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竹
拼音名:C Zh 别名:甜慈、酒米慈、钓鱼慈、丛竹来源:禾本科慈竹Sinocalamusaffinis(Rendle)McClure,以竹芯、竹叶、竹根(根状茎)入药。生境分布:陕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功能主治:竹芯、竹叶:清热除烦。主治热病烦渴,小便不利,口舌生疮。主治消渴,小便热痛。竹根:通乳。主治乳汁不通。
-
慈竹沥
箨片两面均被白色小刺毛,具多脉。叶片窄披针形,上面无毛,下面被细柔毛,次脉5-10对;2.祛痰作用:气管酚红法证实小鼠灌胃5ml/kg、15ml/kg。3.平喘作用:慈竹沥10ml/kg灌胃,每日2次,连续3天能明显降低0.5%磷酸组胺喷雾所致的豚鼠Ⅳ级哮喘发生率,延长哮喘潜伏期,作用强于淡竹沥。注意:寒嗽及脾虚便溏者禁服。
-
慈竹叶
《*辞典》:慈竹叶:出处:《草木便方》拼音名:C Zh Y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叶或卷而未放的嫩叶(慈竹叶)。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略呈圆形,上面密生白色小刺毛,下面中部疏生小刺毛。生境分布:生于平地或低丘。③《重庆草药》:叶心:代茶饮,解烦热,止烦渴,对肠胃燥结、热泻、坠胀、小便黄痛等症初起有效。
-
慈竹属
中文名慈竹属拼音名cizhushu拉丁名Neosinocalamus中国植物志09(1):131属下物种慈竹、慈竹(原栽培变种)、大琴丝、黄毛竹、金丝慈、绿竿花慈竹、孖竹
-
竹笋
竹笋生产有大小年现象,在管理上应掌握大年适当减少留养的新竹数量,改善营养条件,增加当年发鞭和孕笋数量,以使第二年出笋量增加;竹笋具有滋阴凉血、和中润肠、清热化痰、解渴除烦、清热益气、利隔爽胃、利尿通便、解毒透疹、养肝明目、消食的功效,还可开胃健脾,宽肠利膈,通肠排便,开膈豁痰,消油腻,解酒毒;
-
慈竹茹
《*辞典》:慈竹茹: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C Zh R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茎秆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间层。炮制:鲜用或姜汁炒用。性味:味甘,性微寒,无毒。归经:入肺、胃、肝等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除烦止呕。治胃热呕逆,上焦烦热,吐衄,崩中及胎动不安。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
-
柏竹沥膏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六:柏竹沥膏:别名:慈竹沥膏(《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七)。处方:慈竹1段(去两头节)黄柏(去粗皮,刮细者,满填竹内)制法:用砖对立,置竹砖上,两头各安净碗,以干竹火,烧令沥出,尽收之。功能主治:治赤眼障翳。用法用量:以钗股铜箸蘸药点眼。
-
慈竹箨
《*辞典》:慈竹箨:出处:《纲目》拼音名:C Zh Tu 别名:慈竹笋壳(《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箨。功能主治:①《纲目》:治小儿头身恶疮,烧散和油涂之,或入轻粉少许。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吐血。③《四川中药志》:治犬(咬)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或烧灰冲服。外用:烧存性调搽。
-
竹卷心
《*辞典》:竹卷心: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拼音名:Zh JuǎnXīn别名:竹针(《生草药性备要》),竹心(《本草再新》)。清晨采摘。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竹茹条。性味:《本草再新》:味苦,性寒,无毒。①《生草药性备要》:治火伤,烧存性油调搽。②《本草再新》:清心泻火,解毒除烦,消暑利湿,止渴生津。
-
竹叶心
来源:慈竹属植物慈竹Sinocalamusaffinis(Rendle)Mcclure尚未能展开呈筒卷形的嫩叶。性味:甘、苦,凉。功能主治:清头热,治头昏。用法用量:1~3钱,水煎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慈竹笋
《*辞典》:慈竹笋:出处:《分类草药性》拼音名:C Zh Sǔn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苗。功能主治:①《分类草药性》:烧灰研细,搽小儿肥疮。②《重庆草药》:调气,治脱肛,疝气。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炖团鱼吃。外用:烧存性调敷。
-
慈竹花
《*辞典》:慈竹花:出处:《重庆草药》拼音名:C Zh Huā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花。功能主治:治痨伤吐血。用法用量:鲜慈竹花半斤,鲜黄桷树寄生半斤,炖黄牛肉或杀口肉服。摘录:《*辞典》
-
慈竹气笋
《*辞典》:慈竹气笋:出处:《草木便方》拼音名:C Zh Q Sǔn别名:阴慈竹笋子、阴笋子(《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受病害之嫩苗。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寒,味苦微甘,无毒。治消渴,小便热痛,脱肛,小儿头身热疮,刀伤。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热解毒,收脱肛。
-
吸筒
概述:吸筒:1.火罐之竹制者;可用于燃烧排气拔罐和蒸煮拔罐。参见拔罐疗法:拔罐疗法即拔罐治疗疾病的方法,因称。《瑞竹堂方》卷五·吸筒:组成:五倍子多用,白矾少用些子。主治:疮肿。用法用量:用慈竹削去青,和上药煮了收起,用时再于沸汤煮令热,用箸钳筒,乘热安于患处。
-
簕竹属
中文名簕竹属拼音名hazhushu拉丁名Bambusa中国植物志09(1):48属下物种白节簕竹、长毛米筛竹、长枝竹、长枝竹(原栽培变种)、车筒竹、撑篙竹、垂柳竹、大薄竹、大耳坭竹、大佛肚竹、大眼竹、大眼竹(原变种)、单竹、吊罗坭竹、东兴黄竹、粉单竹、凤尾竹、佛肚竹、俯竹、鼓节竹、观音竹、光竿青皮竹、光鞘石竹、桂单竹、花眉竹
-
金针
概述:金针:1.用金质制成的医用针具;其主要的作用是拨治圆翳内障。赤金制作,长约三寸,针身寸余长,若鞋底针粗。尖端细如锈花针,以慈竹为柄。②见《审视瑶函》。以紫檀花梨木或犀角为柄,长约二寸八九分。粗若弓弦,柄两端钻眼约三四分,赤金抽粗丝长约寸许,用生面调生漆嵌入柄眼内,外端余六七分,略尖不可太锋利。
-
慈竹根
《*辞典》:慈竹根: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拼音名:C Zh Gēn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根茎。性味:下乳。功能主治:内服:炖肉或煎汤,鲜者1~4两。摘录:《*辞典》
-
竹蠹虫
《*辞典》:竹蠹虫:出处:《纲目》拼音名:Zh D Ch nɡ来源:为竹蠹虫科昆虫竹蠹虫的幼虫。原形态:体形小而细长,长约5毫米,亦褐色。头部隐于前胸下,触角1对,从眼前直出,分11节,末端呈棍棒状。竹秆旁有小孔而落粉屑者,即被害处。功能主治:《纲目》:治小儿蜡梨头疮,取慈竹内者,捣,和牛溺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