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温
冷温病名。①又名春温伤寒、客寒包火。即指张仲景《伤寒论》所云“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的病证。②温热病伏邪兼寒者。其证初起一二日必有头痛、发热、身痛、恶寒诸表证,又有烦躁、口苦、口臭之内热证。治热遗寒,复有呕、利、厥之忧(见何廉臣《重订广温热论·论温热兼证疗法》)。
-
封脐膏
制法:将油入锅内,炸药黑色去滓,下黄丹7两,搅,滴水成珠后,下乳香、没药各3钱半,冷温下麝香1分搅匀。摘录:《证治宝鉴》卷八《惠直堂方》卷一:方名:封脐膏组成:大黄1两,黄芩1两,黄柏1两,枳实1两,槟榔8钱,黑牵3钱,白牵牛3钱,当归5钱,槐花5钱,地榆1两,木香3钱(后入),生姜、麻油8两,黄丹4两。
-
猫鲨
猫鲨是真鲨目猫鲨科的1属。小型鲨鱼。牙细小而多,3齿头型或多齿头型。背鳍2个,第一背鳍大于第二背鳍,起点与腹鳍基底后部相对或后于腹鳍;尾鳍平直,尾椎轴不上翘,尾鳍下叶前部稍突出,后部有一缺刻。化石见于上白垩统至上新统。栖息近海浅水中,食小鱼与无脊椎动物。日本和朝鲜沿海也有分布。为冷温性,栖息在近海底层。
-
银鲛
眼上侧位,鼻孔圆形,位于口前,前鼻瓣连合,伸达牙板,后鼻瓣宽扁,伸达口角,具鼻口沟。第1背鳍起点与鳃孔相对,具一扁长硬棘,第2背鳍延长低平,有一凹缺与尾鳍上叶相隔。生境分布:生态环境:为冷温性中小型鱼类,平时栖息于180-540m深水海域,冬季回游至近海,春季交尾,卵生,卵长20cm,壳黄褐色,产于淤泥海底。
-
比目鱼
比目鱼是本类鱼两眼同位头一侧,被认为需两鱼并肩而行,故又名比目鱼。有3亚目9科约118属538种。均为底层海鱼类,其分布与环境,如海流、水和水温等因素有密切关系。黄、渤海沿岸寒流强且有黄海冷水团,冷温性种类较多;有少数种类,在中国如华鲆、江鲽、窄体舌鳎、褐斑三线舌鳎等可进入江河淡水区生活。
-
鲱
鲱是鲱形目鲱科鲱属的1种。最大个体可达50厘米。鲱是冷温性结群的海洋上层鱼类。3龄,体长27厘米左右即性成熟。每年3月中旬到4月上旬亲鱼游向沿岸产卵。卵圆形,沉性、粘着性卵,粘附在海藻和其他附着物上,卵径1.42~索饵的鲱鱼群也不远离沿岸。由于鱼群大,产量多,肉多脂肪,成为产地的重要经济渔业资源。
-
狮子鱼
鳃盖骨无棘,间鳃盖骨细条状,鳃盖膜与鳃峡相连。③细纹狮子鱼和④河北狮子鱼,胸鳍后下缘均不凹入,前者背鳍和臀鳍最后一鳍条以膜连于尾鳍上下缘中央稍后,头部和身体具多纵纹;狮子鱼多为一群冷水性和冷温性底栖海鱼类,多数栖于浅水,腹鳍愈合为一吸盘,常吸附于岩礁上;管狮子鱼的雌鱼具输卵管,卵子产在蟹壳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