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功态
气功态是以正常人体功能态为基础通过练功而呈现的特殊功能态。内功的气功态以入静为特征,称为内功态;外功的气功态以布气或发放外气为特征,称为外功态。如练功过程中测得的脑电信号,证实人体气功态时大脑皮层的活动处于不同于常人醒觉态、睡眠态等的新的状态。练功者进入气功态,也就是出现气功效应。
-
气功生理效应
心血管系统方面:气功态下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指端皮温升高,血液中血管紧张素降低,血压下降,心输出量减少,消耗量降低,心脏处于节能状态。免疫系统方面:练功可以使白细胞总数和血色素含量增加,可使白细胞吞噬能力和吞噬指数显著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在练功后也有显著提高;
-
气功功能态
气功功能态即“气功态”。
-
气功原理
气功原理指气功所以能够健身、祛病、延年的道理。认为气功态下可以提高机体各种生理生化活动的同步化和有序化,使机体因自身调整失控招致的疾病得到纠正。(6)负熵说。又可能与生物等离子体的转荷过程有关。所谓生物序,是指人体内的空间结构序、时间结构序和功能序的总称,练功过程就是提高机体生物序的有序度的过程。
-
调息原理
练气功者能动地改变呼吸状态以调节呼吸中枢的兴奋水平,从而对其他中枢施加积极影响,达到调节各器官功能,使机体处于协调的动态平衡状态,即为调息原理。吸气时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状态趋于增强,而副交感神经系统趋于抑制;(3)气功调息,有利于大脑皮层入静。(4)气功调息,还有利于培育真气,激活经络系统。
-
放松原理
放松原理也叫心身放松原理。练功要领的“松”,包括情绪放松、表情放松、呼吸放松、肌肉放松和姿态放松,合而称之为“心身放松”,实际指精神放松和肌体放松。心身放松可以通过第二信号系统—语词的“自暗不”(练功者)或“他暗示”(布气者、练功指导者)有步骤地实现。放松是建立气功态的首要条件。
-
气功学
气功学是研究气功的源流、原理、功法和应用的学科。是中医学的一个分支。以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气功态时体内外效应及其本质和规律为主要内容,以阐明气功科学原理为目的。以气功在医疗、保健、延年、益智、体育、文化、艺术,仿生技术等方面的具体应用为主要研究内容。
-
气功所致的精神障碍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指由于气功操作不当,如每日练习次数过多、处于气功态时间过长而不能收功的现象,表现为思维、情感和行为障碍,失去自我控制能力,俗称“走火火魔”。常见的精神障碍有:类分裂症样精神障碍、类癔症综合征、类神经症综合征、气功诱发精神分裂症。类癔症和神经症患者,联用苯二氮卓类和心理治疗较好。
-
动功
概述:动功:1.气功功法;采取与意念、呼吸相结合的肢体动作或自我按摩以锻炼内脏、凝静心神、活跃气血的一种动中静的功法。泛指借助于四肢和躯体的有节律动作或击打特定穴位和部位而实现气功态的练功方法。清·尤乘《寿世青编》卷上有“十二段动功”节。常见的动功如八段锦、十六段锦、易筋经,大雁功、鹤翔庄等。
-
静功
参见“动功”条。静功泛指不借用四肢和躯体运动而进入气功态的练功方法。其要领强调在通过调身(姿式)、调息(呼吸)、调心(精神内守)而达到“入静”的过程中。呈现经络疏通、气血流畅,脏腑协调的精气神自我完善的状态,从而达到_健身防病、延年益寿的目的。常见的静功功法如放松功、内养功、站桩功、周天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