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角针
角针为针具名。以塑料、胶木或金属制成,呈圆锥形,有似小艾炷,其高度与底面之直径均为O.1寸。使用将针尖按于穴上,使针底与皮肤相平,再以胶布固定。用法与皮内针类似。主要用于痹证等。
-
至验金针散
《外科启玄》卷十一:组成:皂角针不拘多少(春月取,半青半黑,灰火内炮)。主治:背痈疽疮肿已破未破。用法用量:每服2-3钱,好酒调服。亦分食前后疮上下用之。如疮在头项角针用树梢上的;背痈取树身上向阳处的;如便毒悬痈取树丫内的刺,乃取象之意也。制备方法:上为末。
-
五圣散
处方:大黄(量病加减)生姜甘草各15克瓜蒌2个(去皮)皂角针30克功能主治:治诸般恶疮。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九一引《经验秘方》《朱氏集验方》卷一:方名:五圣散组成:沉香流气饮、人参败毒散、小续命汤除去附子、三和散、香苏散。用好酒2升,同煎至8分,去滓服,不拘时候。附注:五圣汤(《医学入门》卷八)。
-
黄耆内托散
《外科正宗》卷三:黄耆内托散:处方:川芎当归黄耆各6克白术金银花天花粉皂角针各3克甘草泽泻各1.5克功能主治:治鱼口、便毒、横痃,已成不得内消者。摘录:《外科正宗》卷三《外科正宗》卷三:黄耆内托散:处方:黄耆2钱,当归1钱,川芎1钱,金银花1钱,皂角针1钱,穿山甲1钱,甘草节1钱。制备方法:上为末。
-
回脓散
处方:归尾1钱5分,大黄3钱,炙山甲5片,黑丑(生熟各半)3钱,角针1钱,蜈蚣1条,炒僵蚕2钱,乳香5分,没药5分。功能主治:内消。主便毒初起作痒。用法用量:水、酒各半煎服。摘录:《青囊秘传》
-
解毒天浆散
《外科正宗》卷二:解毒天浆散:别名:解毒大黄散(《嵩崖尊生》卷六)。摘录:《外科正宗》卷二《外科正宗》卷三:方名:解毒天浆散别名:解毒天浆饮组成:天花粉2钱,防风1钱,防己1钱,皂角针1钱,白藓皮1钱,连翘1钱,川芎1钱,当归1钱,风藤1钱,木瓜1钱,金银花1钱,蝉蜕1钱,薏苡仁1钱,甘草5分,土茯苓2两。
-
菊叶膏
处方:血余2两,木鳖2两,银花2两,红花5钱,生大黄3两,当归1两,羌活5钱,防风5钱,黄柏1两,黄芩1两,独活4两,甘草3两,赤芍2两,皂角针3两,鲜菊叶4两。制法:用香油5斤,将药浸三日,煎枯滤清,黄丹收膏,再加五灵脂3钱,滴乳香3钱,共为细末,搅匀。功能主治:一切疔疮热毒大小外症。
-
连翘饮子
《奇效良方》卷五十四:连翘饮子:处方:连翘川芎栝楼仁皂角刺橘叶青皮甘草节桃仁各6克功能主治:化痰散结,活血解毒。摘录:《玉机微义》卷十五《银海精微》卷下:组成:连翘、当归、菊花、蔓荆子、甘草、柴胡、升麻、黄芩、黄耆、防风、羌活、生地黄各等分。主治:目中恶翳与大眦隐涩小眦紧,久视昏花,近风有泪。
-
内托黄耆散
处方:川芎当归陈皮白术黄耆白芍穿山甲角针各3克槟榔0.9克功能主治:治脏毒已成,红色光亮,宜服此药溃脓。摘录:《外科正宗》卷三《金鉴》卷六十四:别名:内托黄耆饮组成:当归1钱,白芍(炒)1钱,川芎1钱,白术(土炒)1钱,陈皮1钱,穿山甲(炒,研)1钱,皂刺1钱,黄耆1钱,槟榔3分,紫肉桂5分。悬痈已溃。
-
神异散
处方:轻粉3克儿茶9克黄丹6克黄柏9克枯矾15克梅片0.9克制法:为末和匀。摘录:《青囊秘传》《养老奉亲》:方名:神异散组成:金银花1钱,天花粉1钱,木鳖1钱,甘草3分,连翘8分,黄芩8分,山栀子7分,川山甲2钱,皂角针3钱,木香5分,大黄3钱。主治:鱼口便毒疮。用法用量:水1钟,煎半钟,入黄酒1盏,煎3-5沸,空心温服。
-
托里消毒散
功在消肿溃脓,去腐生肌。银花、白芷、连翘以解毒。附注:消毒托里散(《医学六要》卷四)、托里消毒饮(《东医宝鉴middot;《同寿录》卷三方之托里消毒散:组成:黄耆(蜜炙)1钱,白术(土炒)7分,白茯苓5分,陈皮4分,防风4分,连翘4分,白芍5分,当归5分,桔梗7分,荆芥3分,牛蒡子3分,炙甘草3分。用法用量:水煎。
-
滋阴内托散
处方: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耆各4.5克皂角针泽泻穿山甲各1.5克功能主治:治囊痈已成,肿痛发热者。用法用量:上药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摘录:《外科正宗》卷三
-
山皂角
豆科植物马棘的根或全株·山皂角:山皂角为中药名,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别名:一味药、野绿豆、山皂角、马料梢来源及产地:豆科植物马棘IndigoferapseudotinctoriaMatsum.的根或全株。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1.治感冒咳嗽,扁桃体炎,颈淋巴结结核,痔疮,食积饱胀。皂角刺:活血祛瘀,消肿溃疡,下乳。
-
七味活命饮
《疡医大全》卷九引《梅秘》:组成:生黄耆3钱,川芎3钱,金银花1两,蒲公英1两,当归8钱,穿山甲(炙)1钱5分,皂角针1钱5分。功效:溃痈。主治:一切痈疽,气血虚惫,白塌下陷者。用法用量:上作1剂。水3斤,砂锅内煎1半,热服。
-
七贤散
《观聚方要补》卷八引《外科纂要》:组成:皂角针1两,皂角子1两,连翘1两,黄连花粉1两,金银花1两,土茯苓8两。《外科正宗》卷三:组成:茯苓1钱,山药1钱,牡丹皮1钱,山茱萸1钱,熟地黄1钱,人参1钱,黄耆2钱。主治:肠痈溃后疼痛,淋沥不已,或精神减少,饮食无味,面色萎黄,四肢无力,自汗盗汗,睡卧不宁。
-
神仙万灵散
《普济方》卷二八九:方名:神仙万灵散组成:银花1两半,皂角针半两,穿山甲半两,白芷半两,天花粉半两,甘草节半两,当归尾半两,防风半两,藿香半两,赤芍药半两,乳香(别研)3钱,没药3钱(另研)。主治:发背疔疮,一切恶疮。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加减:久病气衰者,加黄耆半两。
-
贴散膏
主治:一切热毒疮疖。制备方法:用大麻油15斤,浸7日,下锅内,熬至药滓枯,滤去滓,再熬至滴水成珠,然后投下炒黄丹6斤收膏。附注:《外科传薪集》有穿山甲五钱、白附子三钱。
-
天丁
概述:天丁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为《本草衍义补遗》记载的皂角刺之别名。性味归经:辛,温。入肝、肺、胃经。功能主治:搜风,活血,消肿透脓,杀虫。1.治痈疽肿毒初起或脓成不溃,急性扁桃体炎,产后缺乳,胎衣不下,麻风。2.醋熬嫩刺,取汁,涂癣疮。使用注意:孕妇忌服。化学成分:本品含黄酮类、酚类、皂苷。
-
防风必效散
处方:防风1钱,防己1钱,荆芥1钱,白鲜皮1钱,连翘1钱,槐花1钱,苍术1钱,皂角针1钱,风藤1钱,木通1钱,白芷1钱,天花粉1钱,木瓜1钱,金银花1钱,翻白草1钱,甘草5分,土茯苓4两,大黄(初起)3钱。功能主治:杨梅疮,湿热太盛,疮高稠密,元气素实者。摘录:《外科正宗》卷三
-
八将散
《青囊秘传》处方五倍子4钱,雄黄2钱,乳香3钱,角针2钱,全蝎2钱,蜈蚣2条,麝香1分,梅片1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提毒化毒。主一切疽毒。用法用量掺疮顶上,小膏药盖之;或摊贴之。
-
红花散瘀汤
概述:红花散瘀汤为方剂名,出自《外科正宗》卷三方。当归尾皂角针红花苏木僵蚕连翘石决明穿山甲乳香贝母各3克大黄9克牵牛6克功能主治:主治入房忍精、强固不泄,以致瘀精、浊血凝结,两胯或小腹之旁结成肿痛,小便涩滞者(《医宗金鉴》)治便毒初起肿痛。用法用量:水、酒各半煎,空腹服。大便五六次后,方吃稀粥补之。
-
化疔内消散
知母贝母(去心,研)穿山甲(炙,研)蚤休白及乳香天花粉皂角刺金银花当归赤芍药生甘草各3克功能主治:《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二方之化疔内消散主治疔毒轻症。功能主治:《外科正宗》卷二方之化疔内消散主治疔疮初起。附注:方中半夏,《医宗金鉴》作“当归”。
-
芎归二术汤
《外科正宗》卷三:组成:白术1钱,苍术1钱,川芎1钱,当归1钱,人参1钱,茯苓1钱,薏苡仁1钱,皂角针1钱,厚朴1钱,防风1钱,木瓜1钱,木通1钱,穿山甲(炒)1钱,独活1钱,金银花2钱,甘草、精猪肉2两,土茯苓4两。主治:杨梅结毒已成、未成,筋骨疼痛,步履艰辛,及溃后腐肉臭败,不能生肌收敛者。
-
肌腱缝合术
常用的缝合法有“8”字缝合法和双“十”字缝合法。3.拉紧对合逐步收紧丝线,使腱断面紧密对合,结扎丝线,线结陷入腱内[图3⑵]。3.穿过肌腱先用尖刃刀尖在粗腱v口底部中央斜刺由腱背侧穿出,用蚊钳夹住刀尖[图4⑵],随刀片退出而穿出v口,分开扩大形成隧道适能容纳细腱,然后,夹住细腱牵引线拉出隧道[图55-19⑶⑷]。
-
宫颈切除术
术前准备:1.月经净后3~麻醉和体位:骶麻或腰麻,取膀胱截石位。4.宫颈成形用三角针带上2-0铬制肠线缝合宫颈下唇黏膜中点边缘,打结后使两侧剩余线等长,用其中一条线头穿三角针自宫颈管向宫颈左后方穿出,另一头线自宫颈管向宫颈右后方刺出,两针头相距0.5~并发症:1.继发性出血同宫颈锥形切除术。
-
子宫颈切除术
术前准备:1.月经净后3~麻醉和体位:骶麻或腰麻,取膀胱截石位。4.宫颈成形用三角针带上2-0铬制肠线缝合宫颈下唇黏膜中点边缘,打结后使两侧剩余线等长,用其中一条线头穿三角针自宫颈管向宫颈左后方穿出,另一头线自宫颈管向宫颈右后方刺出,两针头相距0.5~并发症:1.继发性出血同宫颈锥形切除术。
-
二圣饮
《普济方》卷八十九:二圣饮:处方:雄黑豆半斤,皂角针(锉)半斤。功能主治:中风。摘录:《普济方》卷八十九《直指》卷七:组成:南星2两,半夏2两(切片)。用法用量:上用生姜1斤,捣取自然汁浸药,瓷器盛之,顿在锅内,隔汤熬烑,令姜汁尽,焙干为末。每挑2钱,生姜、甘草少许,煎汤调下。入煅白矾少许同丸,亦得。
-
消风脱甲散
《外科正宗》卷三:方名:消风脱甲散组成:番白草1钱,红花1钱,甘草1钱,威灵仙1钱,山栀1钱,蝉蜕1钱,连翘1钱,皂角针1钱,大风子肉1钱,薄荷1钱,风藤1钱,金银花1钱,冬瓜皮1钱,木通1钱,苍术1钱,土茯苓4两。主治:杨梅结毒,筋骨疼痛,腐烂作臭,气血壮实者。
-
破脓如神散
《魏氏家藏方》卷九:方名:破脓如神散组成:老紫皂角针(麸炒令黄色)、当归(去芦)、赤芍药、川芎(不见火)各等分。主治:痈疽未溃者。用法用量:每服2钱,入乳香少许,酒1大盏,煎1-2沸服之,不溃再服。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御用托里散
《普济方》卷二八五:方名:御用托里散组成:当归、赤芍药、牡蛎、大黄(初觉者倍加,火煨)、山栀子、黄芩、栝楼、皂角针、金银花、朴消、连翘各等分。功效:托里。主治:痈疽诸疮,气血虚微,肌肉寒冷,脓汁清稀,毒气不去,疮久不合,或聚肿不赤,结硬无脓,外证不见者。制备方法:上为末。
-
静脉切开术
名称:静脉切开术概述:静脉切开术为肿瘤患者,急需补液,输血,烦燥不安,静脉穿刺困难,无法持久固定者提供一个良好的输液通道适应症:静脉切开术适用于:1、病情紧急如休克、大出血等,急需快速大量输血、输液而静脉穿刺有困难时。4、静脉切开导管插入静脉前,应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并充满液体,以防空气窜入。
-
眉下垂手术
眉下垂手术适应证眉下垂常合并眼睑皮肤松弛,为美容可以手术矫正。2.顺睑板表面向上分离睑板前眼 匝肌和眶隔前眼 匝肌,并继续向上分离至额肌。图2眉毛骨膜固定术术前准备及麻醉同眉上部分皮肤切除术。向上下作分层潜行分离。4.眉毛脱落分离至眉部时,损伤眉毛毛囊。
-
眉毛骨膜固定术
眉下垂手术适应证眉下垂常合并眼睑皮肤松弛,为美容可以手术矫正。2.顺睑板表面向上分离睑板前眼 匝肌和眶隔前眼 匝肌,并继续向上分离至额肌。图2眉毛骨膜固定术术前准备及麻醉同眉上部分皮肤切除术。向上下作分层潜行分离。4.眉毛脱落分离至眉部时,损伤眉毛毛囊。
-
眉下垂后固定矫正术
眉下垂手术适应证眉下垂常合并眼睑皮肤松弛,为美容可以手术矫正。2.顺睑板表面向上分离睑板前眼 匝肌和眶隔前眼 匝肌,并继续向上分离至额肌。图2眉毛骨膜固定术术前准备及麻醉同眉上部分皮肤切除术。向上下作分层潜行分离。4.眉毛脱落分离至眉部时,损伤眉毛毛囊。
-
眉上部分皮肤切除术
眉下垂手术适应证眉下垂常合并眼睑皮肤松弛,为美容可以手术矫正。2.顺睑板表面向上分离睑板前眼 匝肌和眶隔前眼 匝肌,并继续向上分离至额肌。图2眉毛骨膜固定术术前准备及麻醉同眉上部分皮肤切除术。向上下作分层潜行分离。4.眉毛脱落分离至眉部时,损伤眉毛毛囊。
-
针鳞苔属
中文名针鳞苔属拼音名zhenlintaishu拉丁名Rhaphidolejeunea属下物种长角针鳞苔、钝叶针鳞苔、西藏针鳞苔、叶生针鳞苔、云南针鳞苔
-
耳鸣耳聋五法五方
主治耳鸣,听音欠聪,或睡眠欠佳,偏于阴虚者,药用珍珠母、磁石、苦丁茶、杭菊花、女贞子、干地黄、骨碎补、紫草、牛膝、荷叶、合欢皮、鲜金针菜叶。主治耳聋,听力逐步下降,无药物中毒史,无流脓,耳底痛等症状,耳聋不久者,药用菖蒲、路路通、皂角针、玄武版、龙齿、远志、牡荆子、骨碎补、百合、葛根、荷叶。
-
大肠点
大肠点为经外奇穴名。出《江苏中医》。位于鼻翼正中点。主要作为肠梗阻切除术、肠淋巴结核病灶清除术以及阑尾切除术的针麻用穴。20°角针刺0.3~待鼻部有酸、胀感时,接以电针诱导20分钟左右。
-
穴位穿线法
穴位穿线法是指在选定的穴位上下或左右各1.5~0.5厘米直径的皮丘,再以穿上羊肠线的三角针,从皮丘处进针,经穴位深层肌肉组织穿过穴位,从穴位的另一边皮丘处出针,剪去两端线头,使羊肠线不露在皮外,完全埋在穴位内,伤口用消毒纱布覆盖,包扎5~多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支气管哮喘、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
生眉散
方出《医方类聚》卷二十四引《急救仙方》,名见《疯门全书》:组成:皂角针(焙干)、新鹿角(烧存性)各等分。用法用量:生姜汁调涂眉上,日1次。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元戎》卷十二:组成:桑寄生1钱,南星1钱,半夏1钱,没药1钱。主治:大风癞疾眉落。用法用量:先用自然铜擦过,次以此涂之。生姜自然汁调成膏子。
-
皂角刺
概述:皂角刺皂角刺为中药名,出《本草衍义补遗》。治痈疽肿毒初起或脓成不溃,急性扁桃体炎,产后缺乳,胎衣不下,麻风:煎服,6~鉴别:(1)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有时可见单细胞非腺毛。中柱鞘纤维束断续排列成环,纤维束周围的细胞有的含草酸钙方晶,偶见簇晶,纤维束旁常有单个或2~归肝、胃经。