹泻是标,若腹泻次数不太多,在治疗上就应健脾益气以治本,脾气健旺,运化功能正常,腹泻就会自然消失。
-
哮喘温肾疗法
哮喘温肾疗法是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预防复发的方法。温肾法常用的方剂为六味地黄丸、附桂八味丸、右归丸、左归丸、参蛤散、金匮肾气丸等。胡国让等观察了温阳片(附子、生地、山药、仙灵脾、补骨脂等)防治本病的疗效,以血清IgE为指标,结果发现,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清IgE有季节性升高的规律。
-
祛风四物汤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方名:祛风四物汤组成:荆芥、防风、川芎、羌活、柴胡、白芷、甘草、蔓荆子、当归、白芍、天冬、甘菊、香附、黄耆、陈皮、苍耳子、黄连、茶叶。主治:妊娠肝脏壅热,风充入脑,头旋目晕,忽然视物不明,腮颈颐项发肿结核。用药禁忌:病愈后一切炙煿、酒、面、辛热及毒物、鲜味、烦劳皆忌。
-
中医治疗
治疗原则中医的治疗原则主要从整体观出发,重视辨证施治,具体原则是:1.根据疾病的本质,确定相应的“寒者热之,热者寒之”;3.根据标本缓急,确定“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俱急,则标本同治”或“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的原则。所立之法应具体明确,如“健脾和胃”,“补益气血”、“活血化瘀”、“提脓去腐”等。
-
漏下
病因病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漏下者,由劳伤血气,冲任之脉虚损故也。冲脉任脉为十二经脉之海,皆起于胞内,而手太阳小肠之经也,手少阴心之经也,此二经主上为乳汁,下为月水,妇人经脉调适,则月下以时;
-
急则治标
急则治标为治则。例如长期阴虚发热的病人,忽然喉头肿痛,水浆难下,这时阴虚发热是本,喉头肿痛是标,如果喉头肿痛严重,有窒息的危险,便成为主要矛盾,就要先治喉痛的标证,标病解除之后,再治疗阴虚发热的本病。再如《黄帝内经素问·标本病传论》:“小大不利治其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