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血随气逆
概述:血随气逆为病机。《金匮冀·诸血统论》:“气逆失血者,血从气逆,得之暴怒而厥也。经云:“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肝阳上亢又称肝阳偏旺,是由肾水亏损不能滋养肝木,或肝阴不足,阴不潜阳所致。临床表现头晕目眩、头痛、面赤、眼花、耳鸣、口苦、舌红、脉弦细数等症。治宜滋阴平肝潜阳。
-
怒则气上
怒则气上为病机。怒为九气之一。肝藏血,为风木之脏,喜条达而恶抑郁。若精神过度刺激,则肝气过于升发而上逆,出现胸胁胀满、头痛头晕、目赤肿痛,甚则肝血失藏,血随气升而出现昏厥、呕血等症。《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怒则气上,…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
-
大怒伤肝
大怒伤肝是指过度愤怒可使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而致气急上逆,面红目赤,或呕血,甚则昏厥等症。
-
经来狂言谵语
经来狂言谵语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又名经来发狂。多因行经期间为七情所伤,肝气逆乱,血随气逆,上攻于心,扰乱心神所致。治宜舒肝宁心,方用麝香散(麝香、朱砂、甘草、木香、人参、茯神、桔梗、柴胡、远志)加减。或用茯神丸(茯神、茯苓、远志、砂仁、朱砂)。
-
薄厥
是指以突然发生的眩晕、头痛,烦躁不安,偏身麻木,甚则神志不清,汗出,息促等为主要表现的危急重病。病因病机:因大怒而致的厥证。出《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症状:阳气亢盛,血随气逆郁积头部,而出现卒然厥逆、头痛、眩仆的昏厥重症。
-
行气降逆
是指用具有行气降逆作用的方药治疗气逆证的治法。行气降逆法除了用以治疗肺气上逆所致的喘咳、胃气上逆所致的呃逆呕吐之外,也常用以治疗血随气逆的出血证,《先醒斋广笔记》治吐血三诀之一即为“宜降气不宜降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