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粉刺
本病的治疗,应根据辨证,分别采用疏风宣肺清热、清热化湿通腑和调摄冲任、疏肝解郁,并宜结合外治法。症状:发于头面,以脓疱、炎性丘疹为主,根底红肿,自觉局部灼热疼痛,脓疱破溃或吸收后,可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或凹陷性小瘢痕,多见于青少年,伴口干喜饮,烦热口臭,便干溲赤,舌质红,舌苔黄,脉洪或弦数。
-
复方珍珠解毒口服液
复方珍珠解毒口服液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复方珍珠解毒口服液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养阴解毒。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12.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复方紫苏油软胶囊
复方紫苏油软胶囊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复方紫苏油软胶囊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去脂化浊,解毒散结。用于粉刺湿浊毒瘀证,症见丘疹,色微红,白色粉刺或有痒痛,皮肤油腻。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面部脓皮病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面部脓皮病是由O,Leary及Kierland所描述,其特点为在面部发生急性病炎症性、穿凿性、化脓性结节,好发于青年女性。疾病病因:尚不清楚,脓液培养常可发现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便引起此菌感染的确切因素不明,患者虽多见于青年女性,但无任何痤疮现象,有人认为本症是酒渣鼻严重炎症类型。
-
红膏
《圣惠》卷四十:红膏:处方:朱砂1两,麝香半两,牛黄半分,雄黄3分。制法:上为细末,令匀,以面脂和为膏。功能主治:面上粉刺。摘录:《圣惠》卷四十《青囊全集》卷下:组成:广丹1钱5分,轻粉1钱,蓖麻肉1两,松香(嫩者)1两,巴豆肉5钱,硇砂1钱。主治:疔疮。制备方法:用斧捶千余下,取豆大按孔上,黑膏盖之。
-
汗斑粉
概述:汗斑粉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用法用量:醋调搽敷患处,或用黄瓜蒂蘸药搽。功能主治:《外科正宗》卷四方之汗斑粉功能清血化瘀。治汗癍面痣,紫白癜风,黑白癍痕,雀癍粉刺。《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之汗斑粉:处方:密陀僧5钱,雄黄1两,硫黄1两,蛇床子1两,轻粉2钱。使用注意:按摩时勿入目内。
-
莹肌如玉散
《卫生宝鉴》卷二十:方名:莹肌如玉散组成:楮实5两,白及(肥者)1两,升麻(内白者)半斤,甘松7钱,白丁香半两,连皮砂仁半两,糯米1升2合(末),三赖子3钱,绿豆5两(另用绢罗子罗,一本用1升),皂角3斤(水湿烧干,再入水中再烧干,去弦皮子,可得2斤半,为末,另用纱罗子罗)。主治:(黑干)点粉刺,皮肤搔痒。
-
犀角升麻丸
处方:犀角45克升麻30克羌活30克防风30克白附子15克白芷15克生地黄30克川芎15克红花15克黄芩15克甘草(生)7.5克制法:上药各为细末,合匀,蒸饼为小丸。功能主治:治雀斑,粉刺,酐黯。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合匀,蒸饼为小丸。
-
橙子核
《*辞典》:橙子核: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Ch nɡZiH 来源:为芸香种植物香橙的种子。化学成份:种子含脂肪油、蛋白质,以及苦味成分黄柏内酯和闹米林。功能主治:治疝气,淋病,腰痛。①《纲目》:面鼾粉刺,湿研,夜上涂之。②《本草求原》:治疝气,诸淋,血淋。橙子核炒干为细末三钱,以白酒调服。
-
酒渣鼻擦剂
处方:轻粉6克杏仁12克硫黄12克制法:先将轻粉研细,加杏仁同研,最后加硫黄研和。功能主治:治酒渣鼻,粉刺。用法用量:用手指洗净,蘸药磨擦患处。摘录:《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
汗斑散
《外科正宗》卷四方之汗斑粉:别名:汗癍散、汗癍粉。组成:密陀僧一钱,硫黄、雄黄、蛇床子各二钱,轻粉五分,石黄一钱。功能主治:《外科正宗》卷四方之汗斑粉功能清血化瘀。摘录:《仙拈集》卷四引《顾体集》《青囊秘传》方之汗斑散:组成:扫盆5分,蛇床子2钱,密陀僧1钱,雄黄2钱。制备方法:上药为末。
-
扩张孔
组织病理:毛囊漏斗明显扩大呈囊状,内充满角质,开口部所衬表皮萎缩,但在较深处囊腔内所衬表皮肥厚,并呈现许多表皮突和不规则轻度增生伸入周围间质内,囊腔下部可见皮脂腺小叶及毳毛毛囊与囊壁相连。疾病名称:扩张孔英文名称:dilatedpore分类:皮肤科皮肤肿瘤皮肤附属器肿瘤ICD号:L98.8扩张孔的病因:病因尚不明。
-
针灸美容法
针灸美容法是指通过针刺、艾灸达到美容目的的方法。本法具有疏通经脉,调理气血,化瘀消痣,解毒杀虫,消肿散结,脱毛除臭等功效。治疗方法多采用毫针、温针、火针、梅花针、刺血、灸法,尤其以火针、温针祛除体表的各种斑、痣居多。
-
去斑膏
处方:大枫子仁杏仁核桃仁红粉樟脑各30克制法:先将三仁同捣极细,再加红粉、樟脑,一同研细如泥,如太干,加麻油少许调匀。功能主治:润肌消斑。治酒渣鼻,粉刺,黄褐斑。用法用量:每日搽擦一次(先涂小片,观察有无过敏反应)。摘录:《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
洗面药
《兰室秘藏》卷下:方名:洗面药别名:洗面散组成:皂角3斤(去皮弦子,另捣),好升麻8两,楮实子5两,白及1两(细锉),甘松7钱,缩砂(连皮)5分,白丁香(腊月收)5分,三柰子5分,绿豆8合(拣净另捣),糯米1升2合。主治:面有黑斑,或生疮,或生痤痱及粉刺之类。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医学入门》有白芷、天花粉。
-
Mantoux汗孔角化症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Mantoux汗孔角化症是罕见而原因不明的皮肤病,和遗传无关。症状体征:皮损为群集于手掌、手指掌面与跖部的粟粒大小半透明丘疹,中心有粉刺样黑点,缓慢增大,几周以后脱落,遗留点状凹陷,最终可以消失。诊断检查:本病主要见于年轻人,临床上容易和点状掌跖角皮症混淆。
-
酒刺
酒刺病名。指生于面部的一种皮肤疾患。因肺经血热有郁而致。见《外科大成》卷三。内有:“肺风由肺经血热郁不行而生酒刺也。宜枇杷清肺散或服荷叶著糊为丸;白矾末酒化涂之。”
-
颠倒散洗剂
处方:硫黄生大黄各7.5克石灰水100毫升制法:将硫黄、大黄研极细末后,加入石灰水(将石灰与水搅浑,待澄清后取中清水)100毫升混和即成。功能主治:主酒渣鼻、粉刺、紫白癜风。摘录:《中医外科学》
-
改容丸
处方:大贝母(去心)白附子防风白芷菊花叶滑石各15克制法:上为细末,用大肥皂10荚,蒸熟去筋膜,捣和药为丸。功能主治:治风热上攻,致患雀斑、粉刺。用法用量:早晚洗面。摘录:《医学心悟》卷六
-
轻硫散
《仙拈集》卷二:方名:轻硫散组成:硫黄1钱,轻粉3分,杏仁14粒(去皮尖)。主治:酒渣鼻,及妇人面上粉刺。用法用量:临卧涂鼻,早洗去。制备方法:上为末,杏仁研膏。
-
面油摩风膏
《兰室秘藏》卷下:方名:面油摩风膏组成:麻黄2钱,升麻(去黑皮)2钱,防风2钱,羌活(去皮)1钱,当归身1钱,白及1钱,白檀1钱。主治:面有(黑干)(黑曾),或生疮,或生痤(疒弗)及粉刺。制备方法:上用小油半斤,以银器中熬,绵包定前药,于油中熬之得所,澄净,去滓,入黄蜡1两,再熬之为度。
-
海普林软膏
药品说明书:成分:含低分子肝素钠,透明质酸钠,皮肤角质软化剂,促透皮吸收剂等。适应症:用于浅表性血栓静脉炎、皮肤皲裂、静脉曲张、血肿、冻疮、湿疹溃疡、粉刺、局部水肿、血肿及湿疹、多型红斑、静脉曲张导至的静脉炎。规格:20g/支。
-
皮脂腺
皮脂腺常长在表皮下毛发附近,其导管开口于毛囊。皮脂和汗液一起形成一层脂质膜盖在皮肤表面,使皮肤光润、柔软,不易脆裂,而且呈弱酸性,不利于细菌生长。如果把1滴含有上亿个痢疾杆菌的液体,滴到载玻片上可以活几个小时,滴在皮肤上只要二十分钟就会死光。如皮脂排泄不畅,就会出现痤疮,俗称粉刺。
-
草丹散
处方:黄虢丹2钱半,硇砂半钱,巴豆肉10个(纸压去油)。制法:上同入罐子中,以慢火熬3-4沸,取下,续研细石灰3钱和毕。功能主治:酒渣鼻并鼻上赘肉,面粉刺、雀斑。用法用量:酒渣,鹅毛蘸扫红处,每日1次;粉刺、雀斑,小竹杖挑药点,才见微肿便洗去;摘录:方出《直指》卷二十一,名见《医统》卷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