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竺桂
别名:天竹桂、山肉桂、野桂来源:樟科樟属植物天竺桂CinnamomumjaponicumSieb.,以树皮和叶入药。全年可采,剥下树皮阴干;性味:甘、辛,温。功能主治: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用于胃痛,腹痛,风湿关节痛;外用治跌打损伤。备注:(1)山玉桂(糖瓜木)CinnamomumjensenianumHand.-Mazz。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桂皮
[功用]温经,通脉,发汗《*辞典》:桂皮: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GuìPí来源:为樟科植物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或川桂等的树皮。一种品种未注明的桂皮在试管内对许兰氏黄癣菌及其蒙古变种、共心性毛癣菌等多种致病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水浸剂比煎剂作用强,醚及醇浸出液比水浸剂作用强。
-
桂子
《*辞典》:桂子: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Gu Zǐ别名:天竺桂实(《中国医学大辞典》)。来源:为樟科植物天竺桂的果实。性味:辛甘,温。①《药性考》:甘辛。②《纲目拾遗》:性温,味辛。功能主治:①《药性考》:温中,暖胃,平肝,益肾,散寒,止哕。②《纲目拾遗》:胃脘寒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
-
李珣
李珣五代时医家(907-960年)。字德润,梓州(今属四川)人。本波斯之祖籍,于隋代来华,入唐后改姓李。颇爱文学,后亦好医学,尤精本草。专门收集由国外输入之药物,编成《海药本草》,载入海桐皮、天竺桂、没药等外来药。原书早佚,受到后世医家尊重而予以摘录,《证类本草》、《本草纲目》均有佚文。
-
樟属
中文名樟属拼音名zhangshu拉丁名Cinnamomum中国植物志31:160描述CinnamomumTrew樟属,樟科,约250种,分布于热带亚洲、澳大利亚至太平洋岛屿和热带美洲,我国约有46种,主产南方各省区,北达陕西及甘肃南部,种数最多是云南,其次是广东和四川,其中肉桂C.cassiaPresl,锡兰肉桂C.zeylanicumB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