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喉结
喉结(laryngealprominence)为人体部位名。颈前正中喉部甲状软骨突出的部位。《黄帝内经灵枢·骨度》:“结喉以下至缺盆中长四寸。”丹波元简《灵枢识·骨度》卷三:“张云,舌根之下,肺之上系,屈曲外凸者为结喉。”
-
喉软骨
喉软骨是包括不成对的甲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环状软骨为气管中唯一完整的软骨环,对支撑呼吸道有重要作用。杓状软骨(arytenoidcartilage)位于环状软骨板上方,1对,呈三角锥体形,尖向上,底向下,与环状软骨构成环杓关节。底有向前和向外两个突起,前方称声带突,有声带附着;后外方为肌突,有肌肉附着。
-
四华
四华为经外奇穴名。即四花穴。出《外台秘要》。其位置约当第七、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亦即膈俞、胆俞两穴。一说以大椎经喉结至鸠尾尖之长为度,由喉结经大椎向下量至脊背正中,其端点上、下、左、右旁开各0.5口寸处;主治痨瘵、咳嗽、哮喘、虚弱羸瘦等,一般艾炷灸3~
-
四花
概述:四花为经外奇穴名。出自《外台秘要》(《外台秘要·崔氏别录》)。位置:《针灸聚英》认为:“合太阳行背二行膈俞、胆俞四穴。”一说以大椎经喉结至鸠尾尖之长为度,由喉结经大椎向下量至脊背正中,其端点上、下、左、右旁开各0.5口寸处;功能主治:主治痨瘵、咳嗽、哮喘、虚弱羸瘦等。刺灸法:艾炷灸7~
-
经门四花经
经门四花经为外奇穴名。出《医学入门》。参见四花:四花为经外奇穴名。出《外台秘要》。其位置约当第七、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亦即膈俞、胆俞两穴。一说以大椎经喉结至鸠尾尖之长为度,由喉结经大椎向下量至脊背正中,其端点上、下、左、右旁开各0.5口寸处;主治痨瘵、咳嗽、哮喘、虚弱羸瘦等,一般艾炷灸3~
-
人迎脉
人迎脉为古代诊脉的部位。指喉结两旁颈动脉搏动的部位,亦称人迎。《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颈侧之动脉人迎,人迎,足阳明也,在婴筋之前。”现不常用。
-
颈脉
颈脉即人迎脉。王冰:“颈脉,谓耳下及结喉傍人迎脉是也。”出《黄帝内经灵枢·水胀》。人迎为人体部位名。指喉结两旁颈动脉搏动的部位,亦称人迎脉。《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颈侧之动脉人迎,人迎,足阳明也,在婴筋之前。”
-
结喉
概述:结喉:1.人体部位名;《黄帝内经灵枢·骨度》:“结喉以下至缺盆中长四寸。”丹波元简《灵枢识·骨度》卷三:“张云,舌根之下,肺之上系,屈曲外凸者为结喉。”似指咽喉阻塞不通一类病。《普济方》卷六十:“如圣胜金铤,治急喉风、缠喉风、飞飏、单蛾、双蛾、结喉、重舌、木舌、腮颈肿痛,属经用前不能吞水粥。”
-
第二性征
第二性征是进入青春期,男女之间出现外生殖器以外的其他差异。男子的第二性征主要表现在长胡须、喉结突出、声调较低等。女子的第二性征主要表现在乳腺发达、骨盆宽大、声调较高等。男女出现第二性征,是由于性腺分泌性激素的作用引起的。
-
狼喉靥
《*辞典》:狼喉靥:出处:《纲目》拼音名:L nɡH uY 别名:狼喉结(《圣惠方》)来源:为犬科动物狼的甲状腺体。功能主治:《圣惠方》:治噎病。曝干,捣罗为末,入半钱于饭内食之。摘录:《*辞典》
-
变声
变声是青春期嗓音发生明显变化的过程。变声的主要原因是睾丸酮等雄性激素分泌量增多。男性在青春期体内产生较大量雄性激素,使喉部甲状软骨迅速增大,两块软骨“顶”在一起,接缝向前突出,夹角变小,形成喉结,使喉腔体积加大;又因为声带血管扩张,易出现充血、水肿、粘膜粗糙等现象,使嗓音沙哑,咽喉干痒不适;
-
灸哮
灸哮经外穴名。《针灸聚英·杂病歌》:“哮…环颈垂下至鸠尾,尖上截断牵脊背,线头尽处是穴端,灸至七壮真为贵。”《中国针灸学》列作经外穴,名灸哮。在背部,以绳环颈下垂至胸骨剑突尖,环转向背,绳之中点平喉结,绳端着脊骨中处是穴。主治哮喘,咳嗽,及支气管炎等。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
吹喉结毒灵药
处方:灵药5钱,人中白1钱。制法:为极细末。功能主治:结毒喉疳。用法用量:吹入。摘录:《药奁启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