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刺
酒刺病名。指生于面部的一种皮肤疾患。因肺经血热有郁而致。见《外科大成》卷三。内有:“肺风由肺经血热郁不行而生酒刺也。宜枇杷清肺散或服荷叶著糊为丸;白矾末酒化涂之。”
-
玉容粉
《集验良方拔萃》卷四:组成:绿豆1升,荷花瓣2两(晒干),白滑石5钱,香白芷5钱,冰片2钱,密陀僧2钱,白附子5钱。主治:雀斑、酒刺,肺风糟鼻,面上一切斑点。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玉容西施散
《医部全录》卷一三一引《医林方》:别名:玉容散组成:绿豆粉2两,白附子1两,白及1两,白蔹1两,白僵蚕1两,白芷1两,天花粉1两,甘松三柰子5钱,茅香5钱,零陵香2钱,防风2钱,藁本2钱,肥皂角1挺(去皮弦)。主治:面上一切酒刺、风刺、黑黡斑子。用法用量:每洗面用之,面色如玉。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凉血清肺饮
处方:生地30克丹皮9克赤芍9克黄芩9克知母9克生石膏30克桑白皮9克枇杷叶9克生甘草6克功能主治:凉血清肺治痤疮,酒渣鼻。用法用量:水煎服。大便秘结,加大黄、大青叶。黄芩、枇杷叶、桑白皮清肺热;知母、石膏清胃热;生甘草清热解毒。用于脾胃积热,上蒸于肺,而成肺风粉刺,酒刺、酒渣鼻诸证。
-
如玉散
《古今医鉴》卷九引宗橘泉方:别名:红玉散组成:白芷1钱,藿香1钱,牙皂(去皮子)1钱,甘松1钱,三奈1钱,水泽1钱,白丁香(另研)1钱,天花粉1钱半,白茯苓1钱半,杏仁(去皮,另研)1钱,细辛1钱,密陀僧1钱,樟脑5分(另研),白及少许。主治:面上一切酒刺、风刺,黑靥斑子。制备方法:上为末。
-
真君妙神散
《本草纲目》卷十一引《坦仙皆效方》:方名:真君妙神散别名:真君妙贴散、妙贴散组成:好硫黄3两,荞麦粉2两。痈疽诸毒顽硬恶疮,散漫不作脓,及皮破血流,湿烂痛苦,天泡,火丹、肺风酒刺、赤白游风、鱼脊疮。制备方法:上为末,井水和,捏小饼,晒干收之。
-
雄硫散
《外科正宗》卷四:方名:雄硫散组成:雄黄5钱,硫黄5钱,凤凰皮(即雏鸡壳。烧黄存性)5钱,穿山甲10片(炒黄),滑石1两。主治:大麻风。制备方法:上各为细末,用半油核桃肉1两捣烂,同公猪胆汁1个,同前药和匀。《仙拈集》卷二:方名:雄硫散组成:雄黄1钱,铅粉1钱,硫黄5分。主治:面上鼻渣、酒刺。
-
五参丸
《圣惠》卷六:方名:五参丸组成:人参半两(去芦头),丹参1两,玄参1两,沙参1两(去芦头),苦参1两(锉),茯神2分,秦艽3分(去苗),白附子3分(炮裂),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羌活3分,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乌蛇2两(酒浸,去皮骨,炙微黄),细辛3分,白鲜皮3分,防风2分(去芦头)。
-
丁香颗
处方:白丁香不拘多少。功能主治:目中胬肉,瞳神障蔽,面生雀斑、酒刺。用法用量:以乳汁点之。点少许。不可多。摘录:《仙拈集》卷二
-
枇杷清肺饮
处方:枇杷叶桑白皮(鲜者更佳)各6克黄连黄柏各3克人参甘草各1克功能主治:治肺风酒刺。用法用量:上药用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空腹服。摘录:《外科大成》卷三
-
玉肌散
概述:玉肌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绿豆500克滑石白芷白附子各6克制法:加绿豆半升,研细。功能主治:《外科正宗》卷四方之玉肌散主治风湿雀斑,酒刺,白屑风,皮肤作痒。用法用量:每用三匙,早晚洗面。摘录:《外科正宗》卷四《治痘全书》卷十四方之玉肌散:组成:白芷、白及、龙骨、贝母、赤石脂。
-
玉容丸
《外科正宗》卷四方之玉容丸:别名:洗面玉容丸组成:甘松、山柰、细辛、白芷、白蔹、白及、防风、荆芥、僵蚕、栀子、藁本、天麻、羌活、独活、密陀僧、枯矾、檀香、川椒、菊花各一钱,大枣七枚。《医统》卷九十八方之玉容丸:组成:白及1两,白附子1两,石榴皮1两,冬瓜仁1两,大枣(去皮核)1两。早起洗面毕,洗之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