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腊
腊(xī,音希)①干肉。引申为干燥、枯槁。《灵枢·寒热病》:“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不得汗。”又“肌寒热者,肌痛,毛发焦而唇槁腊,不得汗。”②肌肉、肌肤。《灵枢·刺节真邪》:“舌焦唇槁,腊干嗌燥。”
-
神仙辟温汤
《鸡峰》卷五:方名:神仙辟温汤组成:黄明乳香1小块。功效:辟温,服之无疫疠之疾。用法用量:五更每人呷1茶脚许,老小任意加减。制备方法:每年腊辰前一日,用乳香合聚于乳钵内,顺日研极细,于腊日五更初起旋汲井花水,先取数滴在乳钵内,香末如泥,然后添水调匀。
-
川芎头痛茶
概述:川芎头痛茶以川芎、腊茶为主要原料,具有补气益血,活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产后,气虚头痛者。原料:川芎不拘量,腊茶5克。每次取川芎末6克,与腊茶煎汤,取汁候温送服。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秃疮膏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紫草60g,百部125g,麻油370ml,朴消50g,硫黄末15g,樟脑6g,黄腊60g。功效:杀虫灭菌。主治:头癣(黄癣、白癣)。制备方法:先将香油人铜锅内,加入百部、紫草熬半枯去渣,离火,逐渐加入朴消(起泡沫时应慢慢加),后加入硫黄、樟脑调搅,最后加入黄腊熔化调和成膏。
-
易容膏
《圣惠》卷四十:方名:易容膏组成:麻油半斤,乳香1两(细研),松节1两(锉),松脂2两,黄腊2两,白及1两(锉),川升麻1两,白蔹半两。主治:面上疮及(黑干)黯风刺。制备方法:上药升麻、白薮为细末。先以油煎松节并白及令黄赤色,滤去滓,后入松脂、黄腊,又煎令消,即入乳香、升麻等末,熬成膏,倾于瓷器内收。
-
兔红丸
《赤水玄珠》卷二十七:方名:兔红丸组成:辰砂、甘草、六安茶各等分。功效:预防出痘。用法用量:逢三、六、九与儿食之。制备方法:腊八日午时取生兔子血为丸,如梧桐子大。
-
兔血散
《全生指迷方》卷四:方名:兔血散别名:催生兔血散组成:腊兔血。主治:难产。用法用量:每服2钱,煎乳香汤调下。制备方法:上用蒸饼,切片子蘸血,阴干为末。附注:催生兔血散(《妇人良方》卷十七)。
-
顺气五味子丸
《圣济总录》卷五十四:方名:顺气五味子丸组成:五味子(炒)1两,覆盆子(去蒂)1两,仙灵脾1两。主治:三焦咳,腹满不欲食。用法用量:每服20丸,加至30丸,空心、食前生姜腊茶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通络排石场
《古今名方》引刘炳凡经验方:方名:通络排石场组成:金钱草30g,六一散15g(包),火消4.5g(分兑),桃胶30g,白芍12g,腊瓜(八月札)12g,当归9g,郁金5g,鸡内金3g。功效:益气活血,通络排石。主治:尿路结石。
-
鸭脂膏
《圣济总录》卷一二七:方名:鸭脂膏组成:鸭腊3两,胡粉2两,巴豆(去壳,细研去油尽)半两。主治:蚯蚓瘘。用法用量:每日3-5度涂疮上。制备方法:上3味,先熔脂,入2味末调如膏。
-
亚齐人
亚齐人(Achinese)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民族。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岛北部。信奉伊斯兰教,属逊尼派。但仍保存万物有灵和巫术信仰。亚齐人系由巴塔克人、马来人、爪哇人和尼亚斯人等逐渐混合而成,并吸收了部分印度人和阿拉伯人的血统。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甘蔗、椰子、胡椒和橡胶等。妇女地位较高,多行从妻居和招赘婚。
-
腊茶末
概述:腊茶末以腊茶为主要原料,用于治产后秘塞。原料:腊茶末适量。用法:调腊茶末,制丸,茶服。功效:腊茶末用于治产后秘塞。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马皮
《*辞典》:马皮: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MǎP 来源:马科动物马的皮。功能主治:①《圣惠方》:治小儿赤秃,以赤马皮、白马蹄烧灰,和腊猪脂敷之。②《滇南本草》:烧灰调油搽铜钱牛皮癣。摘录:《*辞典》
-
唇槁
唇槁病状名。口唇焦干,无津无泽。属于热盛津伤的证象。《灵枢·刺节真邪》:“阳气有余则外热,……舌焦唇槁,腊干嗌燥。”
-
水牛尾
《*辞典》:水牛尾:出处:《食医心镜》拼音名:ShuǐNi Wěi来源:牛科动物水牛的尾巴。功能主治:《食医心镜》:主水气大腹浮肿,小便涩少:水牛尾条,洗去毛,细切作腊,极熟吃之,煮食亦佳。摘录:《*辞典》
-
醒睡散
《普济方》卷四○○引危氏方:方名:醒睡散组成:白僵蚕2钱,威灵仙3钱,大戟1钱。主治:小儿诸病后多睡。用法用量:每服半钱,腊茶清调下,2服便醒。制备方法:上为末。
-
乌沙散
《圣济总录》卷七十:方名:乌沙散组成:细烟香墨2两。主治:鼻衄。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腊茶清调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散。
-
灌浆板黄
灌浆板黄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指痘疹灌浆不起,痘形板腻死塞,干腊不明黄。因毒气盛凝结气血所致。治宜行血解毒,用《医宗金鉴》消毒活血汤。
-
灌浆顺证
灌浆顺证痘疮灌浆一般自第七天开始,先起胀者,称灌浆,由红转白,白变成浆,渐渐肥满而光泽;至第九日浆苍,其色苍如黄腊,而显结痂之形,神识清楚,食纳渐增者为顺证,宜加强护理,以防逆转。参见贯脓条。
-
槁腊
槁腊同义复词,即枯槁、干枯。《灵枢·寒热病》:“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不得汗。”
-
姜橘散
处方:干姜、青橘皮、好腊茶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赤白痢。用法用量:每服1钱,米饮调下,不拘时候。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九引《庄氏家传》
-
敛红丸
处方:腊茶不以多少。制法:上为细末,以上等醇醋和丸,每两作15丸。功能主治:伏热下血,里急后重。用法用量:每服1丸,浓煎乌梅汤送下。摘录:《普济方》卷二一二
-
芎茶汤
《普济方》卷四十四引《圣惠》:组成:好川芎半两。主治:气虚头痛。用法用量:每服2钱,腊茶清调下。制备方法:上为末。
-
敛肌散
处方:牡蛎(炙)、密陀僧(研)、橄榄核(烧灰)、腊茶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下疳疮。用法用量:干掺疮上,如干掺不止,即以油调敷之。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二
-
痔漏无双丸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名:痔漏无双丸组成:白矾80两,黄腊80两,朱砂16两。主治:痔疮漏疮,肛门肿痛,坚硬不消,痛痒难忍。用法用量:每服2钱,温开水送下。制备方法:将白矾、朱砂为极细末,混合均匀,黄蜡溶化为小丸。
-
望加锡人
望加锡人(Macassar)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民族。又称孟加锡人。主要分布在苏拉威西岛西南半岛南端、塞拉亚岛和邻近岛屿,少数居住在加里曼丹岛的东南部。属蒙古人种马来类型。主要从事农业,很早便知灌溉,用水牛犁田,精耕细作,盛产稻谷和玉米。商船经常来往于苏门答腊、马来半岛、加里曼丹、爪哇和苏拉威西之间。
-
孟加锡人
望加锡人(Macassar)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民族。又称孟加锡人。主要分布在苏拉威西岛西南半岛南端、塞拉亚岛和邻近岛屿,少数居住在加里曼丹岛的东南部。属蒙古人种马来类型。主要从事农业,很早便知灌溉,用水牛犁田,精耕细作,盛产稻谷和玉米。商船经常来往于苏门答腊、马来半岛、加里曼丹、爪哇和苏拉威西之间。
-
苦参茶
概述:苦参茶以苦参、腊茶、蛤粉、密陀僧、猪脂为主要原料,具有杀虫敛疮的功效,用于治阴疳。用法:前四味研末和匀,调猪脂液成糊状。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磨刀散
处方:木贼15克(为末)腊茶4.5克制法:上为末,拌匀。功能主治:治风痫。用法用量:每服1.5克,以磨刀清水调下,不拘时候。服罢吃少许人参。摘录:《普济方》卷三七七
-
追涎散
《魏氏家藏方》卷九:方名:追涎散组成:石绿、腊茶各等分。主治:喉闭。用法用量:用薄荷酒调下,灌入喉中。吐涎即止。
-
无痕散
《杨氏家藏方》卷十四:组成:腊茶(不以多少)。主治:汤火伤。用法用量:用煮酒脚调敷。如无煮酒脚,只用好酒亦得。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川附散
处方:川芎、白附子、牛蒡子、荆芥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偏正头痛。用法用量:每服2钱,腊茶调服。摘录:《普济方》卷四十五
-
鸡腊丸
处方:黄腊1块如指大。功能主治:小儿瓜瓤休息痢。用法用量:上药入杓内,火上熔化,次入生鸡子黄白1个炒熟,空心服。摘录:《活幼心法》卷八
-
腊茶煎
别名:五倍散、腊茶散处方:腊茶、五倍子各等分,腻粉少许。功能主治:阴疮痒痛,出水久不愈。用法用量:五倍散(《普济方》卷三○一)、腊茶散(《袖珍》卷三)。摘录:《鸡峰》卷二十二
-
腊茶汤
处方:腊茶。制法:上用为末。功能主治:阴囊上疮。用法用量:先以甘草煎水洗,后用贴。摘录:《普济方》三○一
-
小腊茶煎
《鸡峰》卷二十二:方名:小腊茶煎组成:铜钱100个,乌头7个。主治:阴疮,痒痛出水,久不愈。用法用量:以水1碗半,煎至1碗,热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